第184章 业的四个特质
關燈
小
中
大
三夜,非常的歡喜,這是講程度。
它跟我們歡喜的程度跟時間成正比,你的程度有多大、歡喜的時間多長,你那一個小小的善業,因為你的思心所,思心所就是你的想法,就是每天都很高興,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一直高興、高興,它感果的時候,會變成非常的廣大。
那同樣的,做一件很小、很小的壞事也是,不要想說無所謂啊,那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啊;可是你做了之後,怎麼樣?譬如說你今天跟人家吵了一架,回去之後越想越氣,氣它個三個月,好喽,隻是吵架這麼一件小的事情,可是它會随着我們思心所繼續增長廣大。
你恨他的程度、埋怨他的程度、瞋恚他的程度,越強的話,時間越長的話,到時候感的果就越大。
所以本來造的因是很小,可是感果的時候變成無量無邊的大苦,可能就是火燒地獄的苦,因為瞋恚心是火嘛。
這個告訴我們什麼?這個很重要,告訴我們:即使是一件很小的善事,都不要以為它很小,就不要做,做完之後要怎麼樣?繼續保持那個愉快的心情越久越好,千萬不要後悔!很多人行善之後會後悔,那不但沒有增長廣大,還繼續縮小。
今天聽說哪邊有災民,結果很高興的愛心捐款就彙過去了。
好,明天有人跟你講:“哎呀,你那個愛心捐款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到達災民的手中,這中間搞不好就被人家污去了”。
你就開始後悔:“哎呀!我到底是做得對?還是不對啊?”,完了!完了!你那個善業馬上就……功德變得很小很小,因為你後悔,你不但沒有歡喜,而且還懊惱、後悔。
想說“那下次我就不要了”,那完了!斷了善根!以後愛心捐款都不要捐了,為什麼?怕上當嘛,怕被騙,我們會擔心。
我們行善的時候,往往會擔心上當、受騙,不敢行善。
還想到共業的問題,對不對?“我會不會助纣為虐?我如果不捐的話,他可能就沒有機會貪污我的錢,他貪污去了話,我是不是有他的共業?有那個貪污的共業?那我變成說,我行善不但沒有好的果報,還有惡業的共業,我還要不要行善?我就不敢行善啦,那是不是很慘?”所以正思惟,如理作意,非常非常的重要。
萬一他是騙子怎麼辦?我們要不要後悔?我們的愛心捐款被騙走了,要不要後悔?不要後悔啊,還是很高興,那會不會有共業?不會啊?是嗎?你确定?他保證沒有共業。
所以我們明白這個業的第二個特質,我們很輕松的就可以累積善業,很快的,你每天隻要做一些很小的善事情,然後保持心情愉快,它感果的時候就變得非常廣大。
還有就是随喜别人的,也是啊,不用投資然後就有回報,歡喜贊歎,随喜别人的功徳,自己也沒有做功徳,可是還是有那個果報,多好!所以有了正确的方法,我們每天要累積善業,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惡業還要不要造?第二個特質就是告訴我們,再小的惡業也不要造,為什麼?因為它會串習,你做一次就回熏到我們第八識成為未來的種子。
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你想說“那麼小,無所謂啊!”今天一點、明天一點,越累積越多。
就好像毒藥,一點點毒藥就會毒死人,你不會說一點毒藥沒關系啊,就吃下去,不會啊,一樣沒命。
所以不要以為說,那個很小的壞事情,沒關系啊,做一次就熏一次,想到一次就回熏一次。
所以雖然很小的惡事,但是它到時候感果會變成很大,就是因為你的思心所繼續增長廣大。
你沒有忏悔,沒有改過,然後不斷不斷地又串習那個惡業的力量,它的習氣越來越強。
所以隻要回熏到第八識成為未來的種子,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它的力量都會非常強。
所以為什麼每個人他的個性不一樣?他的脾氣不一樣?就是過去熏的嘛,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他熏成那個種性,要改非常非常難,為什麼?因為長久的熏習,那個業力的、習氣的力量太大了;你沒有很強烈的定慧的力量,實在是很難轉。
