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言南迁者,可斩也!
關燈
小
中
大
方的官員。
“嗯。
”王布犁又随即笑道:“目前他還沒生出來呢。
” “不錯,國家危難之際,有如此臣子站出來穩定人心,也是極好的。
” 朱棣聽着他們二人的言語,沒說話,隻是記住于文明于謙祖孫的名字。
将來都是要重用的。
于謙得到朝廷的金英、興安和李永昌三個宦官以及大學士陳循、吏部尚書王直和禮部尚書韓雍的支持。
但是孫太後仍然是疑懼不決,還是宦官給他詳細的講述了大宋南遷的曆史教訓,才讓她下定決心固守北京。
如此一來宦官李永昌總算把孫太後争取了過來。
于謙主戰派勝利了。
至于蠱惑人心的徐有貞等人被太監給呵斥出大殿。
南遷之事不許再朝中出現。
這時明廷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重。
首先是政權機構不完善,沒有皇帝,一批大臣也在“土木之變”中陣亡。
其次,京營精銳盡失,京師防衛空虛。
第三,也先近在咫尺,很可能攻打北京。
一旦作出了留在北京進行抵抗的決定,大明的繼承人就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隻要皇帝在敵人手裡,就隻能當作他死了,如此才不會束手束腳,被也先拽着鼻子走。
大明必須有一個新皇帝登基! 以體現大明實現穩定局勢和鼓舞軍民的天命。
由于皇帝的長子還是嬰兒,明顯的人選必然是皇弟郕王朱祁钰。
他是皇帝的異母兄弟,在皇帝率軍親征時已被指定為監國。
于謙等主戰派在朝廷争論當中明顯地取得了優勢,孫皇太後就立刻命郕王以監國的身份負責政務,同時皇帝一歲的兒子被立為太子。
孫太後這般做,也是不想讓皇位從朱祁钰這裡繼承走。
畢竟親孫子與别人的兒子,她還是要區分對待的。
“人人皆有私情。
” 朱元璋也嘗試着飲了一口冰闊樂,忍不住感慨道:“看樣子這皇後今後也不能從小門小戶裡去選,沒有一丁點決斷之意,她們要的不是大明好,而是自己的子嗣好。
” “男女思維差異是很明顯的。
” 王布犁對于這種事也不好說,難不成天底下真有那麼多女人也會去疼愛别人的孩子? 像馬皇後這種賢後始終是少數女人。
于謙首先是調兵,南北被操軍以及備倭軍,運糧軍連帶着甯陽侯的浙兵全都趕來京師。
然後又下令通州的糧食全都搬到京師來,絕不能留給也先,為了把糧食全都運進來,立即開始撒銀子。
朱元璋沉默不語,他發現真到了這種危急時刻,王布犁的撒銀子确實是好使。
隻要把糧食從通州運到京師二十石,就給一兩銀子,這買賣對于腳夫而言,可謂是好買賣。
就是得抓緊幹。
一下子就發動了周遭的百姓,把通州糧倉裡儲存的百萬石糧食全都運進來了。
糧食在手,再有士卒護衛,守城有什麼難的? “于謙還是有腦子的。
” 朱元璋隻能把話題引到于謙這個人身上,他則是想着等咱有錢了,也要過一過撒銀子的瘾。
沒辦法,朱元璋實在是窮怕了。
窮的全家餓死,連塊下葬的地都沒有。
這是刻在他骨子裡的。
童年的悲慘生活,即使他現在成了全天下最尊貴的男人,那也改不了這個性子了。
“嗯,嶽父所言不錯。
” 王布犁附和了一聲,其實他一直也搞不懂于謙為什麼要坐視朱祁鎮重新登基這件事。
朱祁钰登臨午門代理朝政,右都禦史陳镒等奏言: “王振傾危社稷,構陷乘與,請族誅以安人心”。
