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定計伐蜀(下)

關燈
    其實之前曹真第一次提議明年主動對季漢發起大舉進攻的時候,曹叡心裡就已經有所意動了,隻是礙于當時朝堂反對之聲頗多,這才暫時沒有表露态度。

     今年曹叡方才二十五歲,登基也不過四載,這個青年天子正是年富力強、心高氣傲的時候,如何能咽下兩度敗于季漢這口惡氣? 若不能盡快收複雍涼失地,曹叡自覺無顔面對父祖的在天之靈和國中臣民的殷切期望,是以他與曹真的想法實際上是一緻的。

     之前曹叡隐忍未決實因陳群等一幹重臣極力阻撓,這些文臣能言善辯,曹真這個武将自是說不過他們,不想今日曹真口才了得竟然超水平發揮,幾乎把陳群說的無言以對,如此一來就可因勢利導,一舉将伐蜀之計确定下來。

     「大司馬所言極是,我大魏受前漢禅位,得國之正莫過于本朝也,不料劉葛君臣妄稱前漢苗裔,不識天數,不服王化,割據一方,對抗上國,此賊狼子野心,一意與我大魏為敵,若不盡早剿滅,定成心腹大患,危及我大魏的江山社稷。

    衆卿,以為然否?」 這番話事關對曹魏的忠誠,陳群等人自是不敢有絲毫怠慢,趕緊表态道:「陛下明見,剿滅蜀賊關乎國本,臣等敢不勠力同心?」 曹叡滿意地道:「很好,朕相信隻要衆卿與朕齊心協力,定能完成攻滅西蜀東吳實現海内一統的大業。

    」 「陛下雄心萬丈,臣深感敬佩。

    」孫資道:「出兵伐蜀自是要做的,然蜀吳二賊攻守同盟,一旦國中精銳調往西線,東線空虛必為吳賊所趁,此事不可不防,還請陛下三思。

    」 孫資素來不贊同在目前季漢朝政清明、幾無破綻的情況下出兵攻打,之前就曾以蜀道艱難猶如天獄石穴勸阻曹叡放棄攻蜀,今日縱然曹叡曹真伐蜀意志堅決,他仍想再勸谏一二。

     陳矯也是一般想法,出言附和道:「中書令言之有理。

    陛下,蜀吳二賊比較起來,還是吳賊實力更強,若我王師主力西去攻蜀,恐荊州和揚州的防務壓力倍增,若東線被吳賊趁機突破,中原膏腴之地定受摧殘。

     中原乃國之根本,不容有失,若失,輕者糜爛地方,重者動搖社稷,還望陛下慎重。

    」 見還有人阻攔自己發兵攻蜀,曹叡心下大為不喜,不過想到自己是要成為一代明君的人,就生生地忍住了怒火,微微一笑,點頭說道:「卿家提醒得甚是,西線大舉進攻,東線自是需要嚴防死守。

    」 頓了一頓,側頭看向曹真問道:「大司馬,若王師大舉攻蜀,東線應當如何防守?」 衆人見皇帝已經開始詢問起防禦東吳趁機進犯的方略了,這才明白皇帝伐蜀之意甚堅,眼下已不是勸阻皇帝放棄伐蜀的事了,而是該思索西攻東守的軍務如何布置了。

     「陛下,吳賊之所以敢與我大魏為敵,無非是仗着水軍之利罷了,說起陸戰則遠非王師的敵手,因此對于東吳的進犯陛下大可放心,隻要牢牢守住合肥、襄陽一線諸據點,吳賊定會受阻于堅城之下,對我中原精華之地沒有太大的威脅。

    」曹真自信滿滿地說道。

     想到去年的敗仗,曹叡心中仍有顧慮,不放心地說道:「可是去歲石亭一役我軍大敗,足見吳賊陸戰并非我等一直認為的那般羸弱。

     如今孫權已僭越稱帝,封陸遜為上大将軍總領東吳兵馬,陸遜此人精通兵法、深谙韬略,實為天下一等一的名将,就連劉備和壯侯都敗在他的手裡,可見此人和諸葛亮一樣也是我大魏的頭号勁敵。

     而據細作最新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