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宾客满座

關燈
    也沒有那個福氣,其他動物都沒有飼料,哪裡有給魚吃飼料的份兒?各家各戶的門前樹上都挂的有蘿蔔幹了,今年的蘿蔔又豐收了。

    蘿蔔幹炖臘肉,那可是一大美味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客人們在外面耍了一下午,天黑又回來了,晚餐六點半開始了,先是飲酒,那時飲的是鎮上釀的稻谷酒,味道甘美香醇,一般冬天喝的都是60度的酒,白酒一下喉,好像燃燒的火一樣,馬上從心底竄上來,恰好這是寒冬臘月,頓時感到身體暖和,豬耳朵,豬香腸,豬心,豬肝肺,這些下酒好菜全都上桌。

    大家吃的開開心心,笑顔開呀,沒有這麼熱鬧了。

    這是一次聚會呀,本來是給奶奶過生日的,大家快樂,奶奶也快樂,所以生日更加快樂。

     白天忙活了一天,大家都有一些疲倦了,吃完晚飯,大家洗漱睡覺了,人多睡覺,實際上也是在聊天,有些小孩子叽叽喳喳的,哪裡睡得着啊?特别是人多的時候,小孩子更加興奮,大家都叫人來瘋。

    小孩子蹦蹦跳跳,打打鬧鬧,差不多晚上11點了才安靜下來了。

     初五,大喜的日子,初五是咨客<置客>,初六正酒,當時結婚都是兩天,川北農村辦酒基本都是兩天,男方女方各辦各的,隻是正酒這一天有區别,女方嫁女吃了早飯就出親,哭哭啼啼嫁女,陪送女兒往男方趕,男方正酒是中午迎親,高高興興迎親。

    出了娘家進新家。

    其本形式大都這樣! 初五中午有六七桌客,粘親帶故的都來了,席間十大碗,算是比較豐盛的了,兩個廚師忙得滿頭大汗了,當時都是燒大柴,也沒有煤炭,熊熊火光照得滿院通紅,廚房裡熱氣騰騰,飯菜飄香,是沒有電燈,全都用煤油燈,廚房裡兩盞,其他各個房間一盞,院壩裡兩盞這些燈都比平時大多了,亮多了,給人一種暖和的感覺,給這吉祥的日子增加了喜慶。

     晚上五點,開席放鞭炮,本村的附近的一些鄰居全都來了,自家院子的老老小小悉數到齊,反正是本家同姓的,都必須全家來吃飯。

    這是規矩約定俗成。

    吃飯前要挂禮簿,就是說客人送了什麼東西都要登記下來,以後客人家裡辦事要如數奉還,甚至還的還要多一點,其實也是相互幫助,相互支持。

    這與專門擺酒擺宴,收禮不同,這是這一種民俗行為,以擺酒的名義來收禮的大不相同。

    那是一些官僚分子做的事,與普通百姓是兩碼事。

    這些禮數是主家的秘密,就不在此公布。

    反正現在還給别人的,要多得多。

    晚上開了12席,菜的味道也很好,客人們吃得都非常滿意,都誇廚師的技術好,也誇主家辦事誠懇,真誠對待客人。

    12席是分兩次坐的,一次六席,因為桌椅闆凳餐具不夠,所以必須開兩次洗。

    先吃完的就去聊聊天,打打撲克,有的就回家了。

    第二一輪,大家反正不慌不忙,後面沒有席了,慢慢吃,慢慢飲,吃到滿意為止,心情舒暢。

    十點以後客人上去了。

    因為第二天一大早還要出親,所以必須早一點休息。

    二姑這時可是忙壞了,要不停的哭嫁,但可以收一些紅包和一些小禮品。

    一直哭到深夜。

     第二天四點多,廚師們又開始起來做早餐了,這天是正酒,客人也多,男方也派了一些幫忙的過來擡嫁妝,比昨天又多了兩席。

    當時沒有汽車和現代交通工具,一切全靠人力,挑,背,扛,擡。

    這裡去二姑爺家有四公裡,全是山路,所有的東西全是靠擡,他們也請了16個小夥子過來擡東西,擡嫁妝。

     二姑照樣哭嫁,掙了一點紅包,生産隊的姑娘們都來為她送行,陪他一起哭嫁,點鐘就開早飯了,對方來說,這是正酒,出親的酒席,大魚大肉13個大菜,二姑還會給每一個桌上的人敬一杯酒,客人們照樣要給她發紅包,這是禮數。

    兩輪席做完了,就是男方家的接親的坐席,吃飯前,小夥子們來到的時候就搶先把自己要擡的東西綁好,首先是減輕的擡,雖然不是很遠,但也有七八裡路。

    南方過來擡東西的客人倒還是客客氣氣,恭恭敬敬,把綁好的東西放在順路的地方,他們也開始吃飯了,小夥子們都誇主家的席做得好,廚師的手藝不錯。

    菜品份量很足,說實話,宰了一頭大肥豬辦的酒度肯定不會很差。

    加上爺爺奶奶也是慷慨之人,不會讓客人失望,一定要吃好喝好。

    人這輩子就這麼一回,總不能讓人說閑話吧! 鞭炮響起,正式出親,二姑跪拜,父母和哥嫂就跟着自己的嫁妝出發了。

    當然也安排了親戚送二姑,大約有12個人陪同。

    男方幫忙的小夥子高高興興的擡上嫁妝,走在前面。

    今天是新娘子和娘家人走在後面。

    親戚和二姑他們告别,祝願他們來日方長,生活幸福。

    迎親的送親的一大路人向男方出發。

    走過井田,翻過柿子樹灣,再經陳家灣,就到達二姑的幸福港灣!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