所以我們要非常非常的小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因為那個不好的事情很小,然後你就做;也不要因為那個善很小,然後你就不做。
第二個業的特質就是告訴我們這個:行善的時候,怎麼樣讓我們的思心所繼續增長廣大;行惡的話,不要繼續增長廣大,趕快忏悔,然後摧毀它那個業力種子的力量、習氣的力量,因為你忏一次,它力量就微弱一分,忏一次,它就少一點,越少、越少、越少……你那個習氣、煩惱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那你要改就很容易了。
所以我們要變成“習慣成自然”,習慣成自然就是說:你行善是習慣成自然,然後不要行惡。
要變成很自然的就去做了,不用要求自己或者是提醒自己說:我要行善、我要行善,不用,你隻要常常這樣熏,熏到第八識成為善業的習氣的種子的話,你碰到機會,你會很自然地就去做了,然後也不會多想,也不會考慮很多,然後也不會後悔,因為你一向以來都是這樣熏習的;所以它就變成很自然、很習慣,我們要變成這樣子,習慣成自然。
做完就把它放下、做完就把它放下,不要太執着;可是可以保持歡喜啊,但是不要執着、不要執着在善上面。
第三個特質是:沒有造的業,不會受報。
這個很重要,沒有造的,絕對不會報到你的身上。
所以你就沒有權力說“都是你害的!”沒有這件事,都是自己的業報成熟了,不要牽拖(台語叫牽拖),不要牽連到周遭的人、事、物說“都是因為這個、這個、這個!”不是因為這個、這個,是因為你過去造的業,現在因緣成熟了,所以受報了,不要到外面去找答案。
沒有造的業,絕對不會報在你的身上。
今天有果報報在你的身上,就是你有造!所以你也不要想躲得過,這就是業的第四個特質: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所以也不要心存僥幸說“我可不可以修個法,把它擋掉?祈請上師加持一下”,戴了很多的加持物,嘎烏裡面又是這個加持物、那個甘露丸,你躲得掉嗎?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那是不是就宿命論呢?我反正也沒救了嘛,我以前造的反正要報,我是不是都不要努力了?錯!因為佛法不是宿命論,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自己來改變,從業因下手改變,比你改命、改運、改風水要來得有效,這個才是根本之道,懂嗎?那個善巧方便,随着因緣運用一下就好了,因為它不是根本解決之道,根本解決之道在“深信業果”,要從因下手。
那我們過去造的怎麼辦?趕快忏嘛,對不對?忏悔啊,趕快摧破那個惡業、習氣的力量,因為你忏一次,它的力量就弱一分嘛;所以等到感果的時候,因為你常常忏,它就變得很小很小了,本來要感一個大大的苦果,現在變成小小的,可能就頭痛一下啦、這邊被割一下啦,切菜不小心、切水果不小心切到手,本來可能要出車禍的哦,可是現在你就是手被切傷這樣而已。
重報輕受、長報短受,本來要痛苦三年的,可能三個月,你勇猛精進地忏,可能三天就報完了。
長報短受、重報輕受,第一個靠忏悔。
第二個不要再熏習了。
每天保持我們剛才講的平等心、清淨心,你的心可以保持清淨、平等,它就是惡業要來,也沒有辦法感果。
因果、因果,就是要有内因加上外緣,因緣果報,就是要有内因加上外緣,它才能感果。
它現在就是外緣來了、逆境來了、不順心的事情來了,你過去的惡業要受報了;可是你的心清淨,沒有内因,隻有外緣,它沒有辦法感果。
所以如果我們能每天保持心的清淨、平等,不動壞念頭,我們過去那些惡業沒有機會成熟的,這個很重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為什麼要修定、慧?就是把我們的煩惱伏住,保持我們的心清淨平等,沒有分别、不要執着,诶!那些惡業就沒有辦法成熟了。
