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的分叉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王朝的建立,大部分都是從武裝造反開始的,
剩下的少部分則更不堪,篡逆。
而一個王朝的末期,想要造反且敢于造反的人,永遠不是一個個,而是一批批的冒頭。
無論高高在上的士族門閥,還是鄉野農間的泥腿子們,兩個群體中都各自有一群野心家們,伺機而動。
此時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已無法震懾他們了。
作為一個穿越者,王政也有野心。
但是,誰叫這個時代是東漢呢? 而他怕死! 對于宏大壯闊的三國争霸,英雄輩出的曆史風光,當代人或許不明究竟,後世卻早已扒開了那個隐藏背後的龐然大物。
它叫士族。
知道“它”的存在和力量的王政,一個黃巾賊寇的出身,足以讓他熄滅某些妄想。
即便能夠先知,擁有系統,自立的念頭,起初也是完全不敢有的。
風險系數太大! 所以之前的王政,所謂的野心無非便是選一條大腿抱上一抱,好聽點的說法就是做個王佐之臣。
夠了,心滿意足啦! 猶豫的,考量的,無非是投曹還是投劉。
甚至後世時無比厭惡的司馬仲達,作為最終的勝利者,他也納入過選項之一。
赤裸裸的現實面前,個人喜惡微不足道。
隻是那日的一幕突然驚醒了他。
做人臣,何嘗沒有生命之虞? 舊衣香,留他荀令,無雙國士的狗貨...哦不荀彧,不也是被曹操一個空盒迫的自盡? 如周瑜一般挽東吳于大廈将傾的陸遜,不也在孫權的一封封的責問信中,落得個氣絕身亡。
那是信嗎?那是死亡通知單,那是真之連環奪命call! 劉備算是對臣子頗仁厚的,卻也有賜死劉封之舉,那還是他的義子啊。
當然,劉封确實有取死之道。
王政亦知自家事。
不管外表言談如何,在内心深處,他是不可能真正願意且接受成為某個人的臣屬,就更不可能有所謂的“忠君”。
後世孕育的靈魂,與古人在這本質上的差異,更大于身體,言談,甚至知識經驗。
王政不敢小瞧那些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雄主仁君,以他們對人心世事的洞察,自己這些異樣,若真是投效臣屬了,他們真的不會發覺,能夠容忍嗎?到那時,生死禍福操持于他人掌握,恐怕兇險更甚于戰場厮殺。
若都是一死,與其未來某一日在床榻之上如待宰羔羊般毫無還手之力,隻能窩囊地行自戕之舉,倒不如去戰火之中刀劍之下,最嚴重的後果,也算死的轟轟烈烈,馬革裹屍不失壯烈。
何況便退一步說,打不過也一樣可以投降啊。
都是歸附,一個有獨立武裝力量的武将降臣,最不濟也能做個馬超吧。
王政想通了,抱人大腿不如自立自強! 反他娘的! 理清了思緒,念頭通達之下,王政倒是發現了不少之前沒注意到的。
身懷利刃,殺心自起。
曆經兩次大規模的黃巾起義,在青州這裡的軍營,煽動群衆,聚衆造反,這些其實難度不高。
加上青州軍與曹操本部軍隊早有嫌隙,這些日子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自己如今也算有些聲名民望,若是登高一呼,從者應該不少。
聲勢越大,自己能夠獲得的才會越多。
如何發動更多的人,需要做一個可操作性的計劃,這是造反的關鍵之一! 另一個關鍵點,便是時機了。
畢竟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實在指望不上,系統再神通廣大也需要時間,若是随意的發動造反,一旦直面曹操的主力,恐怕頃刻間被剿滅,甚至就這群人....王政暗自搖頭。
面對曹操,恐怕連敢戰之心都未必有。
青州人對曹操的懼怕,恐怕是當世之最,而作為目前世上最了解曹孟德能耐的人,王政的内心,其實也有一點忌憚,他不想一開始就正面與魏武對敵。
時機不對,絕對不能發動造反! 這是他心中第一個決定,造反容易,但是造反後需要一個好的局面輾轉騰挪,更需要足夠的餘地緩沖,足夠的時間發育。
望着公告上的“徐州”兩字,王政若有所悟。
人不在家的時候,才最好偷家! 接下裡的幾個月,王政一邊在心中籌劃,結合所知曆史多次推演,不斷完善自身計劃;一邊與人閑談不斷了解附近的山川地勢,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副青州與附近州郡的簡易地圖。
同時吩咐吳勝等人不斷替他吹噓造勢,随件時間的推移,接下來的數月裡,曹操連續對徐州發動攻勢,徐州牧陶謙也不甘示弱,雙方征伐不斷愈演愈烈,曹操單靠本部已有些吃力,開始征調青州軍參戰。
