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我打徐州?
關燈
小
中
大
無比後悔擁立劉虞這個決定。
但現在,他們已經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劉虞是君,他是臣,即使是萬人之上,身為臣子的大将軍也必須恭謹對待這一人。
這是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也是他身為門閥士族後代,難以跳脫的穹宇。
“臣确實收到洛陽方面的消息,正要向陛下禀報。
” 袁紹将長安朝廷對公孫瓒的任命,告訴了劉虞。
劉虞聽完,不屑道:“哼,涸澤而漁,他公孫瓒的目光也不過如此了。
” 袁紹微微一怔,沒反應過來。
劉虞理了理衣袖,又動了動鼻子,發出一聲不耐煩地鼻息,殿內立刻有宮人小步膝行,給熏爐換上香料。
濃郁的香味彌散在殿內,饒是習慣了貴族做派的袁紹都感覺有些不适。
劉虞卻笑了,聲音沙啞又粗粒,他才四十歲,但兩鬓已經全白了,袁紹看着他,看他抽噎一般發出刺耳的喘息聲,眼神裏閃過一絲憐憫。
劉虞笑得幾乎喘不過氣,好半天才長吐出一口濁氣,恹恹道:“難道不是嗎?你出錢出地,烏桓出馬出力,公孫瓒不過是占個山道,就能從中獲利,五千匹馬,他劫斷的,豈止是利益,更是冀、幽之間合作的可能啊。
” “但,如果沒有曹班的挑撥……” 袁紹始終惦記着曹班。
劉虞冷笑:“曹班不過是順水推舟一把,沒有這诏令,他公孫瓒,難道就會給你寫贊歌了嗎?” 袁紹臉色一黑,劉虞怎麽也看到了檄文?他分明有意将此消息攔下了。
上一個被寫檄文辱罵的董卓,墳頭草都兩尺高了,這不光是面子問題,打仗前出現這種事,很不吉利的好嗎! “大将軍急什麽,公孫瓒會寫,你袁氏門生,難道找不出一個會寫文章的人來?” 這話要在從前,劉虞是絕對說不出口的,但現在看到袁紹不爽,看到這些認識的,不認識的人,相互攻讦,看到天下亂成一鍋粥,他隻覺得食欲大開,心裏快活得不行。
“別總盯着女人看了,他們曹家的事,就讓他們自己解決吧,兄妹相殘,哈——” 劉虞不顧袁紹越來越黑的臉,撫掌狂笑:“今日子弑父,明日父殺子,永遠隻有親人和敵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啊!” ------------------------------------- 初平五年,夏。
劉備離開了自己的任職的平原國,帶着自己的親信部将,再次踏上颠沛流離的生活。
不久前,他的國相府,先後來了三名使者。
公孫瓒的使者從緊臨平原國的渤海郡出發,帶來了他們共同的老師,盧植的親筆書信。
盧植在董卓、王允之亂後,沒有和其他公卿一起,前往天子所在的長安,而是返回家鄉涿郡,重拾舊業,創辦學府,教書育人。
盧植的信中并沒有明确表達公孫瓒拉攏他的意思,隻是說希望他們珍惜同窗之誼,但涿郡在幽州,是公孫瓒的地盤,公孫瓒此舉不言而喻。
長安給予公孫瓒統禦三州的權柄,公孫瓒大軍主力就懸在他的頭頂上,他和長安的盟約,在幽州鐵騎下顯得格外脆弱,面對公孫瓒的大棒加甜棗,劉備當時是動搖了的。
反正自己投靠曹班,公孫瓒背倚曹班,他這也不算背棄舊主不是? 可就在劉備清點了手下兵馬,交代好家人朋友,準備向平原國君辭行時,第二名使者登門造訪。
毫不意外的,是來自冀州邺城的使者。
袁紹的門生更加直接,直接帶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隊,在城郊的時候,差點讓平原國的城防士兵當做了敵人。
解除誤會後,使者告訴劉備,這五百人,和五百匹戰馬,就是袁紹的誠意。
平原國不産馬,劉備有些眼熱,手下武将關羽更是眼冒精光。
于此同時,使者還交給劉備一枚印章。
“陛下擢升使君為青州刺史。
” 劉備心裏當然是不認劉虞這個“僞帝”的。
但那可是刺史印章啊! 袁紹自己做過冀州刺史,樣式肯定是沒錯的,看看這玉,看看這字,這氣派,這…… “大哥!袁紹這厮,是想一石二鳥,既幫他分擔來自渤海郡公孫瓒的壓力,又讓我們和曹班任命的青州刺史馬騰幹起來!大哥莫要上他的當啊!”張飛吹着胡子,在劉備耳邊大聲密謀。
