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同情心发作
關燈
小
中
大
十一月二十。
年關将至。
人們都已經在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
那時候,什麼東西都沒有賣現成的,都得買回材料自己做。
從陰曆十月開始,一直到臘月,各行各業的買賣就都進入了一年中最旺的季節,俗稱為“冬三月”。
賣針線布料的最早開始忙活,一進十月,持家有方的主婦們就開始逐步買回布料給一家大小做過年穿的新衣服新鞋襪。
義王的祥福莊是朝歌最大的布料店,也是這全朝歌唯一的一家雜貨鋪,裡面大到各種布料,繡品,小到各式花樣子,頂針兒。
——凡是跟針線有關的東西,這裡都有。
花樣繁多,品種齊全,能滿足主婦們的所有需求。
因此一到冬三個月,鋪子裡裡從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
皇子平日裡是不到這裡來的。
義王的鋪子涉及到各行各業,但都有專人打理。
應皇子便是幫忙也隻是查閱一下賬目,或者外出收賬,做一些大面上的事情。
那時候,從商還是一件很低品的事情,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商’雖是在上九流,但卻是在最末一位:帝王,聖賢,隐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商人的地位比工人農民還要低。
因此,義王從不讓皇子參與具體鋪子裡的事務,覺得有失皇子的身份。
可今年各鋪子裡的生意都是出奇的好。
鋪子裡都人手短缺,忙不過來,以至于頻頻出現貨物短缺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生意好,賣斷貨。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手不足照看不過來,免不了有人順手牽羊。
義王最痛恨被人暗中搗鬼。
以此,不但自己親自上陣,連府裡的管家二管家,還有别府的管家長安,都被抽調到了鋪子上,負責盯着貨物。
這種情況下,皇子自是不能置之事外,便也帶着麻花兄弟和撒子到鋪子裡幫忙。
可就在十一月二十這天一早,聖上卻真的傳谕下來,讓應皇子即刻前往刑部,和二皇子應珏一起協同刑部侍郎馬如琝審理陳劉氏之案。
義王雖然習慣于忙碌,可近幾日事情實在繁雜,也不禁有些焦頭爛額的。
此時聞聽此事,眉頭上的皺紋皺的更深了。
也容不得多想,隻讓皇子趕緊先去往刑部報到。
依照義王的推斷,應皇子此去也不是全無勝算。
因為他覺得二皇子一向張揚,連代表聖上去探望應皇妃這麼一件小小事情,都要大肆宣揚一番。
此一回更是奉了聖命前往刑部審案,二皇子豈會放過這個大出風頭的機會。
再加上他一心想置高德于死地,自然是獨斷專行,不想讓人從旁阻攔。
應皇子便是去了,隻怕也是個陪客,沒有他說話的份。
隻要他凡事都以二皇子之馬首是瞻,到時候,不管陳劉氏的案子判決如何,就都跟他沒有關系。
可他萬萬沒想到,二皇子隻是在二十當日去刑部應了個卯,第二天,應皇子在刑部等了半天,才見一個宮人凍得清鼻流涕的跑來,和馬如琝說,二皇子夜裡突然出疹子發起燒來,見不得風。
近幾日怕是不能出門了。
隻是不放心案子,特意讓他來囑咐,說一定要按照聖上的意思,秉公處理,嚴正法紀。
這一來,義王也作難了。
可沒等他想好對策,朝中又紛紛傳言,說聖上之所以讓應皇子和二皇子一同審案,是想從兩人之中考察選出太子的繼任人選。
這對應皇子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
聖上這是鐵了心的想讓二皇子與應皇子為敵啊!義王這才覺得事态嚴重。
卻說應皇子謹遵聖谕,第二日仍是早早前來刑部,在簽押房等着二皇子一同進去。
誰料等了半日也不見二皇子人影。
簽押房雖然背陰,但爐子燒得通紅,屋裡熱烘烘的。
隻是沒有一個人。
隻在應皇子剛來的時候,一個小吏進來奉上茶水。