怎麼辦?再加上忏悔的力量啊,它沒有辦法成熟,然後在八識田裡面那個種子的力量怎麼辦?就是忏、忏、忏,它就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那個不一定要受的,因為我們後面會講到,它有順定受跟不順定受。
就是說一定要受的,那個比較嚴重的,就是一定要報的,你怎樣都沒有辦法不報的,那個可以長報短受、重報輕受;但是那個不順定受的,就是不一定要受報的,那個不定業,可以因為忏悔就清淨了,你根本不用報,你看多好!所以不要小看忏悔的力量。
再保持我們的心不動、清淨,這樣就沒有辦法感果。
另外,就是親近善知識、善友也是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跟那些壞朋友在一起,他滿腦子的貪瞋癡,毀謗三寶,不相信因果,你常常跟他在一起,耳濡目染嘛!因為我們一般人都是過去世善惡參半,就是也有做過壞事情,也有做過好事情,一般的人啦;大菩薩不算在内,各位大菩薩不算在裡面。
一般的人都是有好有壞,所以他八識田裡面的種子,它是也有善業的種子、也有惡業的種子;可是他常常跟罪惡友在一起的話,它就會熏發,懂嗎?它就會勾召,把你那些惡的種子先勾出來,先成熟。
所以變成說你過去有造善業、有造惡業,可是你的惡業會先成熟,為什麼?因為你跟這些壞朋友在一起,你那個貪、瞋、癡就不斷不斷地冒出來,那你過去那個惡業一感果,内因、外緣一感果,惡業就現前了,果報就成熟了,懂嗎? 可是你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聽聞佛法,然後心保持清淨,因為你親近善友,他跟你談的都是佛法啦、修行啦,或者都是好的事情啊,今天做了什麼功德啊、今天又行了什麼善啊,他會引發你那個善業的種子先成熟,不是很好嗎?然後又繼續再回熏回去,善業的種子先成熟,感果了,然後再熏回去成為善業的種子、善的習氣的種子。
所以變成你善業的種子的力量會越來越強,行善的習氣會越來越強,是因為你每天這樣不斷不斷地回熏,那你每天感得果報都是好的,為什麼?因為你被勾出來的種子,是好的種子,所以它就會跟你過去的善業怎樣?因緣果報成熟,所以你每天報的都是好的、順利的,每天過着舒心的日子,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你每天起心動念,大部分是好的念頭?還是不好的念頭?除了自己要很清楚地檢查之外,就是你每天居住的環境、交往的朋友、你每天都在做哪些事情,就是有很大的關系,那就是關系到你每天熏習的身、口、意三業是好的多呢?還是不好的多?所以那些壞朋友,我們也沒有抛棄他們,心也沒有舍棄他們,至少要等我們有功力嘛,不然“泥菩薩過江,入水即化”,泥菩薩一到水裡面都化掉了,什麼衆生也沒有辦法度,反被衆生度的比較多:“我朋友喜歡打牌,我就陪他打牌”,好啦,自己也好樂打牌。
所以自己沒有那個功力的話:“我的朋友喜歡跳舞,我就陪他跳舞,喜歡玩樂,我就陪他玩樂,我要度他嘛。
”說得好!可是到時候不曉得誰度誰?很難說。
所以先培養我們的定慧力,我們自己先持戒清淨,先有定慧力。
定力,就是先伏住這些煩惱的種子,不讓它現行;慧力——觀察,我要用什麼善巧方便來度他。
你有這些能力之後,你盡管去,跟他們一起打麻将啊、喝酒啊,吃喝玩樂都沒有問題,行大菩薩道沒有問題。
所以我們看菩薩戒的内容,說他殺生也沒有過失,而且還有功德,偷盜還有功德,邪淫也有功德,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那個不是凡夫吔,那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薩,他為了度化衆生,所以他犯殺、盜、淫沒有罪,還有功德。
四種口業,他可以打妄語、可以挑撥離間,為什麼?度衆生,善巧方便的示現,他的心是清淨的、慈悲的、無限的智慧,除非到這種程度,你才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沒有到這種程度,沒有證初地以上的菩薩,還是先把自己修好比較重要,然後才去度你那個罪惡友。
