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追北逐殺,白骨如山【求訂閱】

關燈
     繼續往北,繞過大湖,就是拓跋诘汾,伊婁拖都出征前,将部落留守人員,整合在一起的大後方。

     女人,老人,孩童,在大湖另一端集體放牧,等待着他們征戰歸來。

     可惜這次南下,空前大敗,許多鮮卑人,再也回不了家了。

     托和納吉在這裡等了一天,斷斷續續的又有百餘人,過來聚集。

     算着時間,逃出來的鮮卑人,應該大都已來到了附近。

     然而湖畔聚集的全部鮮卑兵,尚不足萬。

     魏軍這一路上,殺了多少鮮卑人? 托和納吉詢問一些鮮卑部衆,才知道,他們沿路北逃,不但是後方有魏軍在追。

     還有一支魏軍,在前路截殺他們。

     “你是說,有漢軍提前進入草原,在路上阻截我們北歸?” 托和納吉心頭一跳,立即想到了西鮮卑營地的大火。

     魏軍有一支隊伍,先燒了西鮮卑大營,讓他們失去補給,和再次聚兵調整的機會。

     然後那支魏軍,提前往北,進入草原,在路上阻截鮮卑逃兵。

     那麼這裡很可能也不安全。

     魏軍既然提前進入了草原,活動區域或許比他們預料的要大得多。

     “我們繼續北進,不能在這裡等了。

    ” 托和納吉起身,掃視湖畔周圍,傳訊召集周邊的鮮卑部衆,準備繼續北返。

     而就在他們聚集人馬,打算連夜北上的時候,天空出現了一團黑點。

     那是數千支箭矢。

     麹義的大弩士! 提前深入草原的隊伍,就是趙雲,張遼,高順,麹義所部,相互協作。

     制定戰略計劃的人是魯肅。

     他當時觀察趙雲,張遼對拓跋诘汾的追逐交戰後,便制定了新的戰略。

     魯肅的意思,繼續追着拓跋诘汾打,很難擴大戰果。

     應該反過來,放棄追逐,全軍先一步行軍北上。

     先北上的好處,是占據先機,提前切斷對手的退路。

     張遼和趙雲看了魯肅的計劃,用訊珠問曹操。

     曹操收到消息後,心忖魯肅真是個魯瘋子。

     要知道他制定大縱深往北,截斷鮮卑退路的戰略時,曹軍主力和伊婁拖都,還沒分勝負。

     若魏軍主力沒能獲勝,則提前深入,風險會很大,就成了孤軍深入敵境。

     一旦伊婁拖都部回撤,可能對他們造成反圍殺。

     且趙雲等人奔襲作戰,随軍糧草不多,想深入敵後,就要靠搶沿途的鮮卑部落,來補充消耗。

     和當年的大漢骠騎霍去病深入草原一樣,有一環算計失誤,自己就要拉。

     但曹操略作盤桓,同意了魯肅的獻策。

     這是基于他對手下兵馬戰鬥力的信心和對戰局的預判。

     當時張遼,趙雲得到曹操同意的回複後,明确分工。

     趙雲先去襲西鮮卑大營,放火燒營。

     張遼則大縱深往北。

     他們沒有繼續追拓跋诘汾。

     拓跋诘汾雖大潰,但核心部衆未散,追他就會北逃,很難把勝勢擴大。

     率先往北,反過來打阻截,能掃擊南下的鮮卑兵大部,比繼續追逃拓跋诘汾,帶來的戰鬥果實大多了。

     當交戰結束,拓跋诘汾收兵,并不知道魏軍已先一步北上。

     拓跋诘汾往北推進百裡,便嘗試聯系伊婁拖都,想合兵求穩。

     當他得知伊婁拖都大潰,被殺,漢軍已進入追逃階段,戰局再難挽回,先機盡失。

     這也是麹義的大弩士,能出現在湖畔,突然放箭,射襲托和納吉等人的原因。

     鮮卑兵早成了驚弓之鳥,見到箭矢射襲,起身便跑。

     和麹義一起的高順,旋即領軍殺出來。

     當托和納吉這支隊伍,再次被擊潰,成建制的鮮卑兵,已被殺絕了。

     十月初,大漢北關五百裡,天氣漸寒。

     一把大火在這裡已燒了兩天。

     燒的是鮮卑兵的屍體。

     把屍體聚集起來燒了,是因為死的人太多,若被鳥獸撕扯啃食,容易傳播瘟疫。

     鳥獸追逐暖流遷徙,大概率會往南,先把大疫傳到神州去,自己吃虧。

     所以曹操讓人把屍體聚集起來,燒掉。

     鮮卑此役南下的中軍,有八萬部衆。

     襲遼西的有兩萬餘。

     這就是十萬兵馬,加上西鮮卑,其動用的兵員總數,大概十四萬上下。

     至少有三分之二,在接戰和追逃中被殺。

     這對鮮卑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大敗。

     數萬鮮卑兵的屍體被燒,大火燒了數日。

     事後曹操讓人把沒燒幹淨的骨骸堆起來,又把一些将官的腦袋垛在白骨上,壘砌如山。

     據說連狼群都會遠遠的繞開這一區域,白骨累累,死氣彌漫。

     十月份。

     曹操下令收兵,并開始推動他打這一戰的第二個目的,也是主要目的。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