應皇子把一壺茶快要喝完了,還不見二皇子來,便決定先去見馬如琝。
也沒用人通傳,徑直來到馬如琝的房間。
馬如琝在這刑部雖然隻是個右侍郎,也就相當于現在公安部的副部長,是個副職。
可卻是這刑部實際上的一把手。
刑部尚書方文則年老體衰,早已不問公事,隻是仍在刑部挂職而已。
左侍郎李靖則是為人陰損不得人心。
因此,這刑部實際上是馬如琝一個人說了算。
應皇子還未走到馬如琝的房間,遠遠的就聽見一陣喧嘩笑鬧。
走近才發現,怪不得外面簽押房沒有一個人,原來人都在這裡呢。
他看不見馬如琝,隻看見一群人的背影,圍成個半圈。
他進去以後,人群散開,才看見被半包圍圍在中心的馬如琝。
馬如琝是坐着的,一邊看着手裡的卷宗,一邊跟下屬們說笑。
看見應皇子,明顯愣了一愣,顯然是沒想到皇子還會來。
一會兒才收拾好表情,起身笑道:“皇子幾時來的,怎地竟沒人前來通傳?”說罷,又皺起眉頭,用厭棄的眼神瞪了一眼身邊的下屬們,“一個個圍着我做什麼?等着吃奶嗎?也不留個人在外面候着,竟讓皇子自己進來!” 衆下屬轟然爆笑。
馬如琝罵得更兇了:“笑你奶奶的腿兒!還不給老子滾!趕緊回去做事!” 人都說官匪一家。
應皇子今日才算領教了。
馬如琝名字叫的文绉绉的,人長得卻非常霸氣,一張黑臉胡子拉渣的,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好像随時就要張口罵人。
可下屬們卻好像很吃他這一套,這時才懶懶散散的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馬如琝這才起身離座,跟應皇子出來坐在外面椅子上。
開門見山的說道:“二皇子一早派人過來說出疹子發燒,怕是這幾日都不能來了。
下官還以為皇子也……”馬如琝笑笑,這才又道,“既是皇子來了,不知咱們該從何着手審理此案?還是下官先帶着皇子去見見一幹人犯?”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是表示親近還是為叫着順口。
幾乎所有人稱呼應皇子時都直接叫做皇子。
這聽起起來好像沒什麼區别,可細一琢磨,裡面
年關将至。
人們都已經在忙忙碌碌的準備年貨。
那時候,什麼東西都沒有賣現成的,都得買回材料自己做。
從陰曆十月開始,一直到臘月,各行各業的買賣就都進入了一年中最旺的季節,俗稱為“冬三月”。
賣針線布料的最早開始忙活,一進十月,持家有方的主婦們就開始逐步買回布料給一家大小做過年穿的新衣服新鞋襪。
義王的祥福莊是朝歌最大的布料店,也是這全朝歌唯一的一家雜貨鋪,裡面大到各種布料,繡品,小到各式花樣子,頂針兒。
——凡是跟針線有關的東西,這裡都有。
花樣繁多,品種齊全,能滿足主婦們的所有需求。
因此一到冬三個月,鋪子裡裡從早到晚忙得不可開交。
皇子平日裡是不到這裡來的。
義王的鋪子涉及到各行各業,但都有專人打理。
應皇子便是幫忙也隻是查閱一下賬目,或者外出收賬,做一些大面上的事情。
那時候,從商還是一件很低品的事情,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商’雖是在上九流,但卻是在最末一位:帝王,聖賢,隐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商人的地位比工人農民還要低。
因此,義王從不讓皇子參與具體鋪子裡的事務,覺得有失皇子的身份。
可今年各鋪子裡的生意都是出奇的好。
鋪子裡都人手短缺,忙不過來,以至于頻頻出現貨物短缺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生意好,賣斷貨。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手不足照看不過來,免不了有人順手牽羊。
義王最痛恨被人暗中搗鬼。
以此,不但自己親自上陣,連府裡的管家二管家,還有别府的管家長安,都被抽調到了鋪子上,負責盯着貨物。
這種情況下,皇子自是不能置之事外,便也帶着麻花兄弟和撒子到鋪子裡幫忙。
