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我的地盤我做主
關燈
小
中
大
三天的時間,說快不快,說慢不慢。
而周雲逸說的話,昌平百姓們也是老老實實聽話的。
畢竟除開周雲逸乃是朝廷命官的緣故,更因為這一年多裡,這位很多時候有點死腦筋的周師傅也确确實實是不計回報的幫着昌平一點點便好。
既然周師傅說了三天後開挖紅薯。
那就算是嚴大少爺來了,也不管用。
昌平農桑上的事情,如今周師傅才是最大的那個。
反正這個道理還是嚴大少爺說的。
那句話叫什麼來的? 術業有專攻。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不專業的人就得聽專業的話。
嗯。
所以嚴大少爺來了也沒用。
三日後。
眨眼即到。
周雲逸似乎是算了一個好天出來,天空中挂着雲層,将陽光遮擋了大半,微風和煦,不至于讓這些在田間地頭忙活着的人們感到酷熱。
早早的。
幾個村的百姓,就分成兩批。
一批上山在原本的紅薯地上忙活。
另外一批,則是到了山下最好的一塊地裡。
治安司的文書帶着人和大秤砣守在一旁。
順天府戶房的人也被請了過來,作為見證。
畢竟今年紅薯的産量,是要上報朝廷的,得要多方作證。
早早的。
嚴紹庭就陪着裕王朱載坖,如今的昌平書院山長,吃好了飯。
朱山長借口還有些事要處理,便讓嚴紹庭先行到外面去。
也不知道這位要做什麼事。
嚴紹庭自顧自的到了外面紅薯地旁。
徐渭當即就靠了過來,指着正帶着人丈量出整整一畝地範圍的周雲逸。
他笑着說道:“按照估算,今年這塊地的畝産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等到時候将消息上報朝廷,侍讀便又能立下一個大大的功勞。
” 嚴紹庭卻是搖搖頭:“這都不重要。
民以食為天,糧食上的事情,再大的功勞也不是功勞,能讓百姓都吃飽肚子,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 徐渭在一旁連連點頭。
隻有嚴紹庭知道,紅薯并不能作為主食,更多是作為輔食使用,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紅薯粥、紅薯幹等。
雖然高産量的作物,并不可能直接從觀念上改變天底下的地主老财們兼并土地的貪欲。
但朝廷卻能借助紅薯這等高産量的作物,多多的囤積食物。
一旦地方上有了災情,朝廷就能有大量的紅薯赈濟下去。
這個時候就别管是不是主食了,也别管能不能一直吃。
先有一口吃的,就是邀天之幸。
另一頭。
帶着百姓們在田間忙活着的周雲逸,終于是忙完了所有的準備事宜。
等到他又前前後後檢查了一遍,這才大喊一聲:“開挖!” 百姓們就進到用繩子圍起來的一畝地裡,開始先将這一塊地裡的紅薯挖出來,計算畝産。
而在這個時候。
遠處的道路上。
已經有不少馬車趕了過來。
而在另一方,從紡織廠那邊的路也有馬車靠過來。
昌平有畝産十數石的糧食,這個消息在朝中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議論。
哪怕今天不是休沐。
各部司的堂官們,也都默契的留下一份外出辦差的帖子在本部,随後便一一出城往昌平而來。
至于是和官員們繞開走另一條路,最後從紡織廠那邊過來的馬車。
自然是已經習慣了出宮的皇帝。
在換上民間衣裳的郭玉闖等人護衛下,老道長的馬車慢悠悠的停在了紅薯地不遠處,未曾靠近過來。
但明眼人卻都看得清楚。
隻是皇帝不出來,不發話,他們自然也就裝作沒看見。
徐階和高拱、袁炜三人站在一塊,隻是都未曾有過交流,隻是盯着眼前一開始挖掘的紅薯地。
百姓們先是将地裡的紅薯藤割掉,然後統一堆放在一起,随後就有人趕過來将這些紅薯藤用牛車拉走。
徐渭如今也是昌平治安司的司丞。
雖然是個不入流的官,但好歹是有了官身。
他當即上前道:“諸位上官,這紅薯渾身都是寶,葉子一開始鮮嫩的時候可以人吃,等到了如今收成的時候,這藤葉就可以割下來喂給家畜們吃,可謂一物多用。
