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堰官

關燈
    城外羌兵大營,圍城的酋帥聽得猶結部敗兵來報,猶結身死,所部羌兵折損近半無力再戰,殘部已從西山撤回大營。

    他不明白三倍的兵力竟然圍不住不到百人的漢軍,這些漢軍突然被襲,缺衣少糧的,猶結他們應該能夠對付啊,怎會是如此結果? 他想不通,然而此時已經沒有時間讓他去思考戰敗的原因了,當即下令調出兩百羌兵前去追殺逃脫的漢人,不能自己死了個大将,卻連一個漢人大官都沒有擒殺。

     還好楊清他們的速度快,也多虧嚴弘熟悉路徑,衆人在羌人追來之前終于繞進了城内。

     回到縣城,衆人緊繃的心弦終于松了下來,嚴弘立即下令讓人帶黃月英他們和歸來的士卒去休息,他還得上到城頭彙合馬縣尉商議守城事宜。

    楊清謝過了嚴弘讓他去驿館歇息的好意,還是和他一起來到了城頭。

     今日,圍城的羌兵幾乎和猶結部同時發動了進攻,幸好守城将士欲血厮殺、奮力抵抗,最終還是将羌人今天的第一波攻勢給打退了。

    當前羌人縮回大營舔傷口去了,而守城的漢軍也乘此間隙醫治傷兵、修築城牆、補充物資。

     “馬縣尉,如今我軍還有多少人?”嚴弘上到城頭找到了縣尉馬啟。

     “明廷,兩百軍士傷亡過半,青壯也損失了兩百多人。

    ”馬啟睜着一雙充滿血絲的眼睛歎道:“幸好昨夜又補充了兩百多人的民壯,要不然今日這城難以守住啊。

    ” 站在一旁的楊清問道:“援兵何時能至?” “回主簿,派出去求援的士卒一個也沒回來,不是遇害就是還未沖出羌人的封鎖。

    ” 楊清聽了也感無力,歎道:“唉,那我等先做好防守确保城池不失吧,後面就隻有寄希望于陳府君和朝廷的援軍能快些來吧。

    馬縣尉,你先下去歇息,這裡由我和嚴明廷守着。

    ” 這馬縣尉頭發雜亂、面容憔悴,似乎昨夜沒怎麼睡覺休息。

    楊清二人在山上雖精神緊張,并且經曆過一場戰鬥,但畢竟不像軍士們連連厮殺,二人回城後又用了飯食,故而此時的體力倒還可以。

     馬縣尉也不推辭,下了城頭自去覓地歇息。

    楊清環顧四周守城軍民,不由在心中搖了搖頭,如今城中算上從山上回來的黃興他們,軍士也隻有百多人,民壯們雖也接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但到底比不得經制的官軍。

    而城外的羌人雖也傷亡了幾百人,但還有千人左右,如此一來要想在他們連番進攻下守住城池簡直是困難之極。

     正當楊清思索守城之策時,羌人大營響起了一陣陣急切的鼓聲,嚴弘以為羌人又要攻城了,連忙從城門樓跑出來張望。

     “應該不是攻城,進攻鼓聲不是這樣的,想是羌人要撤退啊。

    ”楊清經過昨日的戰鬥,大概知道了羌兵進攻和撤退的金鼓聲是什麼樣的。

     “主簿說的有理。

    ”嚴弘慌亂後也反應過來:“快看,敵人大營似乎出現了混亂。

    ” 嗚、嗚、嗚,一陣高昂的鼓聲傳來,嚴弘聽到這鼓聲頓時欣喜若狂,扯住楊清的衣袖高呼道:“這是我們的鼓聲,是援軍到了。

    ”話音剛落,一面紅色的旗幟出現在衆人眼前,上面書寫着一個大大的漢字。

     熟悉的官道上,楊清依然和諸葛喬鄰着馬車并馬而行,隻不過去時的三十多人,此刻卻隻有十幾人返回成都,前面的沈達和後面的黃興皆面無表情、臉色陰沉,一路上幾乎無人說話,整個車隊安靜無比,隻剩下吱吱的車轍聲和哒哒的馬蹄聲。

    楊清騎在馬上忍不住回想着昨日援軍到來的情景。

     汶山郡東挨蜀郡、西接生羌、北鄰陰平、南接漢嘉,除了西面和北面外,馬啟向蜀郡、漢嘉郡派出了求援使者,當然向本郡求援更是不必多說。

    雖說向三個地方求援,但最後來救都安的還是汶山太守陳震率領的郡兵。

    汶山郡漢人少、蠻夷多,自大漢開國以來就在省郡置郡之間變化過來又變化過去。

    劉璋時此地未置郡,被設為蜀郡北部都尉,先帝定蜀後就以南陽人陳震陳孝起為北部都尉,後汶山郡制複設,陳震又轉為汶山太守。

     汶山郡羌人聚居的地方土地貧瘠,不宜栽種五谷,唯有稞麥适合種植,故每到天寒地凍時,夷人們總是會騷擾生亂、劫掠地方,隻是這一次聲勢比以往大了許多。

    因此陳震初聞羌人來攻倒也不慌,一面派人打探夷情、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