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清谷四月天,渡过这一关

關燈
    三月初五,大松他爺爺生日,正值青黃不接時,家裡有人過生日,好事,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春光明媚的日子,家裡也來了不少客人,主要還是自家的親戚,大姑,二姑,二姑父,幺姑父都來了,大姑父要教書,沒有時間來。

    因為是過生,所以都過來了,熱鬧熱鬧,每年過生日都有所準備的,臘肉,香腸,豬蹄兒,悉數上桌,當然,還有油炸品,雞魚都有,另外還炒了幾個素菜,簡簡單單也有十來個菜,雖然是家常菜,但味道還是可以。

    都是正宗的川北風味,生日的菜品與過年的菜品都差不多,但時間也少不了喝酒,當時喝的都是公社酒廠的糧食包谷酒!那酒也不便宜,六毛錢一斤。

    自己家裡一般備上三五斤酒就行了,有客人來的時候可以喝酒,沒客人的時候就不喝酒。

    端出幾個硬菜,這生也就過得了不錯。

    時也沒有蛋糕一說,長壽面有時候搞一碗,有時候沒有搞長壽面,反正有好酒好菜就不錯了!望不及的緣分,有大魚大肉,這個已經很高端了,已經是超标了。

    在這些東西都是自家的土特産,基本上沒有花錢購買,味道好,口感好,香味濃。

    但是長輩過生日,家裡的子女們都會回來的。

    他們還是那個老三件,刀菜,糖酒,面條,這些禮在川北來說叫做手禮,主人家可以不收,但是客人你必須送。

    但是客人們還單獨備有水果糖,因為有大神還有大神的弟弟,見到小孩子是要發水果糖的,身上不帶糖,會感到很尴尬。

    大雙有時候也非常調皮,如果客人沒有主動給他發糖,他會去客人的兜裡掏的,有時搞得客人非常尴尬,人連忙說今天沒有上街,搞忘了帶,有糖大松就非常高興,沒有糖大松也就不說話,小孩子,這種表現很率真。

    誰有糖就跟誰親近?就跟人家套近乎。

    好在幾個姑姑都備有糖,一人給大松一大把,大松高興得不得了?大松拿着糖還去給爺爺奶奶分享。

    一到過年過節,老年人過生日,家裡都是十多人吃飯,顯得非常熱鬧。

     這天是爺爺過生日,是壽星,他坐主桌,大家都向他敬酒,他就喝了兩三杯,爺爺也不善言辭,就知道喝酒吃肉吃飯,反正身體棒棒,吃飯飯香,平時也幫家裡幹了不少的家務活,一天也沒有好好的休息,也算是辛勤勞動。

    農村各生過節是應該的,在繁忙的勞動中輕松一下,也是對生活的一種調劑,所以該過生的要過生,該過節的要過節,沒有那麼必要太節約,但是也不要太浪費,過節,也要過個像樣的節,過生也要過個像樣的生,人生已世就那幾十年,該高興的還是要高興。

    人的生日都是随機的,今天這個過生,明天那個過生,一家幾口人,一年四季,總有人會有生日,這樣就為平淡的生活增加了不少的樂趣。

    大家對生活也就有個盼頭。

     大松爺爺和新來的姑爺坐上席,這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認可。

    大家相互敬酒,夾菜,顯得特别客氣。

    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二姑父的話不少,一會兒天南地北,一會兒天大海寬,講得有點兒不着調,反正喝了酒,真話假話也沒有人去考證,也就當樂子聽聽。

    幺姑父實誠多了,他是生産隊的出納員,對數字都比較敏感,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大實話,從來不吹牛,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絕對不浮誇。

