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暗杀

關燈
    是長安已為此案定論,我們又能如何?再者,九瑩你應當清楚,孝帝此番對于十三州的用意,究竟是為何。

    ” 陸九瑩跽坐于案,端正雙肩,微微颔首後說道:“我喚大人一聲夫子,夫子曾教授《陳政事疏》時,我記得開篇所言,‘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夫子那時問我,若是有朝一日所遇不平之事,是知而不言保全性命還是勇于直谏赤心報國。

    ” 李太守回道:“我還問你,若以翁主之身份何解,庶民之身份又如何。

    ” “我為翁主時定當謹記仁義之心,以庶民先,解庶民苦。

    我若為庶民,要以天子為尊,憂天子之事,勤天子之難。

    ” 陸九瑩眉眼清淺,神态敬畏:“不管我是何種身份,天子與百姓在我的心裡一樣重要。

    百姓的苦受累于天子,那天子的苦來自何處,來自百姓。

    ” 李太守與靜坐的蕭明月,皆有片刻沉默。

     陸九瑩又說:“孝帝提防各州勢力,情有可原。

    天下之大,廟堂之高,我以為帝王英勇神威,如欲平治天下心中自有衡量,所以今日,我想請問夫子同樣的問題,夫子該如何抉擇?” 蕭明月看向李太守,大人身着玄衣,一臉肅穆之色。

     終了,李太守說:“叔向曾問晏子,‘意孰為高行孰為厚’,晏子對‘愛民樂民’,萬不可刻民害民,天子如此,我們亦如此。

    ” 陸九瑩微微松懈,但還是提着氣,她說:“今日攜吾妹前來,确是懇求太守大人為宋氏陳情,爰書所疑可能阻攔不了禦史中丞與廷尉左監,此案所解,系于長安。

    ” “我非诏不能離開楚郡,所以……”李太守看着眼前兩位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小娘子,他垂下眼眸,遂而擡起說道,“那我便上書谏言,哪怕棄了這身衣袍,也要為此案求得一解。

    ” 蕭明月聞言當即起身,她跪在李太守跟前磕了響頭:“謝太守大人,無論結局如何,我都認了。

    ” 陸九瑩微微将氣息斂去。

     *** 郡太守秘密呈書,長安兩位大人雖不知曉但已預料。

     他們于桃夭館所說要等三日後再做處置,并非如此。

     禦史中丞認為行事應當快刀斬亂麻,拖得越久越容易出岔子,至于鎮北侯府,小侯爺若動,那麼長明王與鎮北侯便可被孝帝拿捏罪處。

    他們在楚郡更能直接将人控制,立上一功。

     眼下宋飛鷹與夜奴押在縣衙,倒是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自那晚桃夭館後,蔣承已為禦史中丞的幕僚,他向禦史中丞獻上一計,以宋氏二人越獄之罪,将其斬殺。

    禦史中丞為此承諾,定會借助平陽張氏在都城的人脈和權勢,讓蔣承得到憉城縣縣令一職。

     是夜,宋飛鷹與夜奴被嚴密遮擋帶至城外,蔣承示意吏卒給二人松綁,正當要上演一場逃脫斬殺的把戲時,周圍湧出了衆多盔甲罩身的護衛軍。

     事态突變。

     蔣承認出他們皆是鎮北侯府的人,當即警覺一動,抽了刀劍殺了身後的吏卒,遂而朝現身而出的卿沉說道:“我衙小卒竟敢私放罪人,讓侯府見笑了。

    ” 卿沉看着蔣承面不改色,一氣呵成的動作後,他冷冷出聲:“是你傻,還是當我傻?” 蔣承神态自若,凝視對方:“敢問鎮北侯府埋兵潛伏在此,是窺探縣衙辦案,還是另有圖謀?” “蔣縣丞,你自以為是個聰明人,隻不過你的聰明用在鎮北侯府這裡,當真愚蠢。

    ”卿沉擡起手臂動動指尖,護衛軍便上前拿人。

     蔣承被擒制住雙臂,索性将話挑明:“我是受長安大人之意辦案,小侯爺憑什麼抓我?你們如此忤逆上意,是要反了嗎?” 卿沉拔刀出鞘,指向蔣承:“再多嘴,我現在就殺了你。

    ” *** 鎮北侯府掌控縣衙,趙刺史要求李太守出兵鎮壓,并欲上書訴告小侯爺謀反。

     李太守确實是出兵了,連同長安兩位大人在内的官驿也将其包圍。

     趙刺史怒問:“你是要同鎮北侯府一同反了嗎?” 李太守倒是不慌不忙:“我為郡守本就應當制衡地方勢力,此舉為聖上之意。

    但長安兩位大人未得任何敕令,卻敢以下犯上冒犯鎮北侯府,我更應該要做懲治。

    ” “你……” 李太守拱手說道:“刺史大人審時度勢,應當想得明白。

    ” 這場劍拔弩張的轉局中,當事人蕭明月則另添了一把火。

    陸姩已出面與陸九瑩說清,并将蔣承所意悉數告知,蕭明月聽聞後索性從南市提了一把鐵鐮,沖動之下闖了官驿。

     在鎮北侯府、地方郡守、長安官者三方兵卒争鬥的戰況中,蕭明月将廷尉左監的腿給打斷了。

    而後她受傷被捕,陸九瑩為此出府被金家徹底趕了出來。

     本是能一忍再忍地謀劃,宋飛鷹與夜奴也無礙,衆人不解蕭明月為何獨獨非要打斷廷尉左監的腿。

    隻是那時聽聞,她又是鞭打又是怒罵,一個未出閣的小娘子約莫把天下最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

     就在三方糾纏之時,有一道口谕從長安而來。

     喜歡明月如故請大家收藏:()明月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