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家國情懷

關燈
    說:“陛下!康熙、雍正兩朝都對準噶爾用過兵,咱們為啥不問問張廷玉老中堂,聽聽他有啥好辦法?” “對呀!幹嘛不問問他老人家!”“是呀,他老人家肯定知道得多些!”“……” “諸位大人!諸位大人!諸——位——大——人——!”劉墉在衆人後面喊了起來:“大家别麻煩張老中堂了,他老人家今天醜時三刻已經走了!” “劉墉!”乾隆聽了立刻打斷衆人說道。

    “為啥不早點告訴朕?” 劉墉說道:“國事比私事重要,微臣想着早朝結束了再跟皇上您說。

    ” “老中堂可有遺言?”乾隆問。

     “有一封遺書,要交給皇上!”劉墉答道。

     “呈上來”乾隆說。

     “遵旨”劉墉把張廷玉的遺書遞了上去,由當值太監轉給乾隆。

     乾隆看完交給當值太監說道:“念給大家聽聽吧!” 太監接過遺書大聲念道:張廷玉遺書。

     吾皇陛下聖鑒: 臣曆經三朝,承蒙聖上的恩典,一直被照顧着。

    如今老了,身體不行了,怕是活不了多久了,在這裡跟您說幾句心裡話,表達我對您的愧疚和感激。

     想起配享太廟的事兒,臣反反複複,實在是有失臣子的本分,罪過大了。

    陛下您寬宏大量,又有威嚴又仁慈,沒有責怪我,臣真是感激得不知道說啥好。

    您的這份恩情,就算讓我粉身碎骨,也報答不完。

     從承蒙先皇的賞識開始,臣就一心為朝廷辦事,從來不敢偷懶。

    在雍正朝的時候,設立了軍機處,完善了奏章的制度,輔佐朝廷,一點都不敢馬虎。

    有幸得到先帝的信任,交給我重要的任務,參與機密大事,能夠盡心盡力。

    這都是靠着朝廷的福氣,臣哪有什麼本事,更不敢居功自傲。

     可是到了晚年,腦子糊塗了,在禮儀這些事兒上出了不少錯,沒有完全領會您的意思,辜負了您的期望。

    每次想到這些,吃不好睡不好,後悔得不行。

    現在臣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回想過去,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希望能給您當個教訓。

     臣對朝廷的忠心,老天可以作證。

    希望陛下您努力治理國家,發揚我朝的威風和美德,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盼望我朝永遠昌盛,江山永遠穩固。

     至于身後的事兒,鬥膽求陛下看在過去的情分上,多照顧照顧我的家族。

    我的兒子們還小,希望陛下可憐可憐,讓他們能有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把家族的名聲傳下去。

     臣知道自己快不行了,隻希望陛下您長命百歲,天下太平。

    這份心意,求陛下您明白。

     張廷玉叩首敬上 當值太監念完張廷玉的遺書,乾清宮裡一片安靜,沒人再敢交頭接耳。

     可前方戰事緊急,得趕緊拿主意。

    乾隆氣得在龍椅扶手砸了一拳,拳頭上都滲出血來了。

    當值太監看到說:“哎呦喂!皇上,您的手出血了,傳太醫——快傳太醫——!” 傅恒、劉統勳、阿桂、阿克敦看到這情況,知道乾隆心裡難受。

    四個人一起上奏:“陛下别這樣,邊疆的事兒,我們堅決主戰,一定把那些不講信用的家夥徹底消滅。

    至于老中堂的事兒,讓禮部好好厚葬就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乾隆回過神來,覺得自己有點失态,說道:“朕決定了,出兵平定準噶爾。

