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科舉制

關燈
    ,進士科成為首選的做官途徑,考中進士科者仕途更為廣闊,因此,李二鳳還下诏加強了進士科的考試難度。

     而制科,則包括文詞類、吏治類、軍武類、長才類、不遇類、儒學類、賢良直類和玄遭類等多種科目。

     為了保證選拔科學和公平,李二鳳和他的左膀右臂們可沒少下功夫。

     但即便是這樣,再回過頭來看看,不管是常科還是制科,對于沒有過多讀書資源的普通人來說,即便是參加科舉,想要被錄取,也是難如登天。

     武德年間,每年開科舉,錄取人才不到三十人,而這當中,又有八成,全都出身士族之家,又有一成,出身小家族。

     剩下的一成,也就是兩三個人吧,才是一般人家出身。

     所謂的一般人家,跟最普通的百姓人家,又是兩種概念了,也并非是什麼“寒門”,隻是以前家裡人,沒能做官,但是又有一定的經濟實力,讓孩子接受教育。

     如果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怎麼可能讓孩子去讀書呢? 泾陽縣的莊子上就是一個小的縮影。

     在莊子上的莊戶們沒有閑錢的時候,并沒有一家,送孩子去書院裡讀書,最多隻是莊子上有個讀書識字的,教導孩子們認字讀書,而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歲之後,都會幫着家裡種地,或者是做什麼别的活兒,掙錢供養家中。

     當年,柳娘的兒子在莊子上讀書都費勁,後來一有了機會,才轉去了正兒八經的書院裡讀書。

     “殿下莊子上的書院,将來學生們也要走這條路嗎?”蘇定方好奇的問道。

     說起科舉的話題,蘇定方想起了書院。

     有兩位大儒的教導,加上泾陽王府的資源給的夠多的話,或許,書院裡的學生,雖然出身平凡,但是将來說不定真的能創造點什麼奇迹出來。

     “書院嘛,做老師的,不能去決定他們的未來,他們的未來,就隻有他們自己能決定,是認真讀書,想要出人頭地也好,又或者是,讀書出來之後,找一份能夠養家糊口的工作,又或者是,因為讀書受益,将來因為讀書的緣故,能做更多的事情,掙到更多的錢,改善家中條件,都在他們,而不在書院的先生們。

    ”李複說道。

     “不管是泾陽王府還是書院的先生,都不會去幹涉,就算他們将來想要參加科舉,想要做官,也跟泾陽王府沒關系。

    ” 要說有關系的話,那泾陽王府可就危險了哇。

     培養這麼多的門生入朝為官,幹嘛?結黨營私嗎? 作死。

     就算是學生們入朝為官,那也不是泾陽王府的門生,而是天子的門生。

     隻能這樣。

     不然,書院還是不要辦下去了,到最後别好心辦壞事,把泾陽王府給搭進去。

     再怎麼受兩位皇帝的寵信,就算是李家人,碰上這種事情,陷進去了,也不好脫身。

     所以書院的事情,李複每走一步,必然是在事情做之前,就要跟李二鳳講的。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闆都得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