好,現在就是第四個——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還有一個問題,福報跟罪惡可以互相抵銷嗎?我今天搶劫來的錢,我心不安,趕快去布施,我有布施的功德嗎?我搶劫的那個罪,可以用布施來将功抵罪嗎?可以嗎?我過去如果做了很多壞事情,那我現在好好的來行善,我可以将功抵罪嗎?剛才那個搶劫的,他布施有沒有功德?他搶劫還有沒有罪?他因為布施以後,他搶劫還有沒有罪?啊?他布施有沒有功德?都有!對不對?一筆一筆帳分開算,沒有辦法将功抵罪。
搶劫的罪歸搶劫的罪,還是有;布施的功德,還是有布施的功德,也是有,不能将功抵罪,這個觀念很重要。
有些人做壞事,我可不可以趕快來行善、布施啊?我(的罪業)是不是就可以少一點?不是。
我們剛才講那個長報短受、重報輕受的意思,是你經過忏悔,懂嗎?你的那個罪業力量會變得比較小,是因為你有忏悔,不是将功抵罪,這個觀念很重要,不要弄錯了。
不要說我做了壞事,然後我現在行善,是不是就抵銷掉了?沒有辦法抵銷的,還是分開來報。
你行善有行善的果報,你造惡業有造惡業的果報,沒有辦法抵銷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有美好的家庭、成功的事業、健康的身體、無量的财富,一切順利圓滿,應該怎麼辦?就種這些因,不要另外去找,不要到别的地方去種,那個都沒有辦法感果的,都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以上,我們今天就說這四個就好了,業的特質四個,好好的記下來:第一個,一切的苦樂,都是善惡業所感召的;第二個,它會随着我們的思心所增長廣大;第三個,沒有造的業不會受報;第四個,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這四個都做到之後,我們就是一個真正相信因果的人。
有沒有問題?沒有。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師頌,衆師兄跟頌)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喜歡季鳳文牧師二請大家收藏:()季鳳文牧師二
它跟我們歡喜的程度跟時間成正比,你的程度有多大、歡喜的時間多長,你那一個小小的善業,因為你的思心所,思心所就是你的想法,就是每天都很高興,想到這件事就很高興,一直高興、高興,它感果的時候,會變成非常的廣大。
那同樣的,做一件很小、很小的壞事也是,不要想說無所謂啊,那是很小的一件事情啊;可是你做了之後,怎麼樣?譬如說你今天跟人家吵了一架,回去之後越想越氣,氣它個三個月,好喽,隻是吵架這麼一件小的事情,可是它會随着我們思心所繼續增長廣大。
你恨他的程度、埋怨他的程度、瞋恚他的程度,越強的話,時間越長的話,到時候感的果就越大。
所以本來造的因是很小,可是感果的時候變成無量無邊的大苦,可能就是火燒地獄的苦,因為瞋恚心是火嘛。
這個告訴我們什麼?這個很重要,告訴我們:即使是一件很小的善事,都不要以為它很小,就不要做,做完之後要怎麼樣?繼續保持那個愉快的心情越久越好,千萬不要後悔!很多人行善之後會後悔,那不但沒有增長廣大,還繼續縮小。
今天聽說哪邊有災民,結果很高興的愛心捐款就彙過去了。
好,明天有人跟你講:“哎呀,你那個愛心捐款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到達災民的手中,這中間搞不好就被人家污去了”。
你就開始後悔:“哎呀!我到底是做得對?還是不對啊?”,完了!完了!你那個善業馬上就……功德變得很小很小,因為你後悔,你不但沒有歡喜,而且還懊惱、後悔。
想說“那下次我就不要了”,那完了!斷了善根!以後愛心捐款都不要捐了,為什麼?怕上當嘛,怕被騙,我們會擔心。
我們行善的時候,往往會擔心上當、受騙,不敢行善。
