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杀生
關燈
小
中
大
最尊貴的淨蓮上師講授
昨天談到了業的四個特質。
那今天進一步我們就要了解業的内容有哪些。
我們說要斷惡修善,可是什麼才是我們善惡的标準呢?這個善惡的标準,跟世間世俗的人的标準是不是相同呢?因為一般人的标準都是說“我也沒有殺人放火、我也不搶銀行,所以我就是一個好人”。
可是佛法的善惡标準是這樣而已嗎?顯然是有差距。
佛法善惡的标準,就是定得更嚴格一點:你雖然不會殺人,但是你還會殺蟑螂、螞蟻、蚊子,在世間法來說,那個不算犯法,殺人犯法,但是殺動物不算犯法;保護類的動物算犯,但是平常這些家裡常常會發現的,或者所謂的害蟲,一般人都覺得說這個應該沒有關系嘛。
可是以佛法的标準來說,這個也是不可以的。
或者以偷盜來講,“我沒有搶劫,我不偷不搶,我也是個好人啊!”可是佛法的标準,好像也還要再更嚴格一些:你還會不會用你公司的紙張啊、筆啊?你會不會用公司的電話,然後講私人的事情?打公司的電腦,用公司的傳真機啊、影印機啊,拿來用作私人的用途,這些其實也算是偷盜。
可是一般人覺得說“大家都是這樣子啊,那不奇怪,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這樣子。
” 就是變成說,我們想要真正地斷惡修善,這個取舍的标準,是以十業道作為标準,就所謂的我們要斷除十惡業、行十善業,是以這個作為标準。
業的内容這麼廣大,為什麼隻用這十業道來作為善惡取舍的标準呢?那是因為我們一切的業,都沒有超過身、語、意三業的造作,都沒有超出身、語、意這樣的範圍,所以我們就用十業道作為我們善惡取舍的标準。
所以我們就要了解什麼是十惡業、什麼是十善業,才能夠正确地斷惡修善。
斷除十惡業、行十善業,它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呢?我們首先也要了解,十善業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不管你要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它都是根本、最基礎應該要做到的。
不管你是想要求人天果報也好,或者是證得聲聞、緣覺小乘的果位也好,或者是大乘的菩薩,乃至成佛,都是以十善業作為根本;所以它等于五乘共法: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五乘共法,那我們就知道十善業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切善行的基礎,一切善行的根本。
我們首先介紹什麼是十惡業,才知道怎麼樣正确地來斷除這十惡業的内容。
第一個是殺生。
什麼是殺生呢?隻要是具有生命的有情,我們讓他(牠)斷命,這個就稱為殺生。
具有生命的有情,隻要他(牠)是有生命,這個有情衆生他(牠)是具有生命的,我們讓他(牠)斷命,這就構成殺生。
那你說自殺算不算啊?有生命的有情嘛,你不能說“我自殺,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解決,那有什麼關系?我自己可以自在作主啊,我又沒有殺别人,我殺自己總可以吧?”也不可以,也算是殺生,因為你自己也是生命嘛,也是有情的生命,也算是殺生。
可是它構不構成根本罪呢?構不構成殺生的根本罪呢?我們就要首先了解什麼是殺生的根本罪?就是殺生裡面最嚴重的,就是已經違犯到殺生的根本罪,這個以小乘戒律來講,是不通忏悔的。
所謂的不通忏悔,就是說你即使過去曾經受過五戒,曾經三皈依、受過五戒,可是當你犯了殺生的根本罪,這一刻開始,你過去的三皈五戒全部毀壞,不能夠算數。
你也不能重新再受五戒,你也不可以再受八關齋戒,也不可以再受出家戒,也不可以再受菩薩戒,這是聲聞乘戒法,小乘的戒律是這樣規定的。
永遠抛棄在佛法大海的旁邊,叫作邊罪,是沒有辦法再忏悔的,所以叫不通忏悔。
那我們就知道,它是很嚴重的。
到底要具足哪一些條件就構成殺生的根本罪呢?這個你們有課本的、願意看的,就三十一頁。
