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楚国学宫

關燈
    令尹雖然支持熊章,但對于他變法的做法似乎有些意見,表示改革步伐不應過快。

     子西認為楚國是新王登位,雖暫無外患,但楚王最應該做的就是快速安定楚國公卿和國人的心。

     而不是在其地位不穩的時候就大刀闊斧的改革。

     熊章也是虛心采納了子西的建議。

     子西擔任楚國令尹十幾年,他并不是擁護舊制度的頑固派,反而這些年輔助昭王改革了不少政治制度,不然這次也不會支持熊章修改外交政策。

     不過,子西已經老了,未必能等到熊章有能力變法的時候,而且子西還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徹底的改革,而不是他所期望的改良。

     “看來需要培養一批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才了” 熊章散朝之後一個人默默的待在自己寝宮之中慢慢思考。

     也就是熊章太過年少,不然他可以直接向天下諸國發出求賢令,也不怕沒有士子入楚。

     第二日,熊章就在王宮召見令尹子西。

     “令尹,寡人想要按照王宮演武堂一樣在郢都修建一座學宮,你覺得怎麼樣?”,熊章對子西說道。

     “大王若是想擴招演武堂的人數,隻需讓卿大夫将家中适齡少年帶來便是,為何還要新建一座學宮”,令尹不解的問道。

     令尹對演武堂自然熟悉,他的兒子公孫朝就在裡面讀書,其子公孫朝對楚王熊章和演武堂存在非常認同和贊揚。

     這也是子西會正視熊章這個幼君的意見。

     熊章搖了搖頭,道:“演武堂隻是寡人的初步嘗試罷了,寡人一直在想,楚國為什麼被稱為蠻夷,難道僅僅是先君喊了一句我蠻夷也?” 子西認真想了想,搖頭說道:“臣未想過這個問題,無法回答”。

     “既然令尹無法回答,那寡人來說”,熊章站起身來,指着殿外說道:“周王庭有王風,晉國有晉風,諸如宋、齊、衛、魯哪一國沒有詩,就連秦國也有秦風,而我們楚國卻沒有廣為流傳的詩,這是為什麼?” 熊章目光堅定的注視着令尹,繼續說道:“因為楚國文風不振,所以楚國出不了名士,沒有名士替我楚國揚名”。

     子西聽到熊章的話,這才一臉恍然,歎息道:“楚國确實沒有名士”。

     楚國是有詩的,但無人整理,還需要等百年之後,屈氏的屈原整理并修訂,這才形成楚國的文化支柱,楚辭。

     “大王認為這學宮可以改變楚國的文風?”子西不确定的問道。

     “寡人不能确定,但肯定可以給楚國帶來積極的變化”,熊章沉聲道。

     “這學宮是何規模”,子西繼續發問。

     “成了”,熊章聽到子西這般提問,肯定是認可了熊章的想法,心裡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氣。

     沒辦法,熊章年幼,他想要施政,就要先取得令尹的支持。

     “寡人以為,楚國辦學,就要辦的最好,在郢都之内修建一座大學宮,規模不得比王宮小,裝修陳設要比寡人的王宮還要精緻奢華,寡人要讓天下士子看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