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秋高气爽

關燈
    月是秋夜白,晚飯後,大人們聊天,玩撲克牌,有茶食,花生,瓜子,核桃,點心,外婆家這方面安排得比其他人家講究。

    外公解放前也是做棉花,桐油,生姜生意的,走雲南,下重慶,每一次運貨請腳力挑夫(人力搬運),就是十多人。

    把棉花,桐油挑到了新政壩碼頭,再乘船經嘉陵江川水而下到重慶交易,再把重慶的布運回來,這樣去來都有生意做,往來都有錢賺。

    外公當時覺得請挑夫很費工,速度慢,耽誤時間,所以就決定買汽車。

    人這一生啊,很多事情說不清楚,也許是造化弄人,準備第三天買汽車,結果重慶解放了,解放了,當然也是好事啊!他們當時的信息也不是很靈通,背着錢往家裡跑,那時可不是銀元了啊,是那種金元券,蔣介石用來騙老百姓的,最後是一文不值,擦屁股都嫌糙。

    通過這件事啊,外公的資産大大的縮水,就僅僅幸存了家中的一些碎銀。

    解放後劃成分時,外公也就是一個小富農,不然的話,肯定是大地主了。

    所以在唱紅歌的年代也沒有挨什麼批鬥,這也許是禍福的轉換吧!憑外公勤勞的雙手,聰明的頭腦,還是可以做一些生意的,解放後不允許私人做生意,外公他們也就成了一個老老實實的農民,外公的頭腦聰明,學東西,一學就會,石匠,篾匠,木匠,土匠,修房造屋做家具樣樣會。

    他還會縫紉機自己制造的縫紉機還會削皮制皮,他做的狗皮大衣,那簡直是非常的暖和,也是非常的軟,跟貂皮大衣一樣的效果。

    他用石頭打造的水缸,上面雕刻的野鹿含花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以前做過生意,畢竟有些積蓄。

    所以一家人的生活比其他周圍的人過的更好。

    外公也見過大世面的,所以待人待客也是挺講究的。

    因為是中秋節,大家聊天的時間呢,也就比較長,很快就到深夜了,大家也就休息了。

     東方露出了魚肚白,天亮了,房前屋後的野草上沾滿了露水,顆顆晶瑩剔透,在晨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曾家溝的霧氣也飄起來了,一升一降随時飄蕩,田野間充滿絲絲涼意。

    吃過早餐,大松和爸爸媽媽又回家了,由于媽媽懷了小寶寶,大松全程由爸爸背着,走路也是非常輕松,沒有走的太快,這是為了媽媽的安全。

    松松在爸爸的背上嘻嘻哈哈的跳,一會兒叽叽喳喳,一會兒手舞足蹈。

    嘴裡不停的叫喊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被他的叫聲逗樂了。

    秋高氣爽,涼風習習,這個季節走路非常舒爽,雖然沒有汽車,但大家都是習慣了,今天路上的行人非常多,因為是中秋節,所以走親戚的不少,路上來來回回人流不斷,這條路雖然不是大馬路,但自古以來都是行人的主要交通要道,曆經千年,經久不息,是正兒八經的大路。

    經過樂興溪,走過長溝,翻越木梳廟,大松和爸爸媽媽他們很快就回到了家! 家裡的客人還不少,大姑父,大姑,準二姑父,還有一些其他的親戚,一是過來過中秋節,二是來看準新姑爺,當面聊天,了解了解。

    大姑父是一名民辦教師,樂興公社火盆壩村的在村大隊小學教書,還兼生産隊會計,也算是文化人,知識分子。

    因為訂于九月初二吃會親酒<訂婚酒>,所以趁中秋節過來看一看新姑爺自己的挑擔<聯襟>!他們一邊打撲克,一邊擺龍門陣,有說有笑,氣氛非常融洽! 奶奶和二姑,大姑在廚房忙活,燒柴做飯,一邊擺談二姑的對象,一邊聊一聊會親酒人員的安排,哪些人參與,多少人合适。

    他們見大松回來了,就過來搶着抱大松,大姑說,“幾個月不見,大松長高了,臉長圓了,還能喊人了,好快啊!”大松見大姑過來抱他,哈哈大笑! 中午飯當然是好酒好菜啦,中午坐有兩席客人,喝的是白酒,當然是一些家常菜,還有魚肉。

    滋粑團,冬瓜湯,涼拌茄子等,都是一些美味可口的菜。

    大姑父坐上席,準姑爺也坐上席,一邊飲酒一邊聊天。

    大姑父也講一講他學校的一些趣事,有多少新學生,有多少留級生,有多少因家庭困難失學的學生!也聊聊一聊他們生産隊今年收了多少稻谷?每個人分了多少谷子?給國家上交了多少征購?下半年又又有哪些打算?反正涉及的都是農業農村的問題。

    也講一講他們家門口小河溝那座小橋又被洪水沖垮,又重新修建的一些經過。

    反正記起什麼聊什麼,也無章法。

     秋分時節,午後的陽光,再無夏天那樣滾燙,而是給人更多的溫暖。

    川北的秋天,氣候宜人,不熱不冷,俗語道,二四八月亂穿衣。

    憑感覺穿衣,不冷不熱,穿多穿少都一樣,想怎麼穿就怎麼穿。

    當時的衣服單調,憑票供應,隻是在自已僅有的衣服上做選擇,不是想買就可以買,一年的布料,全由國家計劃供給,絕無浪費,用現在的話講,當時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