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言南迁者,可斩也!

關燈
    有關佛骨舍利以及雷擊木等等這種法器,怎麼能說是造假呢? 全都是“功德圓滿”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的。

     這種把戲糊弄其餘人也就罷了,王布犁才不會相信這玩意。

     所以此時面對朱元璋的詢問,他輕微颔首: “不錯,類似于制作琉璃的手段。

    ” 朱元璋以前雖然也不怎麼相信佛法,但是對于有的高僧能燒出佛骨舍利這件事,還是挺有想法的。

     現在被王布犁這麼一解惑,瞬間就明白過來了。

     佛家也需要更多的信徒親眼見識到這種東西,才能獲得更多的香火錢。

     他們拿得道高僧的佛骨舍利,也是拿來賺錢的。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對于這幫秃驢就更沒有什麼念想了。

     什麼都他娘的是假的。

     “你方才說的那個辯論經書之事,倒是可以搞一搞。

    ” 朱元璋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情緒:“若是他們被周遭小國所殺,那咱大明也有借口去為他們報仇,順便勘探一二,礦藏的位置都在哪裡。

    ” “不錯的主意,我是記得玄奘西行除了寫書外,好像還畫了地圖的。

    ” 聽着王布犁話音落下,朱元璋登時眼睛一亮。

     大明為什麼遲遲不能拿下北元餘孽? 縱然自己的兒子五次北征,那也讓他們逃跑了。

     還不是因為不熟悉路況,那群蒙古人勢力強橫就南下,一旦實力衰弱就往北跑。

     可跑到哪裡去,終究是要有個落腳點的。

     若是把地圖也都拿回來,對于大明百利而無一害。

     朱元璋是不想寺廟再成為大明的一霸,這種有組織能力的團夥,必須要徹底消滅,不能讓他們肆意增長。

     到時候人人都出家沒有人給大明種田繳納賦稅,那大明豈不是完蛋了。

     現在把他們一些人變廢為寶,更是妙計啊! 随着鼓勵和尚以及道士奔着去番邦小國辯經的政策出來,倒是讓不少人動心。

     畢竟朱元璋上來就掀了屋頂,搞得這群搞迷信的群體怨聲載道的,現在天子給他們開了一扇窗,聽起來倒是挺不錯的。

     弘揚佛法或者道法,有本事你就走出去,不要拘泥于大明。

     甚至有想要去漠北對蒙古人進行宣揚佛道思想的,官府會給與一定的補貼。

     此事又炸了鍋。

     事情傳到北平的時候,朱棣便把道衍叫過來詢問,是怎麼看。

     道衍思考了一會:“陛下不會輕易發布一道政策,必然是在巡視期間發現了什麼不法之事,所以才會這般做。

    ” “至于讓這些僧人道士去大明以外的未曾開化之地去傳播教義,興許是驸馬爺的主意。

    ” 道衍對于王布犁是有印象的,對于他的奇思妙想也是有過了解的。

     “對喽。

    ” 朱棣拍了拍巴掌:“還得是你提醒我了,正是咱那妹夫的主意啊。

     我早就聽高麗使者說過,北元大汗以及貴族們,一直都在供養那些和尚,現在讓大明的和尚也同他們去辯經,說不準就能擾亂他們。

    ” 道衍卻是覺得王布犁這招術是真的狠毒。

     既解決了大明内和尚過多的現狀,又能去給敵國添亂。

     這批和尚即使到了蒙古人那裡,興許也是挨刀的貨。

     “就算辯駁不對,那也能回來啊。

    ” 朱棣倒是沒有往那個方面去想:“北方的寺廟算不得多,還能在此建立什麼小廟。

    ” 道衍也是沒有參謀透,王布犁到底有幾層意思。

     總之,就是陛下打算壓制佛教這件事是闆上釘釘了。

     至于孔家與張家,早就被壓制了。

     “行了,你且去念經吧。

    ” 朱棣下了逐客令:“本王要與王妃商議一些事情。

