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给戚继光封个伯爵
關燈
小
中
大
說書人講着傳奇故事,故事曲折動人,偶爾驚堂木拍下,引得台下觀衆陣陣喝彩,就是講到興頭,這說書人突然一個且聽下回分解,就引起一片片的噓聲。
戚繼光一早就換上了朝服,帶着參将陳大成騎着馬來到了德勝門前,德勝門是兵道,戚繼光回京當從德勝門入城。
兵部尚書譚綸、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禦史劉應節、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汪道昆,三人前呼後擁,帶着一衆朝臣前來迎接。
譚綸和戚繼光是舊事,在南方一起平倭,到了北方,譚綸是薊州總督軍務,戚繼光是薊州總兵官,兩人配合極為默契。
戚繼光下馬,互相見禮,而後一行人換車駕,順着德勝門至左長安街禦道,至承天門前,戚繼光下車駕踏入了皇城之中,步入門洞。
豁然開朗。
左文右武,這廣場兩邊站滿了京官武勳,缇騎身穿飛魚服挎繡春刀執鈎鐮槍,夾道站直,莊嚴肅穆。
悠揚的号角聲傳來,戰鼓聲響徹奉天殿之前,太常寺的樂伎開始奏樂起舞。
戚繼光一步步的走到了九龍丹陛之下,等待着皇帝的宣見。
朱翊鈞第一次要到奉天殿上早朝,四更天就起來了,光是穿衣服就穿了兩刻鐘,為十歲人主特别定制的冕服,肩扛日月的十二章兖服、十二旒冕,是皇帝的禮服。
這身禮服穿起來麻煩,脫起來也麻煩,無論是祭祀天地太廟都是要穿的,這一套衣服,朱翊鈞自己都穿不上,還得宮婢們小心伺候,光是身上的零碎挂飾就有十多種。
得虧朱翊鈞平時都是邁四方步,四平八穩,否則走起路來,這些挂飾互相碰撞會發出聲響。
晨鐘暮鼓,五更天的時候,景陽樓的銅鐘在火夫的撞擊下開始喚醒整個京師,而景陽樓的對面開始敲鼓,振奮人的心神。
明随唐制,早上先敲鐘後擊鼓,宵禁時是先擊鼓後敲鐘。
朱翊鈞來到奉天殿,龍椅被擡到了月台之上,朱希孝甩動淨鞭,群臣開始入殿,三呼萬歲剛剛站定,戚繼光已經來到了奉天殿的九龍丹陛之下。
時間剛剛好。
禮部尚書陸樹聲沒有在禮制上搗亂,既然過了廷議,再折騰幺蛾子出來,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平靜的說道:“宣戚帥。
” “宣三鎮總兵官戚繼光觐見!”奉天殿内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聽到皇帝開口,立刻站直了身子,吊着嗓子大聲的喊道。
站在奉天殿門前的兩隊小宦官們,不斷的高聲朗喝着皇帝陛下的口谕,二傳四,四傳八,而後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連聲高喝着皇帝的天語論音。
戚繼光端了端手,撩起了下擺,拾級而上,一步步的踏入了奉天殿内。
“山海關、永平、薊州總兵戚繼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戚繼光入殿便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禮,三呼萬歲。
“三鎮總兵官戚繼光接旨。
”馮保一甩拂塵,往前走了兩步,兩個小黃門拉開了一丈長一尺寬,黑犀牛角軸祥雲瑞鶴绫錦織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 “朕以涼德方在沖年踐大寶之位,常恐有負祖宗所托、萬民之奉,惟以承祧為重、固宗廟社稷之攸,祖宗之基業至重,兢兢夙夜懼不克堪,尚賴文武親賢共圖,化理爰暨萬方,黎庶與有嘉休,與民更始。
” “虜自壬寅以來,無歲不求貢市,我國家欲罷兵息民,意頗誠懇,然不修明戰守之實而為之備,胡虜戎馬飲于郊圻,殺戮腥膻聞于城阙,則彼以兵脅而求,我以計窮而應,款順而納城下之盟,豈不辱哉?” “皇考聞繼光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知人、愛人、制人,與廷臣議,诏卿都師薊遼,專訓邊卒。
” “今聞董狐狸叩官索賞,卿設伏于北古口、将軍樓、姊妹樓、喜峰口的四處,擊退了朵顔衛賊酋董狐狸,首功兩千五百有奇,又退賊兵,生擒董狐狸侄蔔哈出械送回京,朕大欣慰。
” “錄破北虜功,茲特進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太保,論平倭拒敵功,封遷安伯,歲祿八百石,縷縷之忠,惟天可鑒!”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诏告天下,鹹使聞知。
” “欽此。
” 朱翊鈞笑着說道:“愛卿平身。
” 戚繼光再叩首,朗聲說道:“謝陛下隆恩。
” 奉天殿有些安靜的可怕,因為皇帝陛下抽冷子,出其不意,封了戚繼光一個遷安伯,雖然沒賜下世券,但是已經足夠讓人心驚膽戰了。
這是誰指使的?是不是張居正為了他的門下走狗? 皇帝陛下要作甚? 皇帝陛下這是要造反嗎!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馮保一甩拂塵,吊着嗓子大聲喊道。
兵部尚書譚綸邁出了一隻腳,又收了回去,誰愛反對誰反對,反正譚綸不準備反對。