” 袁炜當即點頭贊揚道:“确實不錯,僅僅是葉子就能人吃得,家畜也能吃得,便是這産量低一些,也算得上是個好東西。
” 他這是沒忘給嚴紹庭擺一個台階。
要是等下産量并不如傳聞之中的那樣,也能有個說法。
畢竟渾身都是寶的紅薯,你總不能指望真的就有天高的畝産量吧。
高拱亦是說道:“多一點産量,百姓就能多一份收獲,若是推廣至天下,說不得往後就能少些人再餓死了。
” 禮部尚書嚴讷站在三位内閣輔臣的後面,與一衆九卿大員站在一起。
嚴讷當即笑着開口道:“這等高産作物,即便不如傳聞之中那般神奇,也是我中原罕見之物,此物豈能獨在昌平,依我之見,還是要盡快收歸朝廷,而後分發至天下各地,造福百姓才好。
” 這是要搶功勞了。
臉都不要了。
那邊。
嚴紹庭則是笑着開口道:“嚴尚書多慮了,這紅薯本就是要獻于朝廷,昌平更會派遣專人專門教授如何耕種培育,以求能真正讓天下人多些吃的,能讓那些肆無忌憚、貪欲無限之輩少些貪婪,不再兼并盤剝窮苦百姓。
” 這其實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不妨礙嚴紹庭這個時候,當衆惡心一下嚴讷。
在場的都是明白人,誰不知道這裡面哪家侵占土地,哪家貪墨錢糧。
果然。
随着他開口,嚴讷便是面色一滞,心中已經有了三分怒意。
你要派人傳授如何栽種就是了。
說什麼兼并盤剝百姓。
扯東扯西。
有辱斯文! 然而這時候。
隻見書院那邊,又有一大幫人在裕王朱載坖的帶領下,烏泱泱排着隊走了過來。
在他的身後。
是昌平書院的那些學生們,還有除了聶豹、王畿、錢德洪之外的三位先生。
當然,聶豹三位老夫子早就已經在不遠處找了個陰涼地,擺好了椅子,躺着看收紅薯。
這等利國利民的大事情,他們三人豈能不親眼看看。
裕王的出現,讓衆人有些意外。
雖然他如今确實能随意出府、出城。
但讓人們意外的是,短短時日裕王竟然真的就已經有了一副書院山長的模樣。
瞧着那些跟在他身後的學生們,一個個乖順無比。
在衆目睽睽之下。
朱載坖帶着學生們到了田埂旁。
他大手一揮,指向了畫出一畝範圍的周邊地區:“都好生的看明白了,紅薯藤要收割打堆,裝運到養殖場那邊去。
然後才是挖開紅薯,将土裡面的紅
而周雲逸說的話,昌平百姓們也是老老實實聽話的。
畢竟除開周雲逸乃是朝廷命官的緣故,更因為這一年多裡,這位很多時候有點死腦筋的周師傅也确确實實是不計回報的幫着昌平一點點便好。
既然周師傅說了三天後開挖紅薯。
那就算是嚴大少爺來了,也不管用。
昌平農桑上的事情,如今周師傅才是最大的那個。
反正這個道理還是嚴大少爺說的。
那句話叫什麼來的? 術業有專攻。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不專業的人就得聽專業的話。
嗯。
所以嚴大少爺來了也沒用。
三日後。
眨眼即到。
周雲逸似乎是算了一個好天出來,天空中挂着雲層,将陽光遮擋了大半,微風和煦,不至于讓這些在田間地頭忙活着的人們感到酷熱。
早早的。
幾個村的百姓,就分成兩批。
一批上山在原本的紅薯地上忙活。
另外一批,則是到了山下最好的一塊地裡。
治安司的文書帶着人和大秤砣守在一旁。
順天府戶房的人也被請了過來,作為見證。
畢竟今年紅薯的産量,是要上報朝廷的,得要多方作證。
早早的。
嚴紹庭就陪着裕王朱載坖,如今的昌平書院山長,吃好了飯。
朱山長借口還有些事要處理,便讓嚴紹庭先行到外面去。
也不知道這位要做什麼事。
嚴紹庭自顧自的到了外面紅薯地旁。
徐渭當即就靠了過來,指着正帶着人丈量出整整一畝地範圍的周雲逸。
他笑着說道:“按照估算,今年這塊地的畝産必然會再上一個台階,等到時候将消息上報朝廷,侍讀便又能立下一個大大的功勞。
” 嚴紹庭卻是搖搖頭:“這都不重要。
民以食為天,糧食上的事情,再大的功勞也不是功勞,能讓百姓都吃飽肚子,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 徐渭在一旁連連點頭。
隻有嚴紹庭知道,紅薯并不能作為主食,更多是作為輔食使用,最常見的做法就是紅薯粥、紅薯幹等。