發覺大家都不用看課本,沒關系,用聽的(方式)也可以。
因為這個比較重要,所以書上寫得非常清楚,你們要回頭再看也沒有關系。
第一個條件,就是你殺生的對象一定是人,所以你如果殺其他的畜生啦或者是鬼神啦,這個就不算是構成根本罪,不構成第一個條件:一定殺的對象是人。
所以自殺算不算根本罪?符不符合第一個條件,殺害的對象是人?不算!你是殺自己,不是殺有一個對象,所以第一個條件,你殺害的“對象”,“對象”不是自己,你殺害的對象是人,自己不是對象,自己是自己。
所以自殺不構成根本罪的原因是它沒有對象,它是殺自己,沒有一個殺害的對象,所以它隻構成加行罪,不構成根本罪。
加行罪,“加行”的意思就是說用種種方法讓生命結束,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這所有的方法,我們稱為加行,就是“你怎麼把它弄死的?”這個意思。
你自殺就是有加行罪,因為你用自殺的方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它構成加行罪;但沒有第一個,不算根本罪,因為它沒有殺害的對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那殺害天人或者鬼神的話,它是中罪可悔,因為它殺害的對象不是人,所以它是可以忏悔的。
我們分成上品、中品、下品:上品的是最嚴重的,中品比較輕一點,下品是最輕的。
所以殺害的對象雖然不是人,但是因為不同的等級,所以它也有中罪或者是下罪。
像殺害畜生的話,它的罪是最輕的,所以叫作下罪可悔,它是可以通忏悔的,在所有的殺生裡面來講,它是最輕微的,因為動物的品位最低。
天人跟鬼神比動物要高一級,所以它是中罪可悔,可通忏悔的,比這個殺害動物還要再更嚴重一點;但沒有構成根本罪。
所以我們要先了解,第一個是有殺害的對象,一定是人。
第二個條件,你沒有殺錯,你确定你殺害的對象,你沒有想錯,确實把他當作是人這樣來看待的是第二個條件,就是“人想”,就是沒有錯想。
你确定對方是人,你也确定你要殺的就是他,沒有殺錯,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是你要有殺心。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情況之下,你是沒有殺心的,沒有殺心就不構成殺生的根本罪。
譬如說兩個人開玩笑,打來打去,結果不小心把對方打死掉了,過失殺人,法律判也是判得比較輕嘛;醫生誤診、誤醫,結果把病人給醫死了,他也沒有殺心啊,那是誤診。
像這些情況都不構成殺生的根本罪,因為他沒有殺心。
第四個條件,就是興方便。
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加行,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把對方的生命結束,不管你是打死的、把他毒死的、下符咒、下降頭、堕胎、把他淹死、用水淹死、用火燒死,還是從懸崖上面把他推下去、讓他摔死……不管你用任何方法,這就是第四個,你殺人的方法,不管你用什麼方法。
第五個,是隻要對方結束生命,你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
所以第五個條件就是說,對方要結束生命。
如果當時殺他沒有殺死,他回去死掉了,那也構成,他死的那一刻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
如果他當場沒有死,回去也沒有死,那就不構成根本罪了嘛,那就算是中罪可悔,可通忏悔是中品的,中罪可悔。
所以我們知道:第一個條件是人,第二個人想,第三個殺心,第四個興方便,第五個前人命斷——這五個條件具足的時候,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這個是不通忏悔的,是最嚴重的殺生罪。
這是我們要先了解殺生裡面,什麼樣的情況算是最嚴重的。
在殺人的這個方法當中,我們還有不同的情況。