    ” …… 沒等朱棣等待多久,他們便在仙境當中相見了。

     徐妙雲先在那裡對着地圖進行勾畫。

     朱棣彙報了有關北方軍制遇到的一些問題,然後又聽着朱元璋給出的意見。

     王布犁則是坐在一旁吃吃喝喝,對于他們說的完全不感興趣。

     現在這處環境,讓王布犁覺得一丁點都不現實。

     待到又描摹了一小塊地圖後,朱元璋才止住話頭,讓王布犁繼續操作。

     于是從上次大明皇帝被瓦剌人俘虜之後的節目開始了。

     朱棣上一次紅溫的厲害,經過王布犁的開導後,就變得嘻嘻了。

     也先俘虜朱祁鎮之後狂喜,說他自己常常敬告上天,求大元一統天下,今日果然有此勝。

     朱祁鎮讓袁彬給明朝政府寫信,告訴他被俘的情況以及讨要珍珠金銀去贖他。

     信交由日前來瓦剌軍營充使者的千戶梁貴送去。

     梁貴先把信送到懷來,再由懷來守将複遣人送到京師,于當夜三更從西長安門遞進皇官。

     皇宮裡獲得這一情報,立即籠罩上了一片驚惶氣氛。

     皇太後孫氏和皇後錢氏馬上搜刮皇宮裡的金寶文绮等珍貴财物,裝馱了八匹馬,派太監運送到居庸關外去找瓦剌軍營,企圖把朱祁鎮贖回來。

     這種用金帛贖回皇帝的設想,當然不會實現,朱祁鎮卻被也先所率的蒙古騎兵帶至宣府轉到大同去叫門。

     “糊塗。

    ” 朱元璋拍了怕沙發墊子:“皇後年幼尚且無知也就罷了,皇太後孫氏處理事情竟然也如此天真,真是讓咱好生失望。

    ” 王布犁瞥了朱元璋一眼,她處理事情天真? 你可等着看她的逆天操作吧。

     皇宮裡把土木之敗皇帝被俘的消息封鎖起來,沒有向朝臣們公布。

     但從前線敗退下來的士兵,瘡殘被體,血衣狼藉三五成群地出現在北京街頭上,問他們皇帝的情況,都說不知道。

     如此大敗,隐瞞是根本就隐瞞不住的。

     再加上有消息傳來什麼皇帝為也先叫門的事情傳聞,就算大家覺得是假的,可也搞得人心惶惶。

     百官會集于阙下,私相告語,愁歎驚懼。

     朝廷在開始時傾向于聽取以精通戰略聞名于世的徐有貞的勸告。

     由于北京周圍的守軍這時已減少到不足十萬,同時大同和宣府的狀況仍吉兇未蔔,他極力主張朝廷應該南遷。

     當1127年女真人攻取宋朝的京都汴梁(開封)時,宋朝已經這樣做了。

     他以有權威的星象顯示應該撤退的理由來支持他的論點。

     有的官員已将家眷和财産遷往南方。

     尤其是大明的精銳士卒全都死在了土木堡之地,京師哪還有能打的士卒? 根本就守不住。

     到時候大家都一起當俘虜,再現宋徽宗等皇帝以及臣子的待遇,一塊去搞牽羊禮了。

     事實證明,徐有貞的話是極大的刺痛了許多官員,咱當官好不容易過上了好日子,結果還要擔風險去給豬狗不如的瓦剌人去當奴隸,那誰能接受的了? 所以咱們先跑為上策。

     待到日後再有雄兵,我們再殺回來。

     在面對朱祁鎮葬送掉大明精銳士卒後,朝臣也并沒有信心能抵擋住瓦剌的攻勢。

     許多人都覺得大明要完喽。

     什麼時候吃過這種大敗,連皇帝都被俘虜了,這不是亡國之象又是什麼? 但徐有貞的論據遭到兵部侍郎于謙的反駁,他義正詞嚴地指出: “言南遷者,可斬也!” “京師乃是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 “為今之計,速召天下勤王兵以死守之!” 由于于謙是北京的高級軍事人物(兵部尚書已在土木陣亡),他這個侍郎自動就履行尚書的職責。

     所以他的言論在朝中是有分量的。

     “嗯,布犁,你說他是于文明的孫子?” 朱元璋指着巨幕裡那個慷慨激昂之輩,他最不願意的就是大明出現南宋這種情況。

     北方到了一些人的嘴裡,是非常容易被舍棄的。

     特别是老家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