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平衡官场

關燈
    乾隆讓劉墉秘密調查完愛新覺羅·弘皙的謀反之後,遵照乾隆旨意,劉墉又将愛新覺羅·弘昌也秘密關押了起來,并以各種方式處理了參與此案的朝中所有官員。

    比如:有借貪污腐敗被殺的,有借故意逼死人命被殺的,有借裡通賣國誅殺的,也有借“反清複明”誅殺的。

     這日早朝,朝堂之上還沒等有人主動上本,乾隆就直接開口問劉墉:“劉墉何在?” 劉墉趕緊出班回道:“臣在!” 乾隆問道:“今日可有本奏?” 劉墉聽了乾隆問話之後立刻回奏:“臣劉墉有本!” 乾隆說道:“有本奏來!” 劉墉陳奏道:“臣聞弘皙、弘昌二位貝勒爺在奉旨回盛京祭祖途中偶感風寒,不治身亡!” 乾隆驚訝道:“難道不能就醫診治麼?” 劉墉回道:“實屬突然,還沒來得及救治就突發身亡了!請陛下恕罪!” 乾隆仰臉歎息道:“此乃朕之過錯,去時應派太醫跟随,可惜了!傳旨,厚葬二位貝勒爺!” 劉墉答道:“遵旨!”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聽到這君臣二位的對奏,驚歎的驚歎、傻眼的傻眼、蒙圈的蒙圈。

    了解内幕的人從此對劉墉唯恐避之而不及。

    和珅是多麼聰明的一個人,聽到劉墉與乾隆的對話,立刻猜出了個七七八八,就知道劉墉的權力遠遠在衆官員之上。

    别看他品級不高、職位卑微,但他掌握着生殺大權,他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此案的結束,也讓劉墉弄明白了一直在外流傳的神秘人物的真相。

    如“林氏三虎”案中的那個神秘人物、江南“黑影會”背後的那個神秘人物、山東“清水教”背後的那個神秘人物,尤其是“清水教”的那個“清”字,劉墉現在明白了,原來這個“清”字就是指大清的原太子胤礽。

     早朝結束後,劉墉剛踏出朝堂,和珅便滿臉堆笑地迎了上來。

    “劉大人,今日這一番對奏,可真是讓下官大開眼界呐!”和珅的聲音裡帶着幾分恭維,眼神卻在劉墉臉上來回打量,試圖探尋更多秘密。

     劉墉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回應道:“和大人過獎了,不過是如實回奏罷了。

    ”他心裡清楚,和珅絕非簡單人物,此番上前套近乎,必然另有目的。

     兩人正說着,遠處走來一位老臣,神色凝重。

    見到劉墉後,猶豫了一下,還是快步上前,拱手道:“劉大人,老夫有一事,想單獨與您相商。

    ”劉墉微微點頭,向和珅告辭,随老臣走到一旁。

     老臣左右張望,确認無人後,壓低聲音說道:“劉大人,此次弘皙、弘昌之事,您手段果決,隻是……這般行事,難免會招來不少怨恨。

    朝中暗流湧動,大人還需多加小心呐。

    ”劉墉心中一暖,拱手謝道:“多謝大人提醒,劉某心中有數。

    ” 回到府中,劉墉剛坐下,管家便匆匆來報:“老爺,府外來了個神秘人,說是有關于‘白蓮教’的重要線索要告知您。

    ”劉墉聞言,立刻起身,随管家來到偏廳。

     隻見廳中站着一個身形消瘦的男子,見劉墉進來,立刻跪地行禮:“劉大人,小人是粘杆處潛伏在‘白蓮教’之中的一個小頭目,如今有重要事情相告。

    ”劉墉示意他起身,沉聲道:“你且說來,有何線索?” 男子咽了咽口水,說道:“小人聽聞,‘清水教’雖表面上被大人打壓,但仍有殘餘勢力歸附到‘白蓮教’,在暗中謀劃。

    他們似乎在尋找一件神秘之物,據說得到此物,便能号令江湖,甚至威脅到朝廷。

    ” 劉墉眉頭緊皺,追問道:“可知那神秘之物是什麼?現在何處?”男子搖了搖頭:“小人實在不知,隻知道他們最近在湖南一帶活動頻繁。

    ” 劉墉沉思片刻,吩咐管家賞了男子一些銀子,讓他回去繼續留意。

    待男子離開後,劉墉在廳中來回踱步,心中隐隐不安。

    他深知,“清水教”雖已暫時告一段落,但“白蓮教”背後的陰謀或許才剛剛開始。

     第二日,劉墉進宮面聖,将昨晚得到的消息告知乾隆。

    乾隆聽後,臉色陰沉:“這些亂黨,真是賊心不死!劉墉,此事就交由你全權處理,務必将殘餘勢力一網打盡,那神秘之物也絕不能落入他們手中。

    ”劉墉領命,心中暗暗發誓,定要保大清江山穩固,不負聖恩。

     從皇宮出來,劉墉馬不停蹄地開始部署。

    他一面派人前往湖南暗中查探,一面在京城悄然戒備,以防敵人聲東擊西。

    一場新的較量,悄然拉開帷幕,而劉墉,已然站在了這場風暴的中心,準備迎接未知的挑戰。

     乾隆四十三年四月的一天,京城的天還未破曉,吏部衙門裡亮起幾盞昏黃的燈。

    劉墉坐在案前,眉頭微蹙,翻閱着堆積如山的文書。

    這時,小吏匆匆走進來,神色緊張。

     一個員外郎來到劉墉書案前說道:“劉大人,這是各地新舉薦上來的人才名錄,還有今科進士的铨選資料,尚書大人讓您先過目。

    ” 劉墉放下手中筆,接過名冊,目光掃過名字說道:“嗯,我知道了。

    此次選拔關乎朝廷用人,容不得半點馬虎。

    想當初唐朝吏部左侍郎參與‘身、言、書、判’铨選環節,咱如今也定要秉持公正,為朝廷選出棟梁之才。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員外郎說:“大人說得是,小的告退,不打擾大人審閱了。

    ” 劉墉說:“去吧,有什麼事随時來報。

    ” 幾日後的吏部大堂,各地舉薦的人才和新科進士們依次站在堂下,劉墉端坐在一側,身旁是吏部尚書永貴。

     劉墉用犀利的眼神看向其中一位今科進士問:“你且說說,若治理一方,遇災荒當如何?” 這位進士思索片刻說道:“回大人,當開倉放糧,安撫百姓,組織生産自救。

    ” 劉墉微微點頭:“嗯,想法不錯,隻是實施起來還需諸多考量。

    ”然後看向另一位進士問道:“那你呢,對當下吏治有何看法?” 這位進士緊張地說道:“大人,學生認為當下吏治應嚴抓貪污腐敗,賞罰分明,讓真正有才能的人得以施展。

    ” 劉墉說道:“說得倒也在理,不過具體如何落實,還需深思。

    尚書大人,您覺得這些考生如何?” 吏部尚書永貴捋了捋胡須:“嗯,看起來都有些見識,不過還得再考察考察。

    ” 劉墉帶領屬官日夜查閱官員政績資料,微服出京考察後,這天劉墉滿臉疲憊地回到衙門,找到尚書永貴。

     劉墉說道:“永貴大人,此次京察大計,發現不少問題。

    有的官員屍位素餐,有的卻實幹有為,我們須依據他們的表現,公正地提出獎懲、升遷或降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