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翻译大赛
關燈
小
中
大
付穎的大學生活因為自律和努力而順利,比賽參賽的結果都不錯,但付穎也參加過結局不那麼如意的比賽。
大三的時候高欣邀請付穎一起參加英語翻譯大賽,這個比賽每年都有,去年的時候兩個人也去看了,不限大幾都可以報名,但綜合實力還是高年級的更強,特别是在翻譯段落這一輪。
大學有點厲害的地方就是校内的第一名,通常都會再往上參加更高級的比賽,比如這個比賽的第一名,會代表學校參加省級高校大賽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翻譯大賽,都出過二等獎的好成績,含金量很高。
高欣也提前和付穎約定了大三的時候參加。
早早地,她們就已經了解清楚了比賽的流程和報名方式。
但是她們大三的時候,負責老師換人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選拔方式不一樣了。
今年的初賽推遲開始,又突然通知準備初賽選拔,還是英語的聽力老師推薦他們學英語的都去報名嘗試,付穎才知道。
可是具體通知并沒有發出來,付穎和高欣隻能托陳丹虹打聽,她已經是學生會副會長了,江湖有人好辦事。
陳丹虹給了她們不太好的消息,比賽通知應該馬上會發出來,一個星期後就開始初賽,再一個星期後就是決賽。
時間方便緊張但也還好,畢竟英語翻譯比賽就是靠積累,絕不是速成的。
問題在于今年要求必須三個人,每個小組男女生都要有,比賽流程就是提交報名表後初賽,初賽就兩個項目,第一小組合唱2-3分鐘的英文歌,第二就是用英語各自進行一分鐘的自我介紹。
這些要求看着都挺正常,連起來就哪哪都不合理。
曆年英語大賽都是主要結合翻譯進行,中譯英、英譯中都有,不要求性别,也不要求才藝。
又不是才藝表演,也不是演講大賽,為什麼還要唱歌。
所以付穎和高欣要找一個男生一起湊數,還要準備歌曲和自我介紹。
人選是高欣推薦的,她班上一個男生,口語挺厲害的,付穎也知道他,兩個專業有重合的課,聽力老師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上台展示一次自己的愛好,還要自己做PPT。
付穎記得他是喜歡重金屬樂隊,人高高壯壯的,戴個眼鏡,說話很慢,但是英語語音語調很标準。
高欣班上的,就由她去咨詢意見,那個男生也同意。
三人就商量才藝這一塊讨論過幾次,付穎的意見是最好上點不一樣,大家都是唱歌,如何在諸多隊伍裡脫穎而出是很重要的。
男生叫沈澤,他說他會吉他,就定下他彈吉他伴奏,付穎和高欣唱歌。
歌曲也選了挺久,最後還是沈澤從他的歌單裡選出了《wakemeup》這首歌。
聽完整首,付穎提議沈澤先彈,他先唱更适合,然後付穎和高欣一人一段,最後再一起合唱。
這樣保證每個人都有獨唱,也能有團體的合唱。
然後各自寫自我介紹,付穎還提議搞了個模闆一樣的自我介紹,類似于“每個人都是我是愛彈吉他的付穎,但我更愛唱英文歌”這種,不算太新穎,但是能增添他們小組給人的印象,也就更能提高進決賽的幾率。
初賽前,内部的陳丹虹告訴付穎她們,參賽十五個隊伍,隻選前三個參加決賽,大四的今年沒參加,大三的隻有高欣和付穎這一組。
付穎和高欣非常詫異,往年跟神仙打架一樣,大三大四每個年級至少三個組的,可以說進決賽的都是實力很強的,今年怎麼了?就因為比賽改了? 而且今年參賽隊伍不分是不是英語專業的, 付穎她們更不理解了,不分專業進行的話,很可能出現兩種不好的結果,一種是學英語的全被淘汰,場面很尴尬,一種是全剩學英語的,别的隊伍當陪跑,也不太好看。
可再不理解,也還是先要參加比賽。
初賽就在一個空教室舉行的,中間空出來,放了三個桌子是三個評委的位置,評委是英語專業的老師。
其他人就在周圍看着,沒有專門的觀衆席。
付穎嘴角抽抽,越看越不正規的樣子。
他們抽中了第五個上台,前面小組很快表演完。
她們站到教室中間,沈澤坐在凳子上彈吉他,付穎和高欣站在後面。
歌曲很流暢的表演完,沈澤自我介紹完到付穎,然後到高欣。
付穎看到評委老師的笑容很真誠,覺得心裡穩了。
他們表演完沒走,留下來看完了别的小組,臨時有一組退出,隻剩十四個小組。
怎麼說呢,其實這種才藝和自我介紹真感覺不太出來水平差異,光看才藝大家都不錯,都是合唱英文歌。