朱祁钰沒有明确答複,畢竟他現在是監國,如今的天子還沒死呢。
背後還有孫太後看着。
讓他怎麼說? 群臣看到朱祁钰猶豫不決的态度,滿腔悲憤,哭聲震殿陛。
王振的黨羽錦衣衛指揮馬順叱罵喝逐群臣,更加激起了群臣的憤怒。
于是給事中王靖奮起抓住了馬順的頭發,咬他臉上的肉,怒斥道: “若曹奸黨,罪當誅,今尚敢爾!” 群臣随着一哄而上,立時把馬順給活活打死。
不單單這樣,群臣并向朱祁钰索要王振的黨徒宦官毛貴、王長随二人。
太監金英看到事情緊急,就把毛、王從宮門的縫隙中推出來,也立時被群臣打死。
他們三人的屍首被陳于東安門外示衆,軍民猶争擊屍洩憤。
過了一會,有人又把王振的侄兒王山捆縛了來,衆争唾罵。
一時朝班大亂,衛卒聲洶洶。
年輕的朱祁钰看到這一幕都麻了。
不單是他麻了。
連朱元璋都有些發麻,似此等朝臣單方面毆打大臣緻死的惡劣事件,竟然在咱的大明朝出現了。
禮部都是幹什麼吃的? 都不知道制止? 哦,禮部官員方才也去拳打腳踢了! 朱棣再一次紅溫了,如此亂象,當真是丢臉呐。
馬順等被打死,罪有應得,但臣下在殿庭上動武,這也不是正常的作法。
因此,大臣們都感到束手無策。
朱祁钰看着群臣怒不可遏的情狀,殿庭上血漬斑斑的樣子,感到害怕,想退避到宮裡去。
這時,于謙“排衆直前”,攔住了朱祁钰,請朱祁钰宣告: “順等罪當死”,緻于毆擊馬順等的官員皆“不論”。
朱祁钰又下令把王山縛至刑場,淩遲處死。
王振家族無少長皆斬。
“藉其家,得金銀六十餘庫,玉盤百,珊瑚樹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
可以說事情完全就不是朱祁鎮這個藩王能掌控的了。
亦或者大家都沒把朱祁钰當作皇帝,畢竟他隻是一個監國,還是沒啥實權的監國。
誰會把他放在心裡? 什麼君君臣臣的,不好使了。
“這一事件起于倉卒之間,于謙當機立斷,處理得宜,使得情勢很快安定下來。
” 朱元璋忍不住再一次誇耀起了于謙,諸多臣子也不知道是被王振迫害了,還是要與他劃清界限,總之全都上手了。
辛虧有于謙知道什麼叫輕重緩急。
于謙的袍袖擠壓的都破裂了,可見當時朝堂混亂的情況。
宦官勢力更是不敢給王振說話,至于錦衣衛指揮使被活活打死,錦衣衛哪個人敢上前營救? “一場大敗,把咱設立的平衡朝堂的勢力全都給幹掉了。
” 朱元璋摸着胡須:“以前咱還一直都不理解為何大明文官集團勢力總是做大,甚至把武勳全都踩在腳底下,原來根子是在這裡呢。
” “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朱棣當然知道皇帝被俘這件事,帶着許多高級官員以及各種勳貴,他們都戰死了。
“這如何能行?” “是啊,這如何能行?”朱元璋感慨了一句: “可事實上就是這麼做的,咱的大明也被這幫文官給糟蹋的不成樣子。
” 王布犁點點頭,不得不說于少保這一波力挽狂瀾,确實是給文官勢力擡頭做了極大的榜樣。
這時蒙古人正以俘獲的皇帝的名義與邊将打交道。
但是這些邊将得到指令,内容是以後的談判隻能以“國家為重”,以皇帝名義發出的命令應予拒絕。
一個邊境将領這時報告說,也先打算将他的妹妹嫁給皇帝,并護送皇帝回北京重登寶座。
總之朝堂内部剛剛幹掉王振餘黨出了一口惡氣,也先那裡就又來了幺蛾子。
已經被提拔為兵部尚書的于謙并沒有閑着,文武官員有的老弱怯儒,不能擔負起抗擊瓦刺的戰守重任。
