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三个条件(四)

關燈
    第1256章三個條件四 所謂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人心齊泰山穩,隻能用在某些特定的階段,大部份時間,是無法把那麼多人心給凝聚到一塊兒的。

    更多的時間,還是要靠險,而不是德。

     刀槍在九成以上的時間裡,比品德、人心,說話更管用。

     李言覺得,仔細想來,造物主真的很神奇,他給你開了一扇門,就會給他開一扇窗,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很難把所有的優點或者缺點全都放到一塊兒。

     東方的人才将頭腦都用在揣摩人心上了,雖然技術不發達,卻建立了唯一傳承上古文明的大一統王朝。

    最終輸在了堅船利炮上,被科技文明打落塵埃; 而西方的精英把精力都用在創造技術上了,所以他們開創了科技文明,卻始終無法統合人心,建立一個統一的文明。

    到了後世,還是四分五裂,打來打去。

     這種對立統一的矛盾安排,同樣體現在東方南北的兩大陣營中。

     草原的強弓、彎刀和峻馬,與中原的堅城、軍陣和兵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直争鬥了數千年。

     匈奴和秦漢,突厥和隋唐,一直争戰不修,永不停歇。

     大唐經過了李世民的卧薪嘗膽、苦心經營,直到定襄之戰後,才将突厥人擊敗,逐出了中原。

    将河套北部全部拿下,設立了包括河套所有地區的關内道。

     這裡也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主戰場,突厥人要侵入中原,繞不過河套。

     九曲黃河,唯富一套。

     河套地區處在東西南北之間,地域環境複雜,有可供耕種的良田,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有大片的鹽堿地,更有大風一來就飛沙走石、水源奇缺的戈壁灘,和那寸草不生、飛鳥難渡的沙漠地帶。

     對于中原王朝來說,擁有河套地區,不但有了防禦縱深和可供迂回的戰場,更是中原王朝蓄養戰馬的良好草場,有了這裡,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戰馬可供驅使。

     對于遊牧民族來說,這裡氣侯靠近南方,氣候溫和,适宜放馬居住,可以躲避北方寒冷氣侯,更是侵入中原的橋頭堡,擁有河套,就等于一隻腳踏入了中原。

     無論隋唐,都大修東都洛陽,營建的标準,更在長安城之上。

    除了鎮守中原、控馭山東、威懾江南之外,也有萬一遊牧民族大規模南下,長安守不住。

     還可以依托潼關天險,退守中原的戰略意義。

     是以河套地區是中原王朝勢在必得的一塊兒區域,守衛中原,必守關中;欲守關中,必守河套。

     河套一失,關中危矣,随後中原也将不保,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環環都在扣着呢! 見李言沒有斷然拒絕,李道宗連忙幫腔道:“賢侄,你也知道,我們中原被胡虜禍亂了幾百年,從晉室南渡開始,北地百姓們就生活在地獄之中,受到草原人慘無人道的對待。

    ” “他們發起瘋來,根本就不把我們中原人當人。

    ” “如今是你在主宰草原,還認我們是一家人,萬一以後有了變動,或者說是你的子孫繼位了。

    他們生在草原,長在大漠,對中原又沒有感情,肆掠中原怎麼辦?” “堂叔的意思是,若是二郎願意給你們一家一個公道,你就是不看二郎一家面子,看在同為漢家血脈的份上,就把河套之地還給我們。

    你知道的,黃河對我們有多重要,那是我們的生命啊!” 聽到對方爽快同意隻要李世民答應這個三個條件,就能退兵後,李道宗就明白了,眼前這位遺失大漠的侄子之所以大動幹戈南下,要的就是公道,而不是大唐的江山。

     不然,大唐正處在前所未有的虛弱之中,如此良機,千載難逢,對方斷然不會撤兵的。

     雖然條件是苛刻了一些,不過相對于江山來說,還是不重要的,隻是傷了些顔面。

     誰叫對方有八十萬騎兵,明明可以自己殺進長安拿交待,卻讓你給個公道。

    從這點兒來看,李言可以給夠了李世民的體面。

    這也就是李建成始亂終棄,父子之間沒什麼感情。

     否則,斷然不會輕易放過你的。

     想當年,在玄武門之下,你李世民可沒給李建成半點兒體面,斬盡殺絕了的。

     對此李道宗這些親樂們,也很是心寒,那些人不是外人,更不是敵人,都是你血濃于水的親人啊! 不是你一母同胞的親哥哥親弟弟,就是你看着長大的親侄子,你把從小玩兒到大,一個懷抱裡長大的親兄弟的腦袋砍下來的時候,都想了些什麼? 更不用說,最後還把弟媳給接到了自己的後宮裡寵幸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