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定計伐蜀(上)
關燈
小
中
大
雍州刺史楊清、涼州刺史魏延、後将軍關興三位季漢***離開轄地南返漢中自會引起旁人的注意,盡管他們三人已經盡可能地把動靜降到最小,但仍沒有瞞過曹魏潛伏在季漢境内的校事。
很快,一衆季漢***齊聚西潭山上秘密議事的消息就被六百裡加急快馬送到了曹叡的禦案上。
「來人,速傳大司馬、太尉、司空他們入宮議事。
」 曹叡登基之後面對紛繁複雜的天下形勢經常在内朝與陳群等一幹重臣會商軍國要事,經年累月下來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制,是以就算他沒有把要傳召入宮的重臣姓名全部道出,負責傳旨的小黃門也知道該去請哪些人。
此時正是上值之際,群臣尚在外朝官署處理政事,因此不到一會兒,曹真、華歆、陳群、孫資、劉放、陳矯、劉晔、蔣濟九位重臣便相繼趕到了東堂。
這東堂處于魏宮太極殿的東側,乃是魏帝日常處理朝政、召見群臣、講學之所。
太極殿西側則是魏帝日常起居的西堂,東西二堂與主殿太極殿一字并列,巍峨壯觀,巨大豪華,形成了曹魏皇宮的核心。
叙完君臣之禮,衆人各自落座。
曹叡輕歎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衆卿,細作回報,僞相諸葛亮在六天前召集了楊清、趙雲、魏延等一幹賊首秘密商議大事,盡管細作尚未探到他們在謀劃什麼,但不難想到這些賊寇聚在一起定然是要對我大魏不利。
賊勢如此猖獗,我大魏絕對不能置之不理,必須要拿出個有效的對策。
不知衆卿有何妙計可以教朕的?」 語聲甫畢,華歆第一個接話道:「陛下,雖說細作尚未探得蜀賊秘議内容,但此事不難猜測,彼輩定是在商讨下一次犯境的方略。
至于對策,臣以為之前兩次敗仗皆是因為王師在關西兵力不足被打了個偷襲的緣故,而眼下關中有征西大将軍統率的數萬精兵駐防,隻要加強戒備、牢牢把住各處險要關隘,短時間之内足以自保。
當然為了确保萬無一失,臣建議加強潼關的防守,如此一來後路無虞關西王師定能擋住蜀賊的第一波進攻,等到蜀賊銳氣減退之際,朝廷就可從容派遣中軍救援反擊,到那時蜀賊必定不是王師對手。
」 「嗯,卿家分析得極有道理,誠可謂老成謀國之言矣。
」曹叡颔首道。
華歆這番話說得四平八穩,但卻是平平無奇,并沒有什麼有用的計策,不過曹叡知他向來不擅軍事,倒也沒有過多苛求于他,反而還稱贊一番,以示對老臣的敬重。
「大司馬,你怎麼看?」 曹叡看向曹真的眼神飽含期許之意,迫切想要聽聽自己最為倚重的股肱之臣有何高見。
曹真朗聲奏道:「陛下,臣贊同太尉适才所言,諸葛亮等人聚在一起秘密議事,自是為了對付我大魏。
然而與太尉對策所不同的是,臣依然主張主動出擊。
常言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臣還是那個意見,大起國中兵馬先發制人,一舉滅蜀。
就算不能一戰攻滅蜀賊,也要退而求其次收複隴右、涼州并攻占漢中,徹底斷絕諸葛亮北上犯境的出口,将劉葛君臣封死在米倉道以南。
」 「賊勢猖獗,朕何嘗不想滅掉西蜀、廓清宇内,隻是西蜀如今幾有三州之地,兵馬不下十萬,又兼諸葛亮、楊清、關興等輩皆是能征善戰之将,委實不好對付。
況且西蜀與東吳盟約未破,二賊同氣連枝、相互呼應,一旦我大魏将國中兵馬大舉調
很快,一衆季漢***齊聚西潭山上秘密議事的消息就被六百裡加急快馬送到了曹叡的禦案上。
「來人,速傳大司馬、太尉、司空他們入宮議事。
」 曹叡登基之後面對紛繁複雜的天下形勢經常在内朝與陳群等一幹重臣會商軍國要事,經年累月下來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制,是以就算他沒有把要傳召入宮的重臣姓名全部道出,負責傳旨的小黃門也知道該去請哪些人。
此時正是上值之際,群臣尚在外朝官署處理政事,因此不到一會兒,曹真、華歆、陳群、孫資、劉放、陳矯、劉晔、蔣濟九位重臣便相繼趕到了東堂。
這東堂處于魏宮太極殿的東側,乃是魏帝日常處理朝政、召見群臣、講學之所。
太極殿西側則是魏帝日常起居的西堂,東西二堂與主殿太極殿一字并列,巍峨壯觀,巨大豪華,形成了曹魏皇宮的核心。
叙完君臣之禮,衆人各自落座。
曹叡輕歎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衆卿,細作回報,僞相諸葛亮在六天前召集了楊清、趙雲、魏延等一幹賊首秘密商議大事,盡管細作尚未探到他們在謀劃什麼,但不難想到這些賊寇聚在一起定然是要對我大魏不利。
賊勢如此猖獗,我大魏絕對不能置之不理,必須要拿出個有效的對策。
不知衆卿有何妙計可以教朕的?」 語聲甫畢,華歆第一個接話道:「陛下,雖說細作尚未探得蜀賊秘議内容,但此事不難猜測,彼輩定是在商讨下一次犯境的方略。
至于對策,臣以為之前兩次敗仗皆是因為王師在關西兵力不足被打了個偷襲的緣故,而眼下關中有征西大将軍統率的數萬精兵駐防,隻要加強戒備、牢牢把住各處險要關隘,短時間之内足以自保。
當然為了确保萬無一失,臣建議加強潼關的防守,如此一來後路無虞關西王師定能擋住蜀賊的第一波進攻,等到蜀賊銳氣減退之際,朝廷就可從容派遣中軍救援反擊,到那時蜀賊必定不是王師對手。
」 「嗯,卿家分析得極有道理,誠可謂老成謀國之言矣。
」曹叡颔首道。
華歆這番話說得四平八穩,但卻是平平無奇,并沒有什麼有用的計策,不過曹叡知他向來不擅軍事,倒也沒有過多苛求于他,反而還稱贊一番,以示對老臣的敬重。
「大司馬,你怎麼看?」 曹叡看向曹真的眼神飽含期許之意,迫切想要聽聽自己最為倚重的股肱之臣有何高見。
曹真朗聲奏道:「陛下,臣贊同太尉适才所言,諸葛亮等人聚在一起秘密議事,自是為了對付我大魏。
然而與太尉對策所不同的是,臣依然主張主動出擊。
常言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臣還是那個意見,大起國中兵馬先發制人,一舉滅蜀。
就算不能一戰攻滅蜀賊,也要退而求其次收複隴右、涼州并攻占漢中,徹底斷絕諸葛亮北上犯境的出口,将劉葛君臣封死在米倉道以南。
」 「賊勢猖獗,朕何嘗不想滅掉西蜀、廓清宇内,隻是西蜀如今幾有三州之地,兵馬不下十萬,又兼諸葛亮、楊清、關興等輩皆是能征善戰之将,委實不好對付。
況且西蜀與東吳盟約未破,二賊同氣連枝、相互呼應,一旦我大魏将國中兵馬大舉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