“我知道……”劉備喃喃。
但那可是刺史印章啊! 他沒有立刻答複使者,而是将人留在城內,好吃好喝供着,并讓使者給他三天時間考慮。
但就在這短短三天裏,第三位使者,在平原國都城城門,被守城的士兵攔下。
“來者自稱揚州天子遣使,奉大将軍命令,傳天子诏谕……” 揚州天子,劉繇。
據說是在揚州避難,被袁術手下将領孫策揪了出來,押到壽春,強行送上的皇位。
平原國和揚州并不相鄰,陶謙身死下邳後,曹班和袁術劃江而治,袁術要派使者來,走陸路就必須要經過曹班的地盤,因此隻能是走海路。
也難怪揚州的使者會如此狼狽,還被城門衛當成賊人了。
袁術的使者帶來也是诏書,但比起前兩位,說服力幾乎為零。
揚州的天子任命劉備為徐州刺史。
劉備:…… 我打徐州? 袁術想得倒挺美,劉備打徐州,就必須先打穿青州,有他在北邊攻打青州,袁術就可以專心渡江對付曹班的部将遊樹。
但他也不想想,自己多少人,徐州多少人?他撐死領一封國的兵力,如何對抗背倚朝廷的徐州? 他派使者去找曹操都比找自己現實啊! 哦,什麽?袁術和袁紹是死對頭,曹操是袁紹的盟友,所以袁術沒法去找曹操? 那就是你袁術的問題了。
當然,劉備也沒有苛待這位孤身抵達平原國的勇士,将他安置在了袁紹使者的隔壁。
等待劉備答複的這三天時間裏,公孫瓒的使者磨刀霍霍,袁紹的使者胸有成竹,袁術的使者收拾包袱,随時準備跑路。
三天後,跑路的袁術使者,和同樣跑路的劉備撞了個正着。
張飛砍下使者的頭顱,交給了劉備,劉備将其包好,帶着親信離開平原國。
平原國四面八方都是強敵,實在不宜久留,離開是必然的,可問題是,他去哪兒呢? 新投入他帳下的糜竺為他指明了方向。
糜竺本是徐州富商,因徐州戰亂,避難來到平原國,劉備将其奉為座上賓,糜竺則将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
糜竺的資産在離開徐州境內時,被遊樹的士兵扣押了,但他的門客和僮仆,都跟随他一起來到了平原國,糜竺帶資進組,拿的是原始股,雖是新人,卻有相當分量的話語權。
“老夫以為,兖州是使君眼下最好的去處。
” 沒錯,糜竺建議劉備,投靠曹操。
但現在,他們已經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了,劉虞是君,他是臣,即使是萬人之上,身為臣子的大将軍也必須恭謹對待這一人。
這是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也是他身為門閥士族後代,難以跳脫的穹宇。
“臣确實收到洛陽方面的消息,正要向陛下禀報。
” 袁紹将長安朝廷對公孫瓒的任命,告訴了劉虞。
劉虞聽完,不屑道:“哼,涸澤而漁,他公孫瓒的目光也不過如此了。
” 袁紹微微一怔,沒反應過來。
劉虞理了理衣袖,又動了動鼻子,發出一聲不耐煩地鼻息,殿內立刻有宮人小步膝行,給熏爐換上香料。
濃郁的香味彌散在殿內,饒是習慣了貴族做派的袁紹都感覺有些不适。
劉虞卻笑了,聲音沙啞又粗粒,他才四十歲,但兩鬓已經全白了,袁紹看着他,看他抽噎一般發出刺耳的喘息聲,眼神裏閃過一絲憐憫。
劉虞笑得幾乎喘不過氣,好半天才長吐出一口濁氣,恹恹道:“難道不是嗎?你出錢出地,烏桓出馬出力,公孫瓒不過是占個山道,就能從中獲利,五千匹馬,他劫斷的,豈止是利益,更是冀、幽之間合作的可能啊。
” “但,如果沒有曹班的挑撥……” 袁紹始終惦記着曹班。
劉虞冷笑:“曹班不過是順水推舟一把,沒有這诏令,他公孫瓒,難道就會給你寫贊歌了嗎?” 袁紹臉色一黑,劉虞怎麽也看到了檄文?他分明有意将此消息攔下了。
上一個被寫檄文辱罵的董卓,墳頭草都兩尺高了,這不光是面子問題,打仗前出現這種事,很不吉利的好嗎! “大将軍急什麽,公孫瓒會寫,你袁氏門生,難道找不出一個會寫文章的人來?” 這話要在從前,劉虞是絕對說不出口的,但現在看到袁紹不爽,看到這些認識的,不認識的人,相互攻讦,看到天下亂成一鍋粥,他隻覺得食欲大開,心裏快活得不行。
