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關燈
    讀出最真切的味道。

     可王耀永遠不會去指責那些和平年代的孩子,即使他們在烈士陵園嘻嘻哈哈跑來跑去,即使在那些孩子看來烈士雕像莊嚴肅穆的表情很可笑,他們會天真又欠揍地指着雕像七嘴八舌。

    王耀也無法責備他們一正是這些戰争年代無辜孩子的付出和忍耐,才讓未來的孩子可以被嬌慣成“熊孩子”。

     王耀站在教室門口,堵住了陰天裡唯一的一束微弱的光,他聽出了孩子們哽咽的聲音,可憐得讓人心碎們失去了多少親人,才學會了這樣的等待。

     王耀铿锵有力地告訴他們——“我們會勝利的!最多再等三年!” 可誰會相信,大家擠出勉強的笑容,卻沒有人相信。

     王耀住在了縣裡,他是唯二的教師之一,鄉親們天天趕着給他送大米,甚至還有人送來珍貴的臘肉給他,正因為他穿着單薄春裝時露出的那一道道“戰士的功勳”,他骨折的右腿還沒好全,難免走路姿勢看得出來,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會嘲笑這一點,反而孩子們還會故意學習他走路的樣子,覺得這樣才像個英雄。

     這個時候中國方面的勢頭已經壓過了日本開始反擊,偏遠小縣城的日子很清靜,來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大大小小擠在一個教室裡,王耀按個頭給他們排座位,同時教着不同水平的内容。

     樸實的農民們者階艮感謝王先生,誇贊他又會打仗又有文化。

     那首蘇聯詩人的詩歌一天天地回響在蔚藍的天空上方,撩撥着王耀不安的心,他無法再等待。

     他托人向列甯格勒寄信詢問伊利亞的消息,得到的卻是可怕的消息“伊利亞·布拉金斯基在去年九月之前就進入了列甯格勒”,那正是德軍開始著名的“列甯格勒大圍困”的時間。

     一九四一年八月,德國軍隊發起了對列甯格勒的強大攻勢。

     八月中旬,希特勒的部隊兵臨城下。

     八月三十日,列甯格勒陷入了“德國鐵鉗”的包圍。

     那是盛夏非常普通的一天,王耀依舊走進小鎮唯一的教室,他發現年齡最大的那個叫志文的孩子不見了,王耀對志文的印象非常深刻一志文的父母原本是小鎮的教書先生,在日軍掃蕩的時候為了保護班上學生一起犧牲,鄉親們一起把志文撫養長大,每次征兵的時候,每家都會挨個送自己的孩子去參軍,但是一直都留着志文,因為他們知道志文是他們家唯一的種了。

     志文很好學,但是他今天沒有來,王耀問這是怎麼回事。

     一個缺了牙的小姑娘站起來說:“志文哥哥跟着當兵的走了,他說他覺得等待沒有用,如果一開始鬼子打進來的時候每個國人都站出來反抗,就不會打這麼多年了,他還說,本來沒有士兵和老百姓的分别,并不是士兵就有義務去送死,老百姓就該被保護,每個士兵原來也是普通人,他們隻是更勇敢而已……如果大家都懦弱地等待,勝利與和平隻會離我們越來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