還想到共業的問題,對不對?“我會不會助纣為虐?我如果不捐的話,他可能就沒有機會貪污我的錢,他貪污去了話,我是不是有他的共業?有那個貪污的共業?那我變成說,我行善不但沒有好的果報,還有惡業的共業,我還要不要行善?我就不敢行善啦,那是不是很慘?”所以正思惟,如理作意,非常非常的重要。
萬一他是騙子怎麼辦?我們要不要後悔?我們的愛心捐款被騙走了,要不要後悔?不要後悔啊,還是很高興,那會不會有共業?不會啊?是嗎?你确定?他保證沒有共業。
所以我們明白這個業的第二個特質,我們很輕松的就可以累積善業,很快的,你每天隻要做一些很小的善事情,然後保持心情愉快,它感果的時候就變得非常廣大。
還有就是随喜别人的,也是啊,不用投資然後就有回報,歡喜贊歎,随喜别人的功徳,自己也沒有做功徳,可是還是有那個果報,多好!所以有了正确的方法,我們每天要累積善業,其實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惡業還要不要造?第二個特質就是告訴我們,再小的惡業也不要造,為什麼?因為它會串習,你做一次就回熏到我們第八識成為未來的種子。
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你想說“那麼小,無所謂啊!”今天一點、明天一點,越累積越多。
就好像毒藥,一點點毒藥就會毒死人,你不會說一點毒藥沒關系啊,就吃下去,不會啊,一樣沒命。
所以不要以為說,那個很小的壞事情,沒關系啊,做一次就熏一次,想到一次就回熏一次。
所以雖然很小的惡事,但是它到時候感果會變成很大,就是因為你的思心所繼續增長廣大。
你沒有忏悔,沒有改過,然後不斷不斷地又串習那個惡業的力量,它的習氣越來越強。
所以隻要回熏到第八識成為未來的種子,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它的力量都會非常強。
所以為什麼每個人他的個性不一樣?他的脾氣不一樣?就是過去熏的嘛,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他熏成那個種性,要改非常非常難,為什麼?因為長久的熏習,那個業力的、習氣的力量太大了;你沒有很強烈的定慧的力量,實在是很難轉。
所以我們要非常非常的小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因為那個不好的事情很小,然後你就做;也不要因為那個善很小,然後你就不做。
第二個業的特質就是告訴我們這個:行善的時候,怎麼樣讓我們的思心所繼續增長廣大;行惡的話,不要繼續增長廣大,趕快忏悔,然後摧毀它那個業力種子的力量、習氣的力量,因為你忏一次,它力量就微弱一分,忏一次,它就少一點,越少、越少、越少……你那個習氣、煩惱的力量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那你要改就很容易了。
所以我們要變成“習慣成自然”,習慣成自然就是說:你行善是習慣成自然,然後不要行惡。
要變成很自然的就去做了,不用要求自己或者是提醒自己說:我要行善、我要行善,不用,你隻要常常這樣熏,熏到第八識成為善業的習氣的種子的話,你碰到機會,你會很自然地就去做了,然後也不會多想,也不會考慮很多,然後也不會後悔,因為你一向以來都是這樣熏習的;所以它就變成很自然、很習慣,我們要變成這樣子,習慣成自然。
做完就把它放下、做完就把它放下,不要太執着;可是可以保持歡喜啊,但是不要執着、不要執着在善上面。
第三個特質是:沒有造的業,不會受報。
這個很重要,沒有造的,絕對不會報到你的身上。
所以你就沒有權力說“都是你害的!”沒有這件事,都是自己的業報成熟了,不要牽拖(台語叫牽拖),不要牽連到周遭的人、事、物說“都是因為這個、這個、這個!”不是因為這個、這個,是因為你過去造的業,現在因緣成熟了,所以受報了,不要到外面去找答案。
沒有造的業,絕對不會報在你的身上。