雖然高産量的作物,并不可能直接從觀念上改變天底下的地主老财們兼并土地的貪欲。
但朝廷卻能借助紅薯這等高産量的作物,多多的囤積食物。
一旦地方上有了災情,朝廷就能有大量的紅薯赈濟下去。
這個時候就别管是不是主食了,也别管能不能一直吃。
先有一口吃的,就是邀天之幸。
另一頭。
帶着百姓們在田間忙活着的周雲逸,終于是忙完了所有的準備事宜。
等到他又前前後後檢查了一遍,這才大喊一聲:“開挖!” 百姓們就進到用繩子圍起來的一畝地裡,開始先将這一塊地裡的紅薯挖出來,計算畝産。
而在這個時候。
遠處的道路上。
已經有不少馬車趕了過來。
而在另一方,從紡織廠那邊的路也有馬車靠過來。
昌平有畝産十數石的糧食,這個消息在朝中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議論。
哪怕今天不是休沐。
各部司的堂官們,也都默契的留下一份外出辦差的帖子在本部,随後便一一出城往昌平而來。
至于是和官員們繞開走另一條路,最後從紡織廠那邊過來的馬車。
自然是已經習慣了出宮的皇帝。
在換上民間衣裳的郭玉闖等人護衛下,老道長的馬車慢悠悠的停在了紅薯地不遠處,未曾靠近過來。
但明眼人卻都看得清楚。
隻是皇帝不出來,不發話,他們自然也就裝作沒看見。
徐階和高拱、袁炜三人站在一塊,隻是都未曾有過交流,隻是盯着眼前一開始挖掘的紅薯地。
百姓們先是将地裡的紅薯藤割掉,然後統一堆放在一起,随後就有人趕過來将這些紅薯藤用牛車拉走。
徐渭如今也是昌平治安司的司丞。
雖然是個不入流的官,但好歹是有了官身。
他當即上前道:“諸位上官,這紅薯渾身都是寶,葉子一開始鮮嫩的時候可以人吃,等到了如今收成的時候,這藤葉就可以割下來喂給家畜們吃,可謂一物多用。
” 袁炜當即點頭贊揚道:“确實不錯,僅僅是葉子就能人吃得,家畜也能吃得,便是這産量低一些,也算得上是個好東西。
” 他這是沒忘給嚴紹庭擺一個台階。
要是等下産量并不如傳聞之中的那樣,也能有個說法。
畢竟渾身都是寶的紅薯,你總不能指望真的就有天高的畝産量吧。
高拱亦是說道:“多一點産量,百姓就能多一份收獲,若是推廣至天下,說不得往後就能少些人再餓死了。
” 禮部尚書嚴讷站在三位内閣輔臣的後面,與一衆九卿大員站在一起。
嚴讷當即笑着開口道:“這等高産作物,即便不如傳聞之中那般神奇,也是我中原罕見之物,此物豈能獨在昌平,依我之見,還是要盡快收歸朝廷,而後分發至天下各地,造福百姓才好。
” 這是要搶功勞了。
臉都不要了。
那邊。
嚴紹庭則是笑着開口道:“嚴尚書多慮了,這紅薯本就是要獻于朝廷,昌平更會派遣專人專門教授如何耕種培育,以求能真正讓天下人多些吃的,能讓那些肆無忌憚、貪欲無限之輩少些貪婪,不再兼并盤剝窮苦百姓。
” 這其實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不妨礙嚴紹庭這個時候,當衆惡心一下嚴讷。
在場的都是明白人,誰不知道這裡面哪家侵占土地,哪家貪墨錢糧。
果然。
随着他開口,嚴讷便是面色一滞,心中已經有了三分怒意。
你要派人傳授如何栽種就是了。
說什麼兼并盤剝百姓。
扯東扯西。
有辱斯文! 然而這時候。
隻見書院那邊,又有一大幫人在裕王朱載坖的帶領下,烏泱泱排着隊走了過來。
在他的身後。
是昌平書院的那些學生們,還有除了聶豹、王畿、錢德洪之外的三位先生。
當然,聶豹三位老夫子早就已經在不遠處找了個陰涼地,擺好了椅子,躺着看收紅薯。
這等利國利民的大事情,他們三人豈能不親眼看看。
裕王的出現,讓衆人有些意外。
雖然他如今确實能随意出府、出城。
但讓人們意外的是,短短時日裕王竟然真的就已經有了一副書院山長的模樣。
瞧着那些跟在他身後的學生們,一個個乖順無比。
在衆目睽睽之下。
朱載坖帶着學生們到了田埂旁。
他大手一揮,指向了畫出一畝範圍的周邊地區:“都好生的看明白了,紅薯藤要收割打堆,裝運到養殖場那邊去。
然後才是挖開紅薯,将土裡面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