譬如說那個以殺生為職業的,我們稱為“惡戒人”,那我們就去跟他講啊:“你從事這個行業,雖然是不得已的,可是你活越久,就殺越多生命嘛,你造的業越重,那還不如是早點結束自己的生命,可能造的業就沒有這麼重。
”他聽了你的話之後,就真的自殺了,這時候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
或者你對那個“善戒人”,就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他能好好的持戒的,他持戒的果報就是生天,所以你又去跟他講說:“你這樣好好地持戒的果報是生天,生天比現在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受苦要好多了,所以你如果能早一點結束生命,早一點享受天的福報的話,那不是更好嘛!不要留在這個世界上受罪。
”他如果聽了你的話,然後去自殺的話,也構成殺生的根本罪。
這個我們大概都不會做啦。
但是有一種情況,就是那個生病生得很久的,那個癌症的、快要死掉的,已經得了絕症的;或者是活得年紀一大把,然後一身的病,活得非常痛苦的這種情況之下,你會不會勸他說:“你早一點結束生命,早一點解脫痛苦,不是更好嗎?”他如果聽了你的話,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話,也構成殺生的根本罪。
所以有一個問題來了,佛教主張安樂死嗎?他已經這麼痛苦了,生不如死,死了不是早一點解脫嘛,可不可以?主張安樂死的舉手!不可以的舉手!大家都不同意。
那他留下來有什麼好處?(有師兄答:消業障)消業障?嗯,他這樣苟延殘喘、命若遊絲的在那邊拖了就這麼久,自己也辛苦,旁邊的親戚朋友要照顧他的也辛苦,然後又要花那麼多的錢,可是為什麼還要讓他留下來呢?說得好!各位說得好!就是要消他的業障,他受的苦越長,他消的業障越多,旁邊跟着受罪的也是在消業障嘛,是不是?對!照顧病人是什麼田?很大的福田嘛,最大的福田就是照顧病人,所以你去照顧他,如果你不會不耐煩啊,不會覺得說:“哎呀!他怎麼不趕快走,我每天要照顧他,要花精神、要花力氣、還要花錢。
”千萬不要這樣想。
病人是我們最大的福田,照顧的人,其實我們在累積我們的福德,所以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一樁。
那對病人來講,它是趕快把他無量劫以來的罪趕快消掉,對他來講其實是一件好事,越苦消業障越快。
所以我們在旁邊給他加油、打氣、鼓勵他,讓他可以保持心情愉快,然後很歡喜地來面對這一切的痛苦跟折磨,雖然是很難做到的,可是我們可以嘗試這樣來做,因為這樣對大家都有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這個觀念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鼓勵别人結束他的生命,不管我們剛剛講的善戒人、還是惡戒人、還是年紀大的人或者已經病了很久或者得絕症的這些人,我們都不鼓勵他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我們勸他早一點死的話,我們就構成殺生罪。
那殺生罪呢,隻有一種情況之下,你殺了不判罪,就是精神病患,因為他已經沒有辦法控制他自己的意志跟他的行為,這種情況之下殺人是沒有殺生罪的,隻有這種情況之下。
其他都構成殺生罪。
殺生到底有哪些果報呢?我們都知道,你結束别人的生命,果報就是自己的命變得很短,所以第一個殺生的果報就是短命。
因為你讓人家的壽命變短,所以你的壽命果報就會變短,全部報在自己的身上。
然後多病、各式各樣的病。
現在各種怪病越來越多,其中占百分之八十,都是因為我們殺生的共業所感召的各種很奇怪的病,是以前沒有的。
所以要防止疾病的産生,我們就是不要再殺生了,而且要鼓勵放生,要愛護衆生的生命,鼓勵護生,護生就是愛護衆生的生命,不但不殺,而且還要再更愛護他們。
第三個,沒有慈悲心。
第四個,瞋心重。
這兩個是有關系的,好殺的人沒有慈心,瞋心重。
我們知道瞋心是障礙我們慈心的生起,所謂的慈心就是給人家快樂;可是瞋恚心重的人,他是沒有辦法給人家快樂,他自己不快樂,而且還要讓周遭的人也都不快樂。
