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年猪
關燈
小
中
大
子冬天戴的一種很保溫的帽子,裡面鑲有棉花,上面繡上豬頭,這樣帽子更為保暖,看起來還非常美觀。
我的大松能一站一站的扶着其他東西移步了。
見了大人也咿咿呀呀地打招呼。
屠宰場就設在堰塘邊的湯竈旁,湯竈就是專門宰豬用的,湯毛的竈具,這是大石頭壘的,裡面放有一大鍋燒上一大鍋開水,将殺完的豬扔在鍋裡面,拔掉豬身上的毛。
湯豬是很講究的,特别是水溫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水溫高了,會把皮燙掉,水溫低了又不掉毛,有經驗的屠工很會掌握水溫的,全憑經驗調節水溫,他們不用溫度計,全憑手感調節溫度。
湯豬水的溫度最好是三把半。
什麼是三把半呢?三把半就是把手放進水裡,放三下再多半下,再放就受不了了,這時的水溫最适合湯豬。
這樣刮豬毛又快又好。
豬毛扒幹淨後就把豬挂在架子上,專門屠工分割豬肉,産隊殺了五頭豬,一頭上交國家其餘四頭全部分給本隊社員。
有豬肉分,大家可高興了,可以打牙祭了。
各家各戶的豬也開始宰殺了,俗稱殺年豬,生産隊有40來戶人家,一戶一頭豬,都集中在這一天宰殺。
湯豬,燒開水是要用柴火的,各家各戶也就背了一背簍柴火。
湯誰家的豬就用誰家的柴!殺豬場選在堰塘邊,主要就是水源好,取水隻有五米地。
這樣用水就非常方便。
殺年豬的場面很是熱鬧,家家趕來自己養了一年的大肥豬,将會成為美食,别提有多高興了,由于各家養豬的生長日期不同,喂養的飼料不同,所以有大有小,有肥有瘦。
肥大的有300多斤,瘦小的也就100多斤。
快過年了家家都得吃肉,所以都趕來殺年豬,家裡養的豬一半交國家,一半自己吃,割肉時分大邊和小邊,大半邊自家吃,小半邊低于市價交給國家食品站專供城市戶口的人食用。
如果家裡想吃整豬,那就要毛豬證才行,所謂毛豬證就是食品站的毛豬收購證明,怎麼取得毛豬收購證明呢?隻有你向食品站賣了一頭毛豬,就可以取得毛豬證。
比如張三養了兩頭肥豬,賣了一頭給國家,取得毛豬證,另外一頭就完全可以自家食用,毛豬證交給屠工保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殺完年豬,豬肉背回家,就要進行分割處理,然而進行臘肉制作,這是川人千百年來的傳統做法,臘肉可以長時間保存儲藏,當時無電無冰箱,做臘肉也就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制作臘肉就少不了腌肉的過程,腌肉就需要食用鹽,鹽的用量直接影響臘肉成品的好壞,鹽用多了臘肉齁鹹,鹽用少了,肉會變質變壞。
一般腌肉的鹽用量為七錢(35克),一公斤豬肉用70克食鹽腌制。
一整頭豬十多斤鹽就夠了。
豬肉背回家放在案闆上,全部分割成大小三到5斤左右,一塊一塊的,豬頭是豬頭,豬腳是豬腳,豬腿是豬腿,排骨是排骨,在豬肉完全冷卻後,就用腌肉的桶腌肉,腌肉的桶一般都是大木桶,有一米高,直徑一米,人們也叫它大黃桶,大黃桶,平時家裡殺豬的時候也是用來燙豬的,這時候腌肉他又用派上了用場。
先在冷卻好的肉塊上抹好鹽,整塊肉全部抹上裡裡外外,将抹好鹽的肉塊一塊一塊的放在大桶裡,堆碼起來,然後蓋上塑料布或者蓋上木桶蓋子。
在桶裡面腌上七天左右後取出用水把肉洗淨晾幹,再用柏樹葉枝煙熏火燎兩天左右,臘肉就算做好了。
挂在安全處就可以随時食用了。
這是四川傳統臘肉的制作流程。
現在講究環保,好多腌後就不熏了,直接晾好就行了,隻是口味有些差異。
臘肉的基本食法: 臘肉炒蒜苗或臘肉炒青椒 ①取四川臘肉一塊洗淨,放入冷水鍋中,開始加熱煮20至30分鐘,②備蒜苗洗淨切斷,菜籽油,生姜末,豆鼓,③将煮好的臘肉切成3毫米厚薄片,菜籽油放入鍋中燒熱将姜末,蒜苗,豆鼓放入油中炒香,倒入切好的臘肉翻炒幾下即可裝盤食用。
這種臘肉醇香,油而不膩。