别說英語專業了,隻要用心練習,都能練得挺好的。
公布決賽名單的時候,付穎的
大三的時候高欣邀請付穎一起參加英語翻譯大賽,這個比賽每年都有,去年的時候兩個人也去看了,不限大幾都可以報名,但綜合實力還是高年級的更強,特别是在翻譯段落這一輪。
大學有點厲害的地方就是校内的第一名,通常都會再往上參加更高級的比賽,比如這個比賽的第一名,會代表學校參加省級高校大賽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翻譯大賽,都出過二等獎的好成績,含金量很高。
高欣也提前和付穎約定了大三的時候參加。
早早地,她們就已經了解清楚了比賽的流程和報名方式。
但是她們大三的時候,負責老師換人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選拔方式不一樣了。
今年的初賽推遲開始,又突然通知準備初賽選拔,還是英語的聽力老師推薦他們學英語的都去報名嘗試,付穎才知道。
可是具體通知并沒有發出來,付穎和高欣隻能托陳丹虹打聽,她已經是學生會副會長了,江湖有人好辦事。
陳丹虹給了她們不太好的消息,比賽通知應該馬上會發出來,一個星期後就開始初賽,再一個星期後就是決賽。
時間方便緊張但也還好,畢竟英語翻譯比賽就是靠積累,絕不是速成的。
問題在于今年要求必須三個人,每個小組男女生都要有,比賽流程就是提交報名表後初賽,初賽就兩個項目,第一小組合唱2-3分鐘的英文歌,第二就是用英語各自進行一分鐘的自我介紹。
這些要求看着都挺正常,連起來就哪哪都不合理。
曆年英語大賽都是主要結合翻譯進行,中譯英、英譯中都有,不要求性别,也不要求才藝。
又不是才藝表演,也不是演講大賽,為什麼還要唱歌。
所以付穎和高欣要找一個男生一起湊數,還要準備歌曲和自我介紹。
人選是高欣推薦的,她班上一個男生,口語挺厲害的,付穎也知道他,兩個專業有重合的課,聽力老師要求每個學生都要上台展示一次自己的愛好,還要自己做PPT。
付穎記得他是喜歡重金屬樂隊,人高高壯壯的,戴個眼鏡,說話很慢,但是英語語音語調很标準。
高欣班上的,就由她去咨詢意見,那個男生也同意。
三人就商量才藝這一塊讨論過幾次,付穎的意見是最好上點不一樣,大家都是唱歌,如何在諸多隊伍裡脫穎而出是很重要的。
男生叫沈澤,他說他會吉他,就定下他彈吉他伴奏,付穎和高欣唱歌。
歌曲也選了挺久,最後還是沈澤從他的歌單裡選出了《wakemeup》這首歌。
聽完整首,付穎提議沈澤先彈,他先唱更适合,然後付穎和高欣一人一段,最後再一起合唱。
這樣保證每個人都有獨唱,也能有團體的合唱。
然後各自寫自我介紹,付穎還提議搞了個模闆一樣的自我介紹,類似于“每個人都是我是愛彈吉他的付穎,但我更愛唱英文歌”這種,不算太新穎,但是能增添他們小組給人的印象,也就更能提高進決賽的幾率。
初賽前,内部的陳丹虹告訴付穎她們,參賽十五個隊伍,隻選前三個參加決賽,大四的今年沒參加,大三的隻有高欣和付穎這一組。
付穎和高欣非常詫異,往年跟神仙打架一樣,大三大四每個年級至少三個組的,可以說進決賽的都是實力很強的,今年怎麼了?就因為比賽改了? 而且今年參賽隊伍不分是不是英語專業的, 付穎她們更不理解了,不分專業進行的話,很可能出現兩種不好的結果,一種是學英語的全被淘汰,場面很尴尬,一種是全剩學英語的,别的隊伍當陪跑,也不太好看。
可再不理解,也還是先要參加比賽。
初賽就在一個空教室舉行的,中間空出來,放了三個桌子是三個評委的位置,評委是英語專業的老師。
其他人就在周圍看着,沒有專門的觀衆席。
付穎嘴角抽抽,越看越不正規的樣子。
他們抽中了第五個上台,前面小組很快表演完。
她們站到教室中間,沈澤坐在凳子上彈吉他,付穎和高欣站在後面。
歌曲很流暢的表演完,沈澤自我介紹完到付穎,然後到高欣。
付穎看到評委老師的笑容很真誠,覺得心裡穩了。
他們表演完沒走,留下來看完了别的小組,臨時有一組退出,隻剩十四個小組。
怎麼說呢,其實這種才藝和自我介紹真感覺不太出來水平差異,光看才藝大家都不錯,都是合唱英文歌。
别說英語專業了,隻要用心練習,都能練得挺好的。
公布決賽名單的時候,付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