今天有果報報在你的身上,就是你有造!所以你也不要想躲得過,這就是業的第四個特質: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所以也不要心存僥幸說“我可不可以修個法,把它擋掉?祈請上師加持一下”,戴了很多的加持物,嘎烏裡面又是這個加持物、那個甘露丸,你躲得掉嗎?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那是不是就宿命論呢?我反正也沒救了嘛,我以前造的反正要報,我是不是都不要努力了?錯!因為佛法不是宿命論,命運是可以改變的,自己來改變,從業因下手改變,比你改命、改運、改風水要來得有效,這個才是根本之道,懂嗎?那個善巧方便,随着因緣運用一下就好了,因為它不是根本解決之道,根本解決之道在“深信業果”,要從因下手。
那我們過去造的怎麼辦?趕快忏嘛,對不對?忏悔啊,趕快摧破那個惡業、習氣的力量,因為你忏一次,它的力量就弱一分嘛;所以等到感果的時候,因為你常常忏,它就變得很小很小了,本來要感一個大大的苦果,現在變成小小的,可能就頭痛一下啦、這邊被割一下啦,切菜不小心、切水果不小心切到手,本來可能要出車禍的哦,可是現在你就是手被切傷這樣而已。
重報輕受、長報短受,本來要痛苦三年的,可能三個月,你勇猛精進地忏,可能三天就報完了。
長報短受、重報輕受,第一個靠忏悔。
第二個不要再熏習了。
每天保持我們剛才講的平等心、清淨心,你的心可以保持清淨、平等,它就是惡業要來,也沒有辦法感果。
因果、因果,就是要有内因加上外緣,因緣果報,就是要有内因加上外緣,它才能感果。
它現在就是外緣來了、逆境來了、不順心的事情來了,你過去的惡業要受報了;可是你的心清淨,沒有内因,隻有外緣,它沒有辦法感果。
所以如果我們能每天保持心的清淨、平等,不動壞念頭,我們過去那些惡業沒有機會成熟的,這個很重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為什麼要修定、慧?就是把我們的煩惱伏住,保持我們的心清淨平等,沒有分别、不要執着,诶!那些惡業就沒有辦法成熟了。
怎麼辦?再加上忏悔的力量啊,它沒有辦法成熟,然後在八識田裡面那個種子的力量怎麼辦?就是忏、忏、忏,它就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那個不一定要受的,因為我們後面會講到,它有順定受跟不順定受。
就是說一定要受的,那個比較嚴重的,就是一定要報的,你怎樣都沒有辦法不報的,那個可以長報短受、重報輕受;但是那個不順定受的,就是不一定要受報的,那個不定業,可以因為忏悔就清淨了,你根本不用報,你看多好!所以不要小看忏悔的力量。
再保持我們的心不動、清淨,這樣就沒有辦法感果。
另外,就是親近善知識、善友也是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跟那些壞朋友在一起,他滿腦子的貪瞋癡,毀謗三寶,不相信因果,你常常跟他在一起,耳濡目染嘛!因為我們一般人都是過去世善惡參半,就是也有做過壞事情,也有做過好事情,一般的人啦;大菩薩不算在内,各位大菩薩不算在裡面。
一般的人都是有好有壞,所以他八識田裡面的種子,它是也有善業的種子、也有惡業的種子;可是他常常跟罪惡友在一起的話,它就會熏發,懂嗎?它就會勾召,把你那些惡的種子先勾出來,先成熟。
所以變成說你過去有造善業、有造惡業,可是你的惡業會先成熟,為什麼?因為你跟這些壞朋友在一起,你那個貪、瞋、癡就不斷不斷地冒出來,那你過去那個惡業一感果,内因、外緣一感果,惡業就現前了,果報就成熟了,懂嗎? 可是你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聽聞佛法,然後心保持清淨,因為你親近善友,他跟你談的都是佛法啦、修行啦,或者都是好的事情啊,今天做了什麼功德啊、今天又行了什麼善啊,他會引發你那個善業的種子先成熟,不是很好嗎?然後又繼續再回熏回去,善業的種子先成熟,感果了,然後再熏回去成為善業的種子、善的習氣的種子。