是上等下酒菜! ②臘肉炒青椒方法同上。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
我的大松能一站一站的扶着其他東西移步了。
見了大人也咿咿呀呀地打招呼。
屠宰場就設在堰塘邊的湯竈旁,湯竈就是專門宰豬用的,湯毛的竈具,這是大石頭壘的,裡面放有一大鍋燒上一大鍋開水,将殺完的豬扔在鍋裡面,拔掉豬身上的毛。
湯豬是很講究的,特别是水溫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水溫高了,會把皮燙掉,水溫低了又不掉毛,有經驗的屠工很會掌握水溫的,全憑經驗調節水溫,他們不用溫度計,全憑手感調節溫度。
湯豬水的溫度最好是三把半。
什麼是三把半呢?三把半就是把手放進水裡,放三下再多半下,再放就受不了了,這時的水溫最适合湯豬。
這樣刮豬毛又快又好。
豬毛扒幹淨後就把豬挂在架子上,專門屠工分割豬肉,産隊殺了五頭豬,一頭上交國家其餘四頭全部分給本隊社員。
有豬肉分,大家可高興了,可以打牙祭了。
各家各戶的豬也開始宰殺了,俗稱殺年豬,生産隊有40來戶人家,一戶一頭豬,都集中在這一天宰殺。
湯豬,燒開水是要用柴火的,各家各戶也就背了一背簍柴火。
湯誰家的豬就用誰家的柴!殺豬場選在堰塘邊,主要就是水源好,取水隻有五米地。
這樣用水就非常方便。
殺年豬的場面很是熱鬧,家家趕來自己養了一年的大肥豬,将會成為美食,别提有多高興了,由于各家養豬的生長日期不同,喂養的飼料不同,所以有大有小,有肥有瘦。
肥大的有300多斤,瘦小的也就100多斤。
快過年了家家都得吃肉,所以都趕來殺年豬,家裡養的豬一半交國家,一半自己吃,割肉時分大邊和小邊,大半邊自家吃,小半邊低于市價交給國家食品站專供城市戶口的人食用。
如果家裡想吃整豬,那就要毛豬證才行,所謂毛豬證就是食品站的毛豬收購證明,怎麼取得毛豬收購證明呢?隻有你向食品站賣了一頭毛豬,就可以取得毛豬證。
比如張三養了兩頭肥豬,賣了一頭給國家,取得毛豬證,另外一頭就完全可以自家食用,毛豬證交給屠工保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殺完年豬,豬肉背回家,就要進行分割處理,然而進行臘肉制作,這是川人千百年來的傳統做法,臘肉可以長時間保存儲藏,當時無電無冰箱,做臘肉也就是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制作臘肉就少不了腌肉的過程,腌肉就需要食用鹽,鹽的用量直接影響臘肉成品的好壞,鹽用多了臘肉齁鹹,鹽用少了,肉會變質變壞。
一般腌肉的鹽用量為七錢(35克),一公斤豬肉用70克食鹽腌制。
一整頭豬十多斤鹽就夠了。
豬肉背回家放在案闆上,全部分割成大小三到5斤左右,一塊一塊的,豬頭是豬頭,豬腳是豬腳,豬腿是豬腿,排骨是排骨,在豬肉完全冷卻後,就用腌肉的桶腌肉,腌肉的桶一般都是大木桶,有一米高,直徑一米,人們也叫它大黃桶,大黃桶,平時家裡殺豬的時候也是用來燙豬的,這時候腌肉他又用派上了用場。
先在冷卻好的肉塊上抹好鹽,整塊肉全部抹上裡裡外外,将抹好鹽的肉塊一塊一塊的放在大桶裡,堆碼起來,然後蓋上塑料布或者蓋上木桶蓋子。
在桶裡面腌上七天左右後取出用水把肉洗淨晾幹,再用柏樹葉枝煙熏火燎兩天左右,臘肉就算做好了。
挂在安全處就可以随時食用了。
這是四川傳統臘肉的制作流程。
現在講究環保,好多腌後就不熏了,直接晾好就行了,隻是口味有些差異。
臘肉的基本食法: 臘肉炒蒜苗或臘肉炒青椒 ①取四川臘肉一塊洗淨,放入冷水鍋中,開始加熱煮20至30分鐘,②備蒜苗洗淨切斷,菜籽油,生姜末,豆鼓,③将煮好的臘肉切成3毫米厚薄片,菜籽油放入鍋中燒熱将姜末,蒜苗,豆鼓放入油中炒香,倒入切好的臘肉翻炒幾下即可裝盤食用。
這種臘肉醇香,油而不膩。
是上等下酒菜! ②臘肉炒青椒方法同上。
喜歡金色華年請大家收藏:()金色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