    講一講生産隊的收入,講一講生産隊的經濟情況,講一講今年與去年的增長情況。

    這些都是有理有據,真真實實的,一聽都是不假的數字。

    老實人,有老實人的好處,老實人也容易吃虧,特别是容易被人忽悠,但是老實人隻要認準了的事,他就會認真的幹。

    邊吃飯一邊聊天,一邊敬酒一邊吃肉,今天的午餐非常豐盛,跟過年過節沒有太大的區别,來的都是尊貴的客人,大姑,二姑當然算是珍貴的客人了。

    本來是自家人出嫁以後就變成客人了。

    幺姑在裡裡外外忙不停,有幺姑爺的到來他也很高興。

    端茶倒水,廚房内外,都還是數她最忙,都是年輕人很有活力,運動運動也正常。

     午飯後,二姑父和二姑就回家了,大姑歇一夜,幺姑父也回家了,吃生,就是平常説生朝滿日多走動,這樣才顯得親切。

    幺姑送了準幺姑父一段,當然說了一些私房話,年輕人總有說不完的話,路程過半方才返回。

     陽春三月,夕陽西下,太平河水靜靜的流動着,河面倒映着美麗的晚霞和一對青年人的身影,晚霞照亮了半邊天,金色的霞光酒滿了大地,這萬`。

    9紫千紅的春天在霞光的照耀下更加璀璨美麗。

     “幺妹兒,我倆的事你們家裡商量得怎麼樣了。

    ” “父母,哥哥嫂嫂都沒什麼意見,但準備嫁奁要些時間。

    ” “那好,我等一等,一定等” “幺妹兒,送了返麼遠了,你也該返回了” “好,我回去了,你也慢慢走” 幺姑和準幺姑爺揮手道别,依依不舍。

     春風吹來田野的花香,沁入人的心脾,短暫的離别也是美好的回憶。

     春雨淅瀝瀝,淅瀝瀝下不停,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路溜,主不留客天留客,大姑也隻好多住幾天,大姑爺是大會計又是教師,隻得向生産隊請假,不請假也要扣工分的,規定不違反,制度要執行。

    這春天的小雨連下了好幾天,雨稍稍變小,大姑毅然決定回家,生産隊的農活也要幹,栽玉米苗,棉花方格也要做,算是小忙季節,主要是整備種苗,走親戚不忘地裡的莊稼是當時勞動人民的本色。

    二十裡地,下雨天至少要走兩個半小時,再遠也不忘記勞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趁這幾天女土地水份足,大松爸爸他們各組也加緊栽玉米苗,育棉花苗,幾次春雨一下,油菜花全都謝了,油菜地由黃變綠,油菜苗身上長滿了油菜莢,非常飽滿,好雨知識節,當春乃發生。

    油菜苗在春雨的滋潤下,一天比一天飽滿,一天比一天沉甸,原來筆挺的油菜苗被長滿的菜夾壓彎了腰,籽粒飽滿豐收在望。

     田埂上的胡豆也不示弱,胡豆角越長越長,越來越粗,由最初的蝦米大小長到現在的指豆這麼初粗。

    胡豆終于可以上餐桌了,餐桌上又多了一樣食物,水煮胡豆,油炸胡豆,牛皮菜炒胡豆,鹵水胡豆,隻要怎麼好吃,就怎麼煮。

     胡豆還沒完全收獲時,小孩子們有時去胡豆田裡搞破壞,小孩子不懂事,就直接剝了殼兒吃米,生吃嫩胡豆,他們有時也把大松領上一塊玩,生胡豆有點甜味,怪不得小朋友敢生吃,把它當水果了,吃生胡豆對身體是有害處的,特别是容易長蛔蟲,所以現在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小孩子盡量讓他們少吃生東西,必須驅蟲半年一次,讓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态。

     戰隊的活忙完這幾天又開始閑了,大家就是開會,翻一翻去年的老賬,鬥一鬥附近的地主,大家對鬥地主挺感興趣,大中生産隊就有一個地主,他家成分是地主,在唱紅歌的年代,隔三差五的把他們弄來批鬥,批鬥的花樣也不少,跪闆登,挨皮錠子(拳頭),解放20多年了,地主早已變成普通農民,經常挨批挨鬥,感覺好像是某些領導在找刺激。

    整地主的花樣真多啊!冬天天很冷,叫地主天牛去跟冬水田,每個生産隊總有那麼幾個跳梁小醜,他們出面幹這種不得人心的事,冬天氣溫隻有五六度,雖說是懲罰地主,但别忘了,那耕田的牛是大家的,這牛也跟着這地主受罪,這就不公平了,大松爸爸經常私下裡這樣評論。

    冬天去跟冬水田毫無意義,起來是在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