所以一個有瞋恚的人,他沒有慈心的,因為瞋恚障礙慈心的生起。
所以你什麼時候有慈心,會給周遭的人帶來快樂呢?就是看你什麼時候把你的瞋恚心除去,隻有瞋恚心除去,你才可能有慈心。
所以殺生的果報,就是他一定沒有慈心,一定是瞋恚心很重,因為瞋恚心很重,所以他沒有慈心,所以他才會去殺生。
因為大部分殺生那個當下的念頭,那個殺心,都是含了很強的瞋恚跟害心在裡面,你才會想要結束對方的生命嘛。
我們在捏死螞蟻、蚊子、跟蟑螂的時候,那個當下的心一定是什麼?要牠死!那一定是瞋心,沒有慈心嘛,然後要傷害牠的心都在裡面,所以他一定是沒有慈心,然後瞋心很重的這樣一個個性的人。
而且晚上常常會做惡夢,晚上睡覺常常做惡夢的,那可能第一個要忏,我們目前了解的,就是先要忏過去無量劫以來殺生的業可能比較重。
或者常常病痛不斷的、常常發脾氣的,這個我們都知道是殺生的果報來的。
脾氣不好的、脾氣大的、然後常常生病的、瞋心重的、晚上常常做惡夢的,我們就知道現在忏悔要忏什麼?忏過去的殺生業,然後多去放生,長養自己的慈悲心。
而且他這輩子特别多怨敵,因為他動不動就跟人家吵一架,吵一架就結下梁子了,他就多一個敵人。
看那個不順眼,然後看那個不順心,排斥這個、然後排擠那個,都是因為瞋心的關系,所以他的怨敵一定很多,活着的時候一定很多的怨敵,死後還會堕惡趣,殺生的果報一定是堕惡趣,瞋心的果報就是地獄嘛,所以一定是堕惡趣的機會比較大。
這個是講到殺生的果報,籠統來說是這些。
那接下來三十四頁這邊就談到:我們做了十種事情、造了十種的業,會讓我們得短命的果報,哪十種事情呢?我們檢查看看自己有沒有?沒有的話就是命很長。
第一個,你有沒有自己殺生?第二個,你有沒有勸人家殺生?第三個,你有沒有贊歎殺?第四個,你有沒有見殺随喜?見到人家殺生說“殺得好!手段高!你今天去釣魚釣了幾尾?”我釣了兩斤。
“啊!好厲害!”兩斤很少啦,二十斤好不好?“哇!你釣魚的技術很好,贊歎!然後随喜!”“晚上一起來共享活魚三吃。
”我們學佛久了,這些可能都不會,這四個大概都沒有。
我們想想看,我們也不殺生,也不會勸人家殺生嘛,我們也不會贊歎殺生,我們也不會見人家殺生随喜,應該是都沒有,對不對? 可是,當我們看到新聞報道那個壞人被抓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内心很歡喜?我們在看電影,看到壞人被殺的時
那今天進一步我們就要了解業的内容有哪些。
我們說要斷惡修善,可是什麼才是我們善惡的标準呢?這個善惡的标準,跟世間世俗的人的标準是不是相同呢?因為一般人的标準都是說“我也沒有殺人放火、我也不搶銀行,所以我就是一個好人”。
可是佛法的善惡标準是這樣而已嗎?顯然是有差距。
佛法善惡的标準,就是定得更嚴格一點:你雖然不會殺人,但是你還會殺蟑螂、螞蟻、蚊子,在世間法來說,那個不算犯法,殺人犯法,但是殺動物不算犯法;保護類的動物算犯,但是平常這些家裡常常會發現的,或者所謂的害蟲,一般人都覺得說這個應該沒有關系嘛。
可是以佛法的标準來說,這個也是不可以的。
或者以偷盜來講,“我沒有搶劫,我不偷不搶,我也是個好人啊!”可是佛法的标準,好像也還要再更嚴格一些:你還會不會用你公司的紙張啊、筆啊?你會不會用公司的電話,然後講私人的事情?打公司的電腦,用公司的傳真機啊、影印機啊,拿來用作私人的用途,這些其實也算是偷盜。
可是一般人覺得說“大家都是這樣子啊,那不奇怪,大家都這樣,所以我也這樣子。
” 就是變成說,我們想要真正地斷惡修善,這個取舍的标準,是以十業道作為标準,就所謂的我們要斷除十惡業、行十善業,是以這個作為标準。
業的内容這麼廣大,為什麼隻用這十業道來作為善惡取舍的标準呢?那是因為我們一切的業,都沒有超過身、語、意三業的造作,都沒有超出身、語、意這樣的範圍,所以我們就用十業道作為我們善惡取舍的标準。
所以我們就要了解什麼是十惡業、什麼是十善業,才能夠正确地斷惡修善。
斷除十惡業、行十善業,它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呢?我們首先也要了解,十善業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不管你要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它都是根本、最基礎應該要做到的。