所以變成你善業的種子的力量會越來越強,行善的習氣會越來越強,是因為你每天這樣不斷不斷地回熏,那你每天感得果報都是好的,為什麼?因為你被勾出來的種子,是好的種子,所以它就會跟你過去的善業怎樣?因緣果報成熟,所以你每天報的都是好的、順利的,每天過着舒心的日子,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你每天起心動念,大部分是好的念頭?還是不好的念頭?除了自己要很清楚地檢查之外,就是你每天居住的環境、交往的朋友、你每天都在做哪些事情,就是有很大的關系,那就是關系到你每天熏習的身、口、意三業是好的多呢?還是不好的多?所以那些壞朋友,我們也沒有抛棄他們,心也沒有舍棄他們,至少要等我們有功力嘛,不然“泥菩薩過江,入水即化”,泥菩薩一到水裡面都化掉了,什麼衆生也沒有辦法度,反被衆生度的比較多:“我朋友喜歡打牌,我就陪他打牌”,好啦,自己也好樂打牌。
所以自己沒有那個功力的話:“我的朋友喜歡跳舞,我就陪他跳舞,喜歡玩樂,我就陪他玩樂,我要度他嘛。
”說得好!可是到時候不曉得誰度誰?很難說。
所以先培養我們的定慧力,我們自己先持戒清淨,先有定慧力。
定力,就是先伏住這些煩惱的種子,不讓它現行;慧力——觀察,我要用什麼善巧方便來度他。
你有這些能力之後,你盡管去,跟他們一起打麻将啊、喝酒啊,吃喝玩樂都沒有問題,行大菩薩道沒有問題。
所以我們看菩薩戒的内容,說他殺生也沒有過失,而且還有功德,偷盜還有功德,邪淫也有功德,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那個不是凡夫吔,那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薩,他為了度化衆生,所以他犯殺、盜、淫沒有罪,還有功德。
四種口業,他可以打妄語、可以挑撥離間,為什麼?度衆生,善巧方便的示現,他的心是清淨的、慈悲的、無限的智慧,除非到這種程度,你才可以做這樣的事情。
沒有到這種程度,沒有證初地以上的菩薩,還是先把自己修好比較重要,然後才去度你那個罪惡友。
好,現在就是第四個——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還有一個問題,福報跟罪惡可以互相抵銷嗎?我今天搶劫來的錢,我心不安,趕快去布施,我有布施的功德嗎?我搶劫的那個罪,可以用布施來将功抵罪嗎?可以嗎?我過去如果做了很多壞事情,那我現在好好的來行善,我可以将功抵罪嗎?剛才那個搶劫的,他布施有沒有功德?他搶劫還有沒有罪?他因為布施以後,他搶劫還有沒有罪?啊?他布施有沒有功德?都有!對不對?一筆一筆帳分開算,沒有辦法将功抵罪。
搶劫的罪歸搶劫的罪,還是有;布施的功德,還是有布施的功德,也是有,不能将功抵罪,這個觀念很重要。
有些人做壞事,我可不可以趕快來行善、布施啊?我(的罪業)是不是就可以少一點?不是。
我們剛才講那個長報短受、重報輕受的意思,是你經過忏悔,懂嗎?你的那個罪業力量會變得比較小,是因為你有忏悔,不是将功抵罪,這個觀念很重要,不要弄錯了。
不要說我做了壞事,然後我現在行善,是不是就抵銷掉了?沒有辦法抵銷的,還是分開來報。
你行善有行善的果報,你造惡業有造惡業的果報,沒有辦法抵銷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有美好的家庭、成功的事業、健康的身體、無量的财富,一切順利圓滿,應該怎麼辦?就種這些因,不要另外去找,不要到别的地方去種,那個都沒有辦法感果的,都不是根本解決之道。
以上,我們今天就說這四個就好了,業的特質四個,好好的記下來:第一個,一切的苦樂,都是善惡業所感召的;第二個,它會随着我們的思心所增長廣大;第三個,沒有造的業不會受報;第四個,已經造的善惡業絕對不會失壞。
這四個都做到之後,我們就是一個真正相信因果的人。
有沒有問題?沒有。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師頌,衆師兄跟頌)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喜歡季鳳文牧師二請大家收藏:()季鳳文牧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