吏部尚書楊博左看看右看看,面色複雜,最終搖頭,邁出一步俯首說道:“禀陛下,臣有本啟奏。
”
戚繼光一早就換上了朝服,帶着參将陳大成騎着馬來到了德勝門前,德勝門是兵道,戚繼光回京當從德勝門入城。
兵部尚書譚綸、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禦史劉應節、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禦史汪道昆,三人前呼後擁,帶着一衆朝臣前來迎接。
譚綸和戚繼光是舊事,在南方一起平倭,到了北方,譚綸是薊州總督軍務,戚繼光是薊州總兵官,兩人配合極為默契。
戚繼光下馬,互相見禮,而後一行人換車駕,順着德勝門至左長安街禦道,至承天門前,戚繼光下車駕踏入了皇城之中,步入門洞。
豁然開朗。
左文右武,這廣場兩邊站滿了京官武勳,缇騎身穿飛魚服挎繡春刀執鈎鐮槍,夾道站直,莊嚴肅穆。
悠揚的号角聲傳來,戰鼓聲響徹奉天殿之前,太常寺的樂伎開始奏樂起舞。
戚繼光一步步的走到了九龍丹陛之下,等待着皇帝的宣見。
朱翊鈞第一次要到奉天殿上早朝,四更天就起來了,光是穿衣服就穿了兩刻鐘,為十歲人主特别定制的冕服,肩扛日月的十二章兖服、十二旒冕,是皇帝的禮服。
這身禮服穿起來麻煩,脫起來也麻煩,無論是祭祀天地太廟都是要穿的,這一套衣服,朱翊鈞自己都穿不上,還得宮婢們小心伺候,光是身上的零碎挂飾就有十多種。
得虧朱翊鈞平時都是邁四方步,四平八穩,否則走起路來,這些挂飾互相碰撞會發出聲響。
晨鐘暮鼓,五更天的時候,景陽樓的銅鐘在火夫的撞擊下開始喚醒整個京師,而景陽樓的對面開始敲鼓,振奮人的心神。
明随唐制,早上先敲鐘後擊鼓,宵禁時是先擊鼓後敲鐘。
朱翊鈞來到奉天殿,龍椅被擡到了月台之上,朱希孝甩動淨鞭,群臣開始入殿,三呼萬歲剛剛站定,戚繼光已經來到了奉天殿的九龍丹陛之下。
時間剛剛好。
禮部尚書陸樹聲沒有在禮制上搗亂,既然過了廷議,再折騰幺蛾子出來,那就是自找不痛快了。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平靜的說道:“宣戚帥。
” “宣三鎮總兵官戚繼光觐見!”奉天殿内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聽到皇帝開口,立刻站直了身子,吊着嗓子大聲的喊道。
站在奉天殿門前的兩隊小宦官們,不斷的高聲朗喝着皇帝陛下的口谕,二傳四,四傳八,而後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連聲高喝着皇帝的天語論音。
戚繼光端了端手,撩起了下擺,拾級而上,一步步的踏入了奉天殿内。
“山海關、永平、薊州總兵戚繼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戚繼光入殿便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禮,三呼萬歲。
“三鎮總兵官戚繼光接旨。
”馮保一甩拂塵,往前走了兩步,兩個小黃門拉開了一丈長一尺寬,黑犀牛角軸祥雲瑞鶴绫錦織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 “朕以涼德方在沖年踐大寶之位,常恐有負祖宗所托、萬民之奉,惟以承祧為重、固宗廟社稷之攸,祖宗之基業至重,兢兢夙夜懼不克堪,尚賴文武親賢共圖,化理爰暨萬方,黎庶與有嘉休,與民更始。
” “虜自壬寅以來,無歲不求貢市,我國家欲罷兵息民,意頗誠懇,然不修明戰守之實而為之備,胡虜戎馬飲于郊圻,殺戮腥膻聞于城阙,則彼以兵脅而求,我以計窮而應,款順而納城下之盟,豈不辱哉?” “皇考聞繼光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知人、愛人、制人,與廷臣議,诏卿都師薊遼,專訓邊卒。
” “今聞董狐狸叩官索賞,卿設伏于北古口、将軍樓、姊妹樓、喜峰口的四處,擊退了朵顔衛賊酋董狐狸,首功兩千五百有奇,又退賊兵,生擒董狐狸侄蔔哈出械送回京,朕大欣慰。
” “錄破北虜功,茲特進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太保,論平倭拒敵功,封遷安伯,歲祿八百石,縷縷之忠,惟天可鑒!”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诏告天下,鹹使聞知。
” “欽此。
” 朱翊鈞笑着說道:“愛卿平身。
” 戚繼光再叩首,朗聲說道:“謝陛下隆恩。
” 奉天殿有些安靜的可怕,因為皇帝陛下抽冷子,出其不意,封了戚繼光一個遷安伯,雖然沒賜下世券,但是已經足夠讓人心驚膽戰了。
這是誰指使的?是不是張居正為了他的門下走狗? 皇帝陛下要作甚? 皇帝陛下這是要造反嗎! “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
”馮保一甩拂塵,吊着嗓子大聲喊道。
兵部尚書譚綸邁出了一隻腳,又收了回去,誰愛反對誰反對,反正譚綸不準備反對。
吏部尚書楊博左看看右看看,面色複雜,最終搖頭,邁出一步俯首說道:“禀陛下,臣有本啟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