不管你是想要求人天果報也好,或者是證得聲聞、緣覺小乘的果位也好,或者是大乘的菩薩,乃至成佛,都是以十善業作為根本;所以它等于五乘共法: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五乘共法,那我們就知道十善業非常非常重要,因為它是一切善行的基礎,一切善行的根本。
我們首先介紹什麼是十惡業,才知道怎麼樣正确地來斷除這十惡業的内容。
第一個是殺生。
什麼是殺生呢?隻要是具有生命的有情,我們讓他(牠)斷命,這個就稱為殺生。
具有生命的有情,隻要他(牠)是有生命,這個有情衆生他(牠)是具有生命的,我們讓他(牠)斷命,這就構成殺生。
那你說自殺算不算啊?有生命的有情嘛,你不能說“我自殺,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解決,那有什麼關系?我自己可以自在作主啊,我又沒有殺别人,我殺自己總可以吧?”也不可以,也算是殺生,因為你自己也是生命嘛,也是有情的生命,也算是殺生。
可是它構不構成根本罪呢?構不構成殺生的根本罪呢?我們就要首先了解什麼是殺生的根本罪?就是殺生裡面最嚴重的,就是已經違犯到殺生的根本罪,這個以小乘戒律來講,是不通忏悔的。
所謂的不通忏悔,就是說你即使過去曾經受過五戒,曾經三皈依、受過五戒,可是當你犯了殺生的根本罪,這一刻開始,你過去的三皈五戒全部毀壞,不能夠算數。
你也不能重新再受五戒,你也不可以再受八關齋戒,也不可以再受出家戒,也不可以再受菩薩戒,這是聲聞乘戒法,小乘的戒律是這樣規定的。
永遠抛棄在佛法大海的旁邊,叫作邊罪,是沒有辦法再忏悔的,所以叫不通忏悔。
那我們就知道,它是很嚴重的。
到底要具足哪一些條件就構成殺生的根本罪呢?這個你們有課本的、願意看的,就三十一頁。
發覺大家都不用看課本,沒關系,用聽的(方式)也可以。
因為這個比較重要,所以書上寫得非常清楚,你們要回頭再看也沒有關系。
第一個條件,就是你殺生的對象一定是人,所以你如果殺其他的畜生啦或者是鬼神啦,這個就不算是構成根本罪,不構成第一個條件:一定殺的對象是人。
所以自殺算不算根本罪?符不符合第一個條件,殺害的對象是人?不算!你是殺自己,不是殺有一個對象,所以第一個條件,你殺害的“對象”,“對象”不是自己,你殺害的對象是人,自己不是對象,自己是自己。
所以自殺不構成根本罪的原因是它沒有對象,它是殺自己,沒有一個殺害的對象,所以它隻構成加行罪,不構成根本罪。
加行罪,“加行”的意思就是說用種種方法讓生命結束,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這所有的方法,我們稱為加行,就是“你怎麼把它弄死的?”這個意思。
你自殺就是有加行罪,因為你用自殺的方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它構成加行罪;但沒有第一個,不算根本罪,因為它沒有殺害的對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那殺害天人或者鬼神的話,它是中罪可悔,因為它殺害的對象不是人,所以它是可以忏悔的。
我們分成上品、中品、下品:上品的是最嚴重的,中品比較輕一點,下品是最輕的。
所以殺害的對象雖然不是人,但是因為不同的等級,所以它也有中罪或者是下罪。
像殺害畜生的話,它的罪是最輕的,所以叫作下罪可悔,它是可以通忏悔的,在所有的殺生裡面來講,它是最輕微的,因為動物的品位最低。
天人跟鬼神比動物要高一級,所以它是中罪可悔,可通忏悔的,比這個殺害動物還要再更嚴重一點;但沒有構成根本罪。
所以我們要先了解,第一個是有殺害的對象,一定是人。
第二個條件,你沒有殺錯,你确定你殺害的對象,你沒有想錯,确實把他當作是人這樣來看待的是第二個條件,就是“人想”,就是沒有錯想。
你确定對方是人,你也确定你要殺的就是他,沒有殺錯,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是你要有殺心。
