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有衣有食就当知足解释六

關燈
    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衣食無憂是人們對生活的最基本追求,但幾乎所有人在衣食得到滿足後,便會奢取更多的東西,明末清初有一首詩歌《解人頤》,其中内容将人心的欲壑難填描述的淋漓盡緻: 終日奔波隻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俱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

     槽頭扣了騾和馬,歎無官職被人欺。

     做了皇帝求仙術,更想登天跨鶴飛。

     若要世人心裡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保羅這樣告誡提摩太:“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隻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 這句話雖然用字不多,但卻将“有衣有食就當知足”的理由解釋地入木三分。

     首先,“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

     關于這個理論,任何一個時代和任何一位有識之士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約伯曾經就說:“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歸回。

    ”辛尼加(Seneca)說得更加精辟:“你離開世界的時候帶走的,不能多過進來的時候帶來的。

    ”希臘詩選中也有話說:“我是赤身來到世上,也是赤身下入地底。

    ”西班牙諺語這樣說:“壽衣沒有口袋。

    ”另有辛浦森這樣說:“人聚積的一切皆算是行李性質,到死後進入征收卡的時候,除了他最真的人格以外,全部行李都要留下。

    ”所以,人生一世,有衣有食本身已經是極大的擁有,而且這兩樣又是生命得已持續的最基本條件。

     其次,信仰是否虔誠,不由物質的多寡來決定 有人以敬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