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追北逐殺,白骨如山【求訂閱】

關燈
    草原上,全是四散奔逃的鮮卑兵。

     這是遊牧部族的習慣,潰敗後,分散逃離。

     若魏軍随之分成小股追逐,圍堵能力就會下降,能保證更多人脫身,或許還有反擊的力量。

     但這一次,魏軍追的太緊了,死咬住鮮卑兵不放。

     主戰場的戰局已定。

     包括曹操都撸起袖子,親自策馬往北,全線壓上來追逃。

     托和納吉,是伊婁拖都麾下親軍之首,部落中有名的骁将。

     當大酋,副将,西鮮卑的步度根,相繼被殺。

     托和納吉就成了逃兵首領。

     他帶領着鮮卑王帳親軍,往北奔逃。

     慶幸的是天色已暗下來,即将入夜。

     這對潰逃的一方,顯然是有利的。

     托和納吉給全軍的命令是先往北,到三百裡外的西鮮卑大營,再重新聚兵,定行止。

     剛才兩軍厮殺的戰場,是前線。

     往北數百裡,則是西鮮卑的祖地。

     留守營地的,還有不少兵馬。

     托和納吉想讓人彙聚到西鮮卑大營,穩住形勢。

     他率衆北逃,入夜仍不敢休息。

     身後,始終能聽到魏軍的馬蹄聲,像催命符一樣,緊追不放。

     隊列後方的鮮卑兵,不時被追及射殺落馬。

     隊伍一點點減員。

     到次日,整晚隻敢休整一個時辰,恢複馬力的托和納吉所部,減員近半,都是逃遁路上,被追及造成的傷亡。

     這種時候,潰勢不斷擴散,人人慌于逃命。

     誰跑不過漢軍的馬蹄,誰就得死。

     漢土往北,綿延數百裡,屍體越來越多。

     逃遁一日夜後,托和納吉與所部人馬,接近了西鮮卑大營。

     當營地遙遙在望,已是再次入夜的時間。

     繁星滿綴,皎月如水。

     托和納吉的心,卻是沉入了谷底。

     西鮮卑大營,火光熊熊。

    在夜色中,十數裡外都能看見。

     西鮮卑大營被燒了? 魏軍先派了人來襲營? 念頭從腦海裡掠過,托和納吉等鮮卑兵,疲乏不堪中,相繼浮現絕望的情緒。

     前線潰敗,鮮卑兵馬逃散,肯定都會往距離最近,最大的營地聚集,以期能穩住陣腳。

     西鮮卑大營被燒,意味着他們将失去重聚的機會。

     同時還失去了獲得補給的機會。

     他們想北返逃回鮮卑腹地,這一路在曹軍追逐下,将變得九死一生,生機渺茫。

     西鮮卑大營坐落在高地上,火光如同一隻巨型火把。

     托和納吉又聽到了身後的蹄聲,隐約還有漢軍興奮的呼喝。

     “漢軍好狠的手段。

    我們走,從西北方向,繞路北返。

    ” 托和納吉身畔的幾個部衆,默然點頭。

     他們都明白托和納吉的意思。

     魏軍追的這麼緊,顯然是存了斬盡殺絕的用意,絕不會輕易放過他們。

     潰逃的數萬鮮卑兵,希望能盡快回歸鮮卑腹地,必全力北逃。

     追兵自然也會沿路追趕。

     他們繞路,反而有可能避開魏軍主力,求得一線生機。

     九月下旬。

     漢土往北千裡的草原上,有一座大湖。

     托和納吉連日潰逃後,率部來到了這裡。

     這座大湖,是草原上有名的水源地。

     其位置已接近拓跋诘汾和伊婁拖都,兩大王部的腹地。

     在剛過去的十餘日裡,鮮卑兵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追殺。

     魏軍咬住潰逃的鮮卑部衆,從北關一路追過來。

     魏軍甚至在漢土以北數百裡,建了臨時營地,輸送物資,來保證供給,以完成長距離追逃。

     所謂傷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擊敗鮮卑不是目的。

     把他們放回去休整一段時間,戰鬥力恢複,還會再南下。

     唯獨全力追逐,将其殺了才是重創。

     且曹操還有其他的軍事目的,眼下還沒暴露出來。

     他下令從河西,北關輸送物資,北上建立臨時營地,屯兵屯糧,作為中轉,全力追殺鮮卑潰兵。

     曹操為什麼要選在九月,推動大戰? 就是算準了時間,草原上還有一個半月,就要大寒。

     其他部落的兵馬,不可能再大舉南下,不然就要面臨凜冬回撤,凍死凍傷的局面。

     這個時間,可以放心追逃,而不會有鮮卑大隊來接應。

     此時,托和納吉率部逃遁千裡,來到水源地駐足。

     他們這夥人都暗自松了口氣。

     逃到這個區域,漢軍無論如何,也不會繼續追了。

     否則便會有新的鮮卑大部兵馬,可以形成接應。

     會挑起新的大戰,在時間上,地理環境上,都對漢軍大不利。

     托和納吉率部過來時,湖畔已有不少鮮卑兵,皆是一路逃到這裡的敗軍。

     能逃到這一區域,大多會短暫駐留,補充消耗,飲水。

     托和納吉也想在這裡整合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