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楚国学宫

關燈
    國的誠意” “向列國廣發求學令,昭告天下才子,自認學識淵博者,考核之後,寡人賜号博士,可為學宮學子的老師,見官不拜,賞田畝良宅,賜美女奴仆,還賜參政之權;自認學識淺薄者,可以在楚國學宮繼續求學,楚國賜予錢帛,另在楚國招收學生,隻要是十歲至二十歲的識字的國人都可以報名,作為學宮的學生,一樣賜予錢帛” 熊章見子西一臉震驚,心中暗暗得意。

     “這這…這…會不會太過了一些”,子西一臉不可置信,自家大王的手筆似乎比起先王來,大多了。

     學宮在諸夏之中一直都有,規模或大或小。

     小的學宮不過數人,或是教導諸公子公孫所用,或是諸卿大夫在自家領地設立學宮,教導自家君子。

     大的學宮人數稍多,如晉國設立的畔下學宮,裡面除了公子公孫之外,還有諸位卿族的子嗣。

     但隻聽熊章描繪的學宮,是要借學宮之名,廣邀賢達到楚國來,或為師,或為官,或為學生。

     到時,天下定為楚國側目。

     “王上,賜博士良田美宅,臣沒有意見,但對于學宮的學生也賜予錢糧,恐怕府庫難以支撐”,子西猶豫了一下說道。

     “不賜錢糧,如何能夠吸引天下士子入楚,士子不入楚,我楚國怎麼能有機會招賢納才,壯大楚國?”,熊章神色肅然,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讓子西一臉羞愧。

     “大王可知,若是楚國國人都能報名,府庫的錢糧完全無法供養,到時反而會失信于天下學子,不如将楚人報名的門檻社高一些,如僅限于士大夫子侄?”,子西勸解道。

     聽到子西的話,熊章面色不愉,道:“國人多是目不識丁的平民,全國加起來最多不過百人,這些錢糧令尹也拿不出來嗎?” “既然府庫錢糧不足,那就免去士大夫子侄入學時的錢糧補助,令尹認為怎麼樣?”,熊章銳利的目光讓子西不由得一顫,仿佛一下忘記了熊章不過是一個八歲的稚嫩童子。

     “臣,奉召”,令尹顫聲回道。

     “如此,學宮之事就拜托令尹大人了,公孫朝雖然年紀不大,但精明強幹,學宮之事,令尹可以讓公孫朝協助。

     “臣多謝大王”,令尹臉上露出笑意,心裡卻感歎楚王雖是年幼,但為君之道确實十分老道。

     真楚國之幸也。

     看着令尹離去的身影,熊章心裡繼續完善着學宮的章程。

     熊章設置一條讓識字的國人可以報名,就是熊章特意為了打破士大夫階層對楚國權利的壟斷,給平民留的一條縫。

     至于為什麼是縫隙,那是因為平民若是沒有天大的機緣,他們哪有機會認字。

     這也是為什麼孔子在這個時代偉大的原因,因為他首開私學,有教無類,人人都可以向他學習,所以他的徒子徒孫敬他為神明。

     知識是打破階層的唯一途徑。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