因為我們知道很多情況之下,你是沒有殺心的,沒有殺心就不構成殺生的根本罪。
譬如說兩個人開玩笑,打來打去,結果不小心把對方打死掉了,過失殺人,法律判也是判得比較輕嘛;醫生誤診、誤醫,結果把病人給醫死了,他也沒有殺心啊,那是誤診。
像這些情況都不構成殺生的根本罪,因為他沒有殺心。
第四個條件,就是興方便。
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加行,不管你用什麼方法把對方的生命結束,不管你是打死的、把他毒死的、下符咒、下降頭、堕胎、把他淹死、用水淹死、用火燒死,還是從懸崖上面把他推下去、讓他摔死……不管你用任何方法,這就是第四個,你殺人的方法,不管你用什麼方法。
第五個,是隻要對方結束生命,你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
所以第五個條件就是說,對方要結束生命。
如果當時殺他沒有殺死,他回去死掉了,那也構成,他死的那一刻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
如果他當場沒有死,回去也沒有死,那就不構成根本罪了嘛,那就算是中罪可悔,可通忏悔是中品的,中罪可悔。
所以我們知道:第一個條件是人,第二個人想,第三個殺心,第四個興方便,第五個前人命斷——這五個條件具足的時候,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這個是不通忏悔的,是最嚴重的殺生罪。
這是我們要先了解殺生裡面,什麼樣的情況算是最嚴重的。
在殺人的這個方法當中,我們還有不同的情況。
譬如說那個以殺生為職業的,我們稱為“惡戒人”,那我們就去跟他講啊:“你從事這個行業,雖然是不得已的,可是你活越久,就殺越多生命嘛,你造的業越重,那還不如是早點結束自己的生命,可能造的業就沒有這麼重。
”他聽了你的話之後,就真的自殺了,這時候就構成了殺生的根本罪。
或者你對那個“善戒人”,就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他能好好的持戒的,他持戒的果報就是生天,所以你又去跟他講說:“你這樣好好地持戒的果報是生天,生天比現在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受苦要好多了,所以你如果能早一點結束生命,早一點享受天的福報的話,那不是更好嘛!不要留在這個世界上受罪。
”他如果聽了你的話,然後去自殺的話,也構成殺生的根本罪。
這個我們大概都不會做啦。
但是有一種情況,就是那個生病生得很久的,那個癌症的、快要死掉的,已經得了絕症的;或者是活得年紀一大把,然後一身的病,活得非常痛苦的這種情況之下,你會不會勸他說:“你早一點結束生命,早一點解脫痛苦,不是更好嗎?”他如果聽了你的話,去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話,也構成殺生的根本罪。
所以有一個問題來了,佛教主張安樂死嗎?他已經這麼痛苦了,生不如死,死了不是早一點解脫嘛,可不可以?主張安樂死的舉手!不可以的舉手!大家都不同意。
那他留下來有什麼好處?(有師兄答:消業障)消業障?嗯,他這樣苟延殘喘、命若遊絲的在那邊拖了就這麼久,自己也辛苦,旁邊的親戚朋友要照顧他的也辛苦,然後又要花那麼多的錢,可是為什麼還要讓他留下來呢?說得好!各位說得好!就是要消他的業障,他受的苦越長,他消的業障越多,旁邊跟着受罪的也是在消業障嘛,是不是?對!照顧病人是什麼田?很大的福田嘛,最大的福田就是照顧病人,所以你去照顧他,如果你不會不耐煩啊,不會覺得說:“哎呀!他怎麼不趕快走,我每天要照顧他,要花精神、要花力氣、還要花錢。
”千萬不要這樣想。
病人是我們最大的福田,照顧的人,其實我們在累積我們的福德,所以對我們來說是好事一樁。
那對病人來講,它是趕快把他無量劫以來的罪趕快消掉,對他來講其實是一件好事,越苦消業障越快。
