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热火朝天的建设(七)

關燈
    勞累了許久的族人們在這幾天終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各支狩獵隊和貿易隊,也沒有立刻恢複捕獵和出行,也被張洪要求呆在部落裡休息,整個部落,除了制作陶器、打鐵和制鹽正常生産外,其他的都被張洪放假了,躺在房間裡呼呼大睡。

     這個年代的秋收并不像後世有着大規模農用機械輔助下那麼簡單,全程都需要衆多的人力,因為谷子成熟的窗口期就那麼幾天,要是沒有及時收割并存儲,很容易就爛在地裡了。

     十幾天的起早貪黑,讓這些習慣了晚上早睡,白天遲起的其他部落獵手們分外難受。

    這些天着實辛苦,從其他部落的“雇傭兵”到部落開始,幾乎沒有一天不在建造中:圍牆、分散狩獵、儲存草料、開采岩石、田間管理和秋收……,尤其是秋收,每天淩晨4點多就得趁着夜色起來,去田裡收割粟杆,還要防備着獵豹、狼什麼的來搗亂,到下午吃過飯,還要去脫粒,脫粒完還要晾曬、揚塵、再歸倉,張洪便給大家放了假,休息3天,作為秋收後的休閑時刻。

     但張洪和巫等骨幹不能歇着,部落現在看似家大業大,但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比其他部落多。

     首先是其他部落人員返回的問題。

    長達兩個半月的“雇傭”生活,讓這些各個部落的獵手們很是忙碌,但看着熊部落和其他部落的人在忙着,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懶。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想回到自己的部落,尤其是有配偶和家人的,更是歸心似箭,有很多已經悄悄地問熊大熊二他們的歸期了。

     然後是秋耕的事情,雖然秋收完剛剛到8月份,但此地的緯度很高,天氣涼的也快,已經過了立秋,田野裡清晨的時候已經有了露水。

    這個時候是比較适合給已經耕作過的田地翻土的,粟杆留在地面上的,還有十幾厘米,需要将這些茬子全部給清理出來,方便來年種植。

     接着是開荒的工作。

    今年收獲的4萬公斤的粟,在外人看來是堆積成山,但實際上隻有800多石,脫了殼之後更是隻有500多石。

    如果按照之前的算法,搭配着肉食蔬菜,平均每人一天消耗1斤粟米,熊部落150個族人,每天就要消耗150斤粟米,還不夠吃一年的。

     這還沒算上留存的種子、雞鴨牲口的口糧、耗損的部分,算上這些,估計隻夠吃上半年的。

     趁着現在熊部落的衆人們都對粟的豐收大為震撼,張洪決定趁熱打鐵,要讓明年春耕更多的田地,所以開荒很有必要,隻有更多的土地,種上更多的粟,來年才會收獲更多。

     根據這樣的想法,以及逐漸減少打獵的食物占比,部落明年收獲的粟米至少要達到15萬斤即1500石,才能讓200個族人以每天2斤的量消耗一年。

     還有各類産品恢複生産的工作:食鹽、鐵器、煤礦、陶器、織布、木匠……這些産業都得需要有技術經驗的人來做,目前除了技術人員缺,普通的輔助人員也缺,人口還是制約着熊部落的進一步發展。

     而要發展這些産業,就要有充足的原材料,可原材料要麼在山裡,要麼在地裡,都需要人手去開采和采集; 除此之外,還有放牧、養殖、種植,這些天以來,部落現在鹿群的數量在120隻,野豬280多頭,驢子200多頭,羊500多隻,雞有近2000隻,鴨子也有800多,這些牲口,也都是要吃東西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這些牲口,都要用收獲的谷子來給他們做飼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 事情千頭萬緒,但不管怎麼說,随着粟的大豐收,部落還是結結實實地将自己部落食物儲備的安全性和抗風險性提升了一大截。

     安全的生活環境、豐富的食物、充足的人口,即使是後世,這種生活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盛世了。

    忙完這些天,張洪經不住困意,倒在床上立馬就睡着了。

     一直睡到第二天的中午,張洪才醒來,深度睡眠對解除疲勞很有幫助,起來後的張洪,除了身體肌肉有些酸痛,精神非常良好。

     來到食堂吃完給他留的飯之後,張洪找到了蹲在蘑菇屋的巫,想跟他商量着接下來的工作安排。

     其他部落的人最多再待十天就要往回趕了,而且答應他們的“費用”,也要兌現。

    當時跟各個部落承諾的,每個月會按照1斤鹽的費用作為勞動的額外補償,這筆費用,也就是不到500斤鹽就能解決的;而當時沒打算讓他們參與狩獵,可出于食物的儲備考慮,張洪便跟帶隊的各族商量,以打到獵物四分之一的費用,作為對他們出力的補償。

    兩個多月以來,支援建設的160名獵手,共收獲獵物肉幹4500條,獸皮400多張,活捉的牲口120多頭,雞鴨沒算,那按照這個比例,需要支出肉幹1125條、獸皮100張、牲口30隻。

     至于鹹魚,由于捕魚的多為熊部落的人,給他們分上1000條鹹魚就差不多了。

     但問題又來了,這些食物都分了,那收獲的粟呢?分不分? 張洪和巫與熊大熊二等骨幹們為此進行了激烈的争吵。

     最終,張洪還是說服了巫和其他骨幹,将收獲的粟米也作為食物來分給他們,但不是完全按照這個四分之一的比例,而是給每個部落各加了50條肉幹,50條鹹魚,另外再帶上20個小雞,并象征性地送上脫殼後的粟米30斤作為補償。

     熊奇等人很不樂意将粟米給他們帶回去,也不想讓他們再拿其他的東西,但這些人跟着部落奮戰了這麼久,看到一個個熟悉的、朝夕相處的臉龐,拒絕的話也沒好意思再說。

     對其他部落則完全是意外之喜,原本以為回去的時候能帶上幾斤鹽就很好了,畢竟這些天熊部落一日三餐地養着他們,做的大部分也是一些簡單的事情,連吃帶拿的,即便是原始人也會覺得很不好意思。

     但平均下來,每個部落能分到65條肉幹、幾張獸皮、幾頭牲口,能讓部落減少相當多過冬的壓力,更别提熊洪族長還給他們一些自己生産食物的辦法,比如種植和養殖,這些東西,可是再多的糧食也換不來的。

     所以回去前的這些天,這些部落的人熱情格外高漲,勞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十來天的時間,硬是将南面田地向西邊又擴展了800餘米長、寬約400米,新增田地500畝,隻要等到犁一遍,再撒上草木灰和肥料,明年開春又是一片好地了。

     除了開荒,熊部落還準備跟各部落開展更大規模的物資交換,其他部落可以憑借手中的物資,兌換熊部落裡的陶器、食鹽、皮衣皮鞋、獨輪車、架子車(不含驢子)、煤球、蔬菜幹、蘑菇、麻布等,甚至連驢子和雞鴨等活體牲口,也在熊部落兌換的清單裡。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