“別總盯着女人看了,他們曹家的事,就讓他們自己解決吧,兄妹相殘,哈——” 劉虞不顧袁紹越來越黑的臉,撫掌狂笑:“今日子弑父,明日父殺子,永遠隻有親人和敵人,才是最了解你的人啊!” ------------------------------------- 初平五年,夏。
劉備離開了自己的任職的平原國,帶着自己的親信部将,再次踏上颠沛流離的生活。
不久前,他的國相府,先後來了三名使者。
公孫瓒的使者從緊臨平原國的渤海郡出發,帶來了他們共同的老師,盧植的親筆書信。
盧植在董卓、王允之亂後,沒有和其他公卿一起,前往天子所在的長安,而是返回家鄉涿郡,重拾舊業,創辦學府,教書育人。
盧植的信中并沒有明确表達公孫瓒拉攏他的意思,隻是說希望他們珍惜同窗之誼,但涿郡在幽州,是公孫瓒的地盤,公孫瓒此舉不言而喻。
長安給予公孫瓒統禦三州的權柄,公孫瓒大軍主力就懸在他的頭頂上,他和長安的盟約,在幽州鐵騎下顯得格外脆弱,面對公孫瓒的大棒加甜棗,劉備當時是動搖了的。
反正自己投靠曹班,公孫瓒背倚曹班,他這也不算背棄舊主不是? 可就在劉備清點了手下兵馬,交代好家人朋友,準備向平原國君辭行時,第二名使者登門造訪。
毫不意外的,是來自冀州邺城的使者。
袁紹的門生更加直接,直接帶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隊,在城郊的時候,差點讓平原國的城防士兵當做了敵人。
解除誤會後,使者告訴劉備,這五百人,和五百匹戰馬,就是袁紹的誠意。
平原國不産馬,劉備有些眼熱,手下武将關羽更是眼冒精光。
于此同時,使者還交給劉備一枚印章。
“陛下擢升使君為青州刺史。
” 劉備心裏當然是不認劉虞這個“僞帝”的。
但那可是刺史印章啊! 袁紹自己做過冀州刺史,樣式肯定是沒錯的,看看這玉,看看這字,這氣派,這…… “大哥!袁紹這厮,是想一石二鳥,既幫他分擔來自渤海郡公孫瓒的壓力,又讓我們和曹班任命的青州刺史馬騰幹起來!大哥莫要上他的當啊!”張飛吹着胡子,在劉備耳邊大聲密謀。
“我知道……”劉備喃喃。
但那可是刺史印章啊! 他沒有立刻答複使者,而是将人留在城內,好吃好喝供着,并讓使者給他三天時間考慮。
但就在這短短三天裏,第三位使者,在平原國都城城門,被守城的士兵攔下。
“來者自稱揚州天子遣使,奉大将軍命令,傳天子诏谕……” 揚州天子,劉繇。
據說是在揚州避難,被袁術手下将領孫策揪了出來,押到壽春,強行送上的皇位。
平原國和揚州并不相鄰,陶謙身死下邳後,曹班和袁術劃江而治,袁術要派使者來,走陸路就必須要經過曹班的地盤,因此隻能是走海路。
也難怪揚州的使者會如此狼狽,還被城門衛當成賊人了。
袁術的使者帶來也是诏書,但比起前兩位,說服力幾乎為零。
揚州的天子任命劉備為徐州刺史。
劉備:…… 我打徐州? 袁術想得倒挺美,劉備打徐州,就必須先打穿青州,有他在北邊攻打青州,袁術就可以專心渡江對付曹班的部将遊樹。
但他也不想想,自己多少人,徐州多少人?他撐死領一封國的兵力,如何對抗背倚朝廷的徐州? 他派使者去找曹操都比找自己現實啊! 哦,什麽?袁術和袁紹是死對頭,曹操是袁紹的盟友,所以袁術沒法去找曹操? 那就是你袁術的問題了。
當然,劉備也沒有苛待這位孤身抵達平原國的勇士,将他安置在了袁紹使者的隔壁。
等待劉備答複的這三天時間裏,公孫瓒的使者磨刀霍霍,袁紹的使者胸有成竹,袁術的使者收拾包袱,随時準備跑路。
三天後,跑路的袁術使者,和同樣跑路的劉備撞了個正着。
張飛砍下使者的頭顱,交給了劉備,劉備将其包好,帶着親信離開平原國。
平原國四面八方都是強敵,實在不宜久留,離開是必然的,可問題是,他去哪兒呢? 新投入他帳下的糜竺為他指明了方向。
糜竺本是徐州富商,因徐州戰亂,避難來到平原國,劉備将其奉為座上賓,糜竺則将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
糜竺的資産在離開徐州境內時,被遊樹的士兵扣押了,但他的門客和僮仆,都跟随他一起來到了平原國,糜竺帶資進組,拿的是原始股,雖是新人,卻有相當分量的話語權。
“老夫以為,兖州是使君眼下最好的去處。
” 沒錯,糜竺建議劉備,投靠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