因此于謙立即大力調換整饬,積極識拔和推薦一批有才幹的文武官員,充實到中央和地方的各個部門,準備應對即将到來也先的襲擊。
“嗯。
”王布犁又随即笑道:“目前他還沒生出來呢。
” “不錯,國家危難之際,有如此臣子站出來穩定人心,也是極好的。
” 朱棣聽着他們二人的言語,沒說話,隻是記住于文明于謙祖孫的名字。
将來都是要重用的。
于謙得到朝廷的金英、興安和李永昌三個宦官以及大學士陳循、吏部尚書王直和禮部尚書韓雍的支持。
但是孫太後仍然是疑懼不決,還是宦官給他詳細的講述了大宋南遷的曆史教訓,才讓她下定決心固守北京。
如此一來宦官李永昌總算把孫太後争取了過來。
于謙主戰派勝利了。
至于蠱惑人心的徐有貞等人被太監給呵斥出大殿。
南遷之事不許再朝中出現。
這時明廷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重。
首先是政權機構不完善,沒有皇帝,一批大臣也在“土木之變”中陣亡。
其次,京營精銳盡失,京師防衛空虛。
第三,也先近在咫尺,很可能攻打北京。
一旦作出了留在北京進行抵抗的決定,大明的繼承人就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隻要皇帝在敵人手裡,就隻能當作他死了,如此才不會束手束腳,被也先拽着鼻子走。
大明必須有一個新皇帝登基! 以體現大明實現穩定局勢和鼓舞軍民的天命。
由于皇帝的長子還是嬰兒,明顯的人選必然是皇弟郕王朱祁钰。
他是皇帝的異母兄弟,在皇帝率軍親征時已被指定為監國。
于謙等主戰派在朝廷争論當中明顯地取得了優勢,孫皇太後就立刻命郕王以監國的身份負責政務,同時皇帝一歲的兒子被立為太子。
孫太後這般做,也是不想讓皇位從朱祁钰這裡繼承走。
畢竟親孫子與别人的兒子,她還是要區分對待的。
“人人皆有私情。
” 朱元璋也嘗試着飲了一口冰闊樂,忍不住感慨道:“看樣子這皇後今後也不能從小門小戶裡去選,沒有一丁點決斷之意,她們要的不是大明好,而是自己的子嗣好。
” “男女思維差異是很明顯的。
” 王布犁對于這種事也不好說,難不成天底下真有那麼多女人也會去疼愛别人的孩子? 像馬皇後這種賢後始終是少數女人。
于謙首先是調兵,南北被操軍以及備倭軍,運糧軍連帶着甯陽侯的浙兵全都趕來京師。
然後又下令通州的糧食全都搬到京師來,絕不能留給也先,為了把糧食全都運進來,立即開始撒銀子。
朱元璋沉默不語,他發現真到了這種危急時刻,王布犁的撒銀子确實是好使。
隻要把糧食從通州運到京師二十石,就給一兩銀子,這買賣對于腳夫而言,可謂是好買賣。
就是得抓緊幹。
一下子就發動了周遭的百姓,把通州糧倉裡儲存的百萬石糧食全都運進來了。
糧食在手,再有士卒護衛,守城有什麼難的? “于謙還是有腦子的。
” 朱元璋隻能把話題引到于謙這個人身上,他則是想着等咱有錢了,也要過一過撒銀子的瘾。
沒辦法,朱元璋實在是窮怕了。
窮的全家餓死,連塊下葬的地都沒有。
這是刻在他骨子裡的。
童年的悲慘生活,即使他現在成了全天下最尊貴的男人,那也改不了這個性子了。
“嗯,嶽父所言不錯。
” 王布犁附和了一聲,其實他一直也搞不懂于謙為什麼要坐視朱祁鎮重新登基這件事。
朱祁钰登臨午門代理朝政,右都禦史陳镒等奏言: “王振傾危社稷,構陷乘與,請族誅以安人心”。
朱祁钰沒有明确答複,畢竟他現在是監國,如今的天子還沒死呢。