所以我們在旁邊給他加油、打氣、鼓勵他,讓他可以保持心情愉快,然後很歡喜地來面對這一切的痛苦跟折磨,雖然是很難做到的,可是我們可以嘗試這樣來做,因為這樣對大家都有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這個觀念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鼓勵别人結束他的生命,不管我們剛剛講的善戒人、還是惡戒人、還是年紀大的人或者已經病了很久或者得絕症的這些人,我們都不鼓勵他結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我們勸他早一點死的話,我們就構成殺生罪。
那殺生罪呢,隻有一種情況之下,你殺了不判罪,就是精神病患,因為他已經沒有辦法控制他自己的意志跟他的行為,這種情況之下殺人是沒有殺生罪的,隻有這種情況之下。
其他都構成殺生罪。
殺生到底有哪些果報呢?我們都知道,你結束别人的生命,果報就是自己的命變得很短,所以第一個殺生的果報就是短命。
因為你讓人家的壽命變短,所以你的壽命果報就會變短,全部報在自己的身上。
然後多病、各式各樣的病。
現在各種怪病越來越多,其中占百分之八十,都是因為我們殺生的共業所感召的各種很奇怪的病,是以前沒有的。
所以要防止疾病的産生,我們就是不要再殺生了,而且要鼓勵放生,要愛護衆生的生命,鼓勵護生,護生就是愛護衆生的生命,不但不殺,而且還要再更愛護他們。
第三個,沒有慈悲心。
第四個,瞋心重。
這兩個是有關系的,好殺的人沒有慈心,瞋心重。
我們知道瞋心是障礙我們慈心的生起,所謂的慈心就是給人家快樂;可是瞋恚心重的人,他是沒有辦法給人家快樂,他自己不快樂,而且還要讓周遭的人也都不快樂。
所以一個有瞋恚的人,他沒有慈心的,因為瞋恚障礙慈心的生起。
所以你什麼時候有慈心,會給周遭的人帶來快樂呢?就是看你什麼時候把你的瞋恚心除去,隻有瞋恚心除去,你才可能有慈心。
所以殺生的果報,就是他一定沒有慈心,一定是瞋恚心很重,因為瞋恚心很重,所以他沒有慈心,所以他才會去殺生。
因為大部分殺生那個當下的念頭,那個殺心,都是含了很強的瞋恚跟害心在裡面,你才會想要結束對方的生命嘛。
我們在捏死螞蟻、蚊子、跟蟑螂的時候,那個當下的心一定是什麼?要牠死!那一定是瞋心,沒有慈心嘛,然後要傷害牠的心都在裡面,所以他一定是沒有慈心,然後瞋心很重的這樣一個個性的人。
而且晚上常常會做惡夢,晚上睡覺常常做惡夢的,那可能第一個要忏,我們目前了解的,就是先要忏過去無量劫以來殺生的業可能比較重。
或者常常病痛不斷的、常常發脾氣的,這個我們都知道是殺生的果報來的。
脾氣不好的、脾氣大的、然後常常生病的、瞋心重的、晚上常常做惡夢的,我們就知道現在忏悔要忏什麼?忏過去的殺生業,然後多去放生,長養自己的慈悲心。
而且他這輩子特别多怨敵,因為他動不動就跟人家吵一架,吵一架就結下梁子了,他就多一個敵人。
看那個不順眼,然後看那個不順心,排斥這個、然後排擠那個,都是因為瞋心的關系,所以他的怨敵一定很多,活着的時候一定很多的怨敵,死後還會堕惡趣,殺生的果報一定是堕惡趣,瞋心的果報就是地獄嘛,所以一定是堕惡趣的機會比較大。
這個是講到殺生的果報,籠統來說是這些。
那接下來三十四頁這邊就談到:我們做了十種事情、造了十種的業,會讓我們得短命的果報,哪十種事情呢?我們檢查看看自己有沒有?沒有的話就是命很長。
第一個,你有沒有自己殺生?第二個,你有沒有勸人家殺生?第三個,你有沒有贊歎殺?第四個,你有沒有見殺随喜?見到人家殺生說“殺得好!手段高!你今天去釣魚釣了幾尾?”我釣了兩斤。
“啊!好厲害!”兩斤很少啦,二十斤好不好?“哇!你釣魚的技術很好,贊歎!然後随喜!”“晚上一起來共享活魚三吃。
”我們學佛久了,這些可能都不會,這四個大概都沒有。
我們想想看,我們也不殺生,也不會勸人家殺生嘛,我們也不會贊歎殺生,我們也不會見人家殺生随喜,應該是都沒有,對不對? 可是,當我們看到新聞報道那個壞人被抓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内心很歡喜?我們在看電影,看到壞人被殺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