可就在十一月二十這天一早,聖上卻真的傳谕下來,讓應皇子即刻前往刑部,和二皇子應珏一起協同刑部侍郎馬如琝審理陳劉氏之案。
義王雖然習慣于忙碌,可近幾日事情實在繁雜,也不禁有些焦頭爛額的。
此時聞聽此事,眉頭上的皺紋皺的更深了。
也容不得多想,隻讓皇子趕緊先去往刑部報到。
依照義王的推斷,應皇子此去也不是全無勝算。
因為他覺得二皇子一向張揚,連代表聖上去探望應皇妃這麼一件小小事情,都要大肆宣揚一番。
此一回更是奉了聖命前往刑部審案,二皇子豈會放過這個大出風頭的機會。
再加上他一心想置高德于死地,自然是獨斷專行,不想讓人從旁阻攔。
應皇子便是去了,隻怕也是個陪客,沒有他說話的份。
隻要他凡事都以二皇子之馬首是瞻,到時候,不管陳劉氏的案子判決如何,就都跟他沒有關系。
可他萬萬沒想到,二皇子隻是在二十當日去刑部應了個卯,第二天,應皇子在刑部等了半天,才見一個宮人凍得清鼻流涕的跑來,和馬如琝說,二皇子夜裡突然出疹子發起燒來,見不得風。
近幾日怕是不能出門了。
隻是不放心案子,特意讓他來囑咐,說一定要按照聖上的意思,秉公處理,嚴正法紀。
這一來,義王也作難了。
可沒等他想好對策,朝中又紛紛傳言,說聖上之所以讓應皇子和二皇子一同審案,是想從兩人之中考察選出太子的繼任人選。
這對應皇子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
聖上這是鐵了心的想讓二皇子與應皇子為敵啊!義王這才覺得事态嚴重。
卻說應皇子謹遵聖谕,第二日仍是早早前來刑部,在簽押房等着二皇子一同進去。
誰料等了半日也不見二皇子人影。
簽押房雖然背陰,但爐子燒得通紅,屋裡熱烘烘的。
隻是沒有一個人。
隻在應皇子剛來的時候,一個小吏進來奉上茶水。
應皇子把一壺茶快要喝完了,還不見二皇子來,便決定先去見馬如琝。
也沒用人通傳,徑直來到馬如琝的房間。
馬如琝在這刑部雖然隻是個右侍郎,也就相當于現在公安部的副部長,是個副職。
可卻是這刑部實際上的一把手。
刑部尚書方文則年老體衰,早已不問公事,隻是仍在刑部挂職而已。
左侍郎李靖則是為人陰損不得人心。
因此,這刑部實際上是馬如琝一個人說了算。
應皇子還未走到馬如琝的房間,遠遠的就聽見一陣喧嘩笑鬧。
走近才發現,怪不得外面簽押房沒有一個人,原來人都在這裡呢。
他看不見馬如琝,隻看見一群人的背影,圍成個半圈。
他進去以後,人群散開,才看見被半包圍圍在中心的馬如琝。
馬如琝是坐着的,一邊看着手裡的卷宗,一邊跟下屬們說笑。
看見應皇子,明顯愣了一愣,顯然是沒想到皇子還會來。
一會兒才收拾好表情,起身笑道:“皇子幾時來的,怎地竟沒人前來通傳?”說罷,又皺起眉頭,用厭棄的眼神瞪了一眼身邊的下屬們,“一個個圍着我做什麼?等着吃奶嗎?也不留個人在外面候着,竟讓皇子自己進來!” 衆下屬轟然爆笑。
馬如琝罵得更兇了:“笑你奶奶的腿兒!還不給老子滾!趕緊回去做事!” 人都說官匪一家。
應皇子今日才算領教了。
馬如琝名字叫的文绉绉的,人長得卻非常霸氣,一張黑臉胡子拉渣的,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好像随時就要張口罵人。
可下屬們卻好像很吃他這一套,這時才懶懶散散的走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馬如琝這才起身離座,跟應皇子出來坐在外面椅子上。
開門見山的說道:“二皇子一早派人過來說出疹子發燒,怕是這幾日都不能來了。
下官還以為皇子也……”馬如琝笑笑,這才又道,“既是皇子來了,不知咱們該從何着手審理此案?還是下官先帶着皇子去見見一幹人犯?”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是表示親近還是為叫着順口。
幾乎所有人稱呼應皇子時都直接叫做皇子。
這聽起起來好像沒什麼區别,可細一琢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