    任命大将軍策楞為定西将軍,達爾黨阿為定邊左軍副将、紮拉豐阿為定邊右軍副将,率領大軍選個好日子出征。

    同時命令各個部門把兵員補充好、糧草準備好,做好後勤保障。

    ” 阿桂等四位重臣回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齊心協力,平定準噶爾部。

    ” 乾隆又看了看衆人,嚴肅地說:“這次出征,非常重要。

    各位愛卿一定要全力配合,不能出一點差錯。

    ”群臣都答應着遵旨。

     散朝後,乾隆換上便裝,帶着我、劉墉、紀曉岚、新科狀元莊培因、新科榜眼王鳴盛、新科探花倪承寬還有當值太監一起去了張廷玉的府上。

     張廷玉府上的人看到乾隆穿着便裝來了,一個個小心翼翼,恭敬得不得了,生怕做錯一點事兒。

     乾隆到了靈堂,當值太監上了香。

    我們參拜完,乾隆要了筆墨紙硯,刷刷刷寫了一篇給張廷玉的祭文,隻見上面寫着: 維乾隆二十年歲次乙亥孟夏朔越一日丁未,皇帝遣官緻祭于故大學士張廷玉之靈曰: 哎呀呀!愛卿你走了,朕心裡難受啊。

    你曆經三朝,輔佐了兩朝,忠心耿耿,從不懈怠,功勞大大的。

     想起聖祖在位的時候,你靠着才華入朝為官,初露鋒芒。

    到了世宗朝,幫忙處理政務,盡心盡力,輔佐管理軍機處,對國家的安定,功不可沒。

    朕繼承皇位,你作為老臣,盡心盡力輔佐,幫助治理國家,你的品德那是明晃晃的。

     你這個人呐,工作認真負責,清正廉潔。

    對朝廷的各種事兒,都能仔細謀劃,權衡利弊。

    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不驕傲不自滿,一心為公,為國家操心。

    朕一直知道你勤奮努力,對朝廷内外的事務,都用心用力,真是國家的棟梁之臣。

     但是晚年的時候,朕和你之間有了些波折。

    配享太廟的事兒,也許有些不合适的地方,你也有做得不好的。

    不過朕知道你的忠心,别人可比不上。

    你的功績,朕也都記在心裡。

     如今你走了,朕心裡悲傷。

    特地派人來祭奠,表達朕的哀思。

    希望你在天之靈,能安息。

    朕也會記住你的功績,用來激勵後人。

     請享用祭品吧! 乾隆寫完,啥也沒說,起身回宮了。

    那本科的三位榜首,也跟着走了,紀曉岚倒是和我們留了下來。

     劉墉拿着乾隆寫的祭文,看了兩遍放到一邊。

    竟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一邊往火盆裡燒紙錢一邊說:“老中堂啊老中堂!咱們的乾隆爺心裡是有您的呀!瞧瞧!瞧瞧這祭文寫的,寫得多麼真心實意!讓人感動啊老中堂!”劉墉又抓了一把紙錢扔進去接着說:“咱們的萬歲爺,為了安撫和穩定皇族的關系,隻能表面上冷落您老人家,可心裡一直惦記着您呢。

    誰讓您老在争奪皇位的時候處在那個位置呢?誰讓您老盡心盡力輔佐先帝呢?如今咱們這位皇上爺,在您和皇族的關系上左右為難。

    您老就别計較啦!” 劉墉這一番話,讓在場的人心裡都不是滋味,尤其是張廷玉的家人。

    本來有外人在不敢出聲,劉墉這麼一唠叨,全都放開了哭,那場面,真是讓人傷心透了。

     正大家哭得傷心的時候,禮部尚書沈德潛沈大人帶着禮部的大小官員來到靈堂宣讀聖旨:“衡臣張廷玉是我大清的三朝元老,國家的重臣,如今聽說張老中堂去世,特讓禮部按照國禮來安葬,衡臣張廷玉享太廟!” “哇——!”靈堂裡張府的人放聲大哭,都是因為張廷玉得到了乾隆的肯定,終于能享太廟了。

     接下來的幾天,原本冷清的張府門前,來吊唁的人一個接一個,紀曉岚在這兒忙前忙後,累得夠嗆……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