背後還有孫太後看着。
讓他怎麼說? 群臣看到朱祁钰猶豫不決的态度,滿腔悲憤,哭聲震殿陛。
王振的黨羽錦衣衛指揮馬順叱罵喝逐群臣,更加激起了群臣的憤怒。
于是給事中王靖奮起抓住了馬順的頭發,咬他臉上的肉,怒斥道: “若曹奸黨,罪當誅,今尚敢爾!” 群臣随着一哄而上,立時把馬順給活活打死。
不單單這樣,群臣并向朱祁钰索要王振的黨徒宦官毛貴、王長随二人。
太監金英看到事情緊急,就把毛、王從宮門的縫隙中推出來,也立時被群臣打死。
他們三人的屍首被陳于東安門外示衆,軍民猶争擊屍洩憤。
過了一會,有人又把王振的侄兒王山捆縛了來,衆争唾罵。
一時朝班大亂,衛卒聲洶洶。
年輕的朱祁钰看到這一幕都麻了。
不單是他麻了。
連朱元璋都有些發麻,似此等朝臣單方面毆打大臣緻死的惡劣事件,竟然在咱的大明朝出現了。
禮部都是幹什麼吃的? 都不知道制止? 哦,禮部官員方才也去拳打腳踢了! 朱棣再一次紅溫了,如此亂象,當真是丢臉呐。
馬順等被打死,罪有應得,但臣下在殿庭上動武,這也不是正常的作法。
因此,大臣們都感到束手無策。
朱祁钰看着群臣怒不可遏的情狀,殿庭上血漬斑斑的樣子,感到害怕,想退避到宮裡去。
這時,于謙“排衆直前”,攔住了朱祁钰,請朱祁钰宣告: “順等罪當死”,緻于毆擊馬順等的官員皆“不論”。
朱祁钰又下令把王山縛至刑場,淩遲處死。
王振家族無少長皆斬。
“藉其家,得金銀六十餘庫,玉盤百,珊瑚樹高六七尺者二十餘株”。
可以說事情完全就不是朱祁鎮這個藩王能掌控的了。
亦或者大家都沒把朱祁钰當作皇帝,畢竟他隻是一個監國,還是沒啥實權的監國。
誰會把他放在心裡? 什麼君君臣臣的,不好使了。
“這一事件起于倉卒之間,于謙當機立斷,處理得宜,使得情勢很快安定下來。
” 朱元璋忍不住再一次誇耀起了于謙,諸多臣子也不知道是被王振迫害了,還是要與他劃清界限,總之全都上手了。
辛虧有于謙知道什麼叫輕重緩急。
于謙的袍袖擠壓的都破裂了,可見當時朝堂混亂的情況。
宦官勢力更是不敢給王振說話,至于錦衣衛指揮使被活活打死,錦衣衛哪個人敢上前營救? “一場大敗,把咱設立的平衡朝堂的勢力全都給幹掉了。
” 朱元璋摸着胡須:“以前咱還一直都不理解為何大明文官集團勢力總是做大,甚至把武勳全都踩在腳底下,原來根子是在這裡呢。
” “文官集團一家獨大?” 朱棣當然知道皇帝被俘這件事,帶着許多高級官員以及各種勳貴,他們都戰死了。
“這如何能行?” “是啊,這如何能行?”朱元璋感慨了一句: “可事實上就是這麼做的,咱的大明也被這幫文官給糟蹋的不成樣子。
” 王布犁點點頭,不得不說于少保這一波力挽狂瀾,确實是給文官勢力擡頭做了極大的榜樣。
這時蒙古人正以俘獲的皇帝的名義與邊将打交道。
但是這些邊将得到指令,内容是以後的談判隻能以“國家為重”,以皇帝名義發出的命令應予拒絕。
一個邊境将領這時報告說,也先打算将他的妹妹嫁給皇帝,并護送皇帝回北京重登寶座。
總之朝堂内部剛剛幹掉王振餘黨出了一口惡氣,也先那裡就又來了幺蛾子。
已經被提拔為兵部尚書的于謙并沒有閑着,文武官員有的老弱怯儒,不能擔負起抗擊瓦刺的戰守重任。
因此于謙立即大力調換整饬,積極識拔和推薦一批有才幹的文武官員,充實到中央和地方的各個部門,準備應對即将到來也先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