這令王政也有些急躁起來,若是此處軍營也被征調,那所有的計劃都将被打亂! 凝視面框上顯示的數字,王政心中發狠,二十二個黃巾民兵雖然
而一個王朝的末期,想要造反且敢于造反的人,永遠不是一個個,而是一批批的冒頭。
無論高高在上的士族門閥,還是鄉野農間的泥腿子們,兩個群體中都各自有一群野心家們,伺機而動。
此時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已無法震懾他們了。
作為一個穿越者,王政也有野心。
但是,誰叫這個時代是東漢呢? 而他怕死! 對于宏大壯闊的三國争霸,英雄輩出的曆史風光,當代人或許不明究竟,後世卻早已扒開了那個隐藏背後的龐然大物。
它叫士族。
知道“它”的存在和力量的王政,一個黃巾賊寇的出身,足以讓他熄滅某些妄想。
即便能夠先知,擁有系統,自立的念頭,起初也是完全不敢有的。
風險系數太大! 所以之前的王政,所謂的野心無非便是選一條大腿抱上一抱,好聽點的說法就是做個王佐之臣。
夠了,心滿意足啦! 猶豫的,考量的,無非是投曹還是投劉。
甚至後世時無比厭惡的司馬仲達,作為最終的勝利者,他也納入過選項之一。
赤裸裸的現實面前,個人喜惡微不足道。
隻是那日的一幕突然驚醒了他。
做人臣,何嘗沒有生命之虞? 舊衣香,留他荀令,無雙國士的狗貨...哦不荀彧,不也是被曹操一個空盒迫的自盡? 如周瑜一般挽東吳于大廈将傾的陸遜,不也在孫權的一封封的責問信中,落得個氣絕身亡。
那是信嗎?那是死亡通知單,那是真之連環奪命call! 劉備算是對臣子頗仁厚的,卻也有賜死劉封之舉,那還是他的義子啊。
當然,劉封确實有取死之道。
王政亦知自家事。
不管外表言談如何,在内心深處,他是不可能真正願意且接受成為某個人的臣屬,就更不可能有所謂的“忠君”。
後世孕育的靈魂,與古人在這本質上的差異,更大于身體,言談,甚至知識經驗。
王政不敢小瞧那些在曆史上留下名字的雄主仁君,以他們對人心世事的洞察,自己這些異樣,若真是投效臣屬了,他們真的不會發覺,能夠容忍嗎?到那時,生死禍福操持于他人掌握,恐怕兇險更甚于戰場厮殺。
若都是一死,與其未來某一日在床榻之上如待宰羔羊般毫無還手之力,隻能窩囊地行自戕之舉,倒不如去戰火之中刀劍之下,最嚴重的後果,也算死的轟轟烈烈,馬革裹屍不失壯烈。
何況便退一步說,打不過也一樣可以投降啊。
都是歸附,一個有獨立武裝力量的武将降臣,最不濟也能做個馬超吧。
王政想通了,抱人大腿不如自立自強! 反他娘的! 理清了思緒,念頭通達之下,王政倒是發現了不少之前沒注意到的。
身懷利刃,殺心自起。
曆經兩次大規模的黃巾起義,在青州這裡的軍營,煽動群衆,聚衆造反,這些其實難度不高。
加上青州軍與曹操本部軍隊早有嫌隙,這些日子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自己如今也算有些聲名民望,若是登高一呼,從者應該不少。
聲勢越大,自己能夠獲得的才會越多。
如何發動更多的人,需要做一個可操作性的計劃,這是造反的關鍵之一! 另一個關鍵點,便是時機了。
畢竟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實在指望不上,系統再神通廣大也需要時間,若是随意的發動造反,一旦直面曹操的主力,恐怕頃刻間被剿滅,甚至就這群人....王政暗自搖頭。
面對曹操,恐怕連敢戰之心都未必有。
青州人對曹操的懼怕,恐怕是當世之最,而作為目前世上最了解曹孟德能耐的人,王政的内心,其實也有一點忌憚,他不想一開始就正面與魏武對敵。
時機不對,絕對不能發動造反! 這是他心中第一個決定,造反容易,但是造反後需要一個好的局面輾轉騰挪,更需要足夠的餘地緩沖,足夠的時間發育。
望着公告上的“徐州”兩字,王政若有所悟。
人不在家的時候,才最好偷家! 接下裡的幾個月,王政一邊在心中籌劃,結合所知曆史多次推演,不斷完善自身計劃;一邊與人閑談不斷了解附近的山川地勢,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副青州與附近州郡的簡易地圖。
同時吩咐吳勝等人不斷替他吹噓造勢,随件時間的推移,接下來的數月裡,曹操連續對徐州發動攻勢,徐州牧陶謙也不甘示弱,雙方征伐不斷愈演愈烈,曹操單靠本部已有些吃力,開始征調青州軍參戰。
這令王政也有些急躁起來,若是此處軍營也被征調,那所有的計劃都将被打亂! 凝視面框上顯示的數字,王政心中發狠,二十二個黃巾民兵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