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關燈
小
中
大
書信,正在仔細查看。
“存山,把李矛叫來。
” 在旁邊研磨的存山得到命令,答了一聲“是”,就快速出去了。
秦墨把剛剛看完的書信燒掉,在一片火焰中,眼神變得凜冽而又冷漠。
嚴允探來的消息和他預想的差不多,一切都和上一世對上了,朝廷還是派了監軍,就是這個他曾經認為公正嚴明的監軍,讓他栽了一個大大的跟頭,這個大跟頭栽得太疼,甚至讓他搭上了性命。
李矛進來時,正看到自家将軍神色肅然,平日裏和煦的面龐像結了一層寒霜,冷冽地讓人不敢靠近。
李矛從未見過将軍如此嚴峻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問道:“将軍……” 秦墨看向他,沉聲道:“朝廷派來的都監兩天後應該就會到麻城,來涼山也是這幾天的事,我知道你手下有幾個探察經驗十分豐富,你派兩個最得力的,仔細看着他這一路上有什麽動作,有什麽異常立馬來報。
” "是!"李矛聽出事情的緊急,凜然答道。
領命後,他還是把心中疑惑問了出來:"将軍,聽說這次朝廷派來的都監是有名的清流派大理寺卿沈大人,他會有什麽問題?" 秦墨一雙黑眸掃過來,他神色未變,唇邊卻挂了一抹嘲弄的笑意。
“清流派?”秦墨譏諷道,“不過徒有虛名吧。
” 前世,就是這個所謂“清流派之首”沈清言,聽從太子的吩咐,偷偷仿造了那些書信,誣陷秦墨和敵國互通書信,沈清言打着清流的名派,讓朝廷那些大臣更加深信不疑。
其實對于秦墨來說,自證清白很簡單,但是,若是上面那個人都想讓他死,再多的自證都顯得那麽可笑又可悲。
李矛走後,秦墨又拿出一封書信,上面是那個他再熟悉不過的字——璟。
這幾個月,時璟一直把從皇宮探尋的消息飛鴿傳書過來。
在時璟的探察中,秦墨終于弄清楚了上一世未曾明白的一些事情。
為何寧國侯世代忠臣良将,從不參與黨争,而這一代的寧國侯卻如此擁護太子一黨,竟毫不避諱。
時璟前段時間來信,說探查出皇後與寧國侯的陳年往事,兩人年輕時曾經有過一段旖旎之情,後來迫于無奈,皇後入宮為妃,兩人便不了了之。
但是兩人的聯系卻從未間斷,更讓人駭然的是,時璟還查出來,皇後在貴為皇妃之後竟和寧國侯暗通款曲,私相授受。
秦墨曾猜想太子是皇後與寧國侯所出,以至于寧國侯才如此擁護太子一黨,但是,秦墨看完手中書信後,才發現自己想錯了,他錯估了後宮女人的狠毒心計。
雖然太子貴為儲君,但是皇上并不喜歡這個兒子,後宮随時還能再出現個皇子,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皇後不惜将寧國侯拉扯進來。
太子确實是皇上所親生,隻是皇後編造出謊言來騙寧國侯,說太子是他的兒子,寧國侯許是太過沉浸于這段感情之中,對皇後的話深信不疑。
現如今,有了寧國侯府這個穩固的靠山,太子繼承大統是闆子上釘釘之事,唯一的皇子——賢妃的兒子還在襁褓之中,對太子而言沒有任何威脅,那如今為何對一個已經貶成都尉的他緊緊相逼,趕盡殺絕? 秦墨盯着信中最後一句話,“皇後憂心之事,隻有一件,隻恐那淑妃遺孤……” 秦墨的手有些顫抖,他盯着淑妃兩個字,神思恍惚。
淑妃?這個人對于他來說太過遙遠,太過模糊。
他隻知道淑妃是梁飛白的妹妹,老鎮國公唯一的女兒。
小時候,他聽過祖母給他講過,曾經淑妃梁寧兒寵冠六宮,盛極一時,甚至被封為皇貴妃,堪比皇後,可是她下場卻格外的凄慘。
二十四年前,皇後查出來她與侍衛私通,皇帝一怒之下便将她打入冷宮,彼時梁寧兒已經懷有六個月身孕,在那寒風凜冽的冬夜,臨盆之際隻有一個小小的丫鬟在身邊,就這樣,尊貴一時的貴妃在那破敗的冷宮之中難産而亡,孩子也慘死腹中。
從始至終,皇上都未曾去看望一眼,帝王薄情,可見一斑。
而在外征戰的鎮國公對于此事卻毫無所知,皇宮上下沒人敢提起此事,就在鎮國公一家回朝之日,他們才得知淑妃死訊,鎮國公一夜白頭,淑妃哥哥顧飛白聽聞妹妹噩耗,不信自己的妹妹會做出私通這樣的事情,在得知消息的當夜,他氣憤地夜闖皇宮。
可是,最終,再大的怨也被皇帝的一句話給擋了回來,人死如燈滅,真相也早已被掩埋。
為了遠離京城這個心傷地,顧飛白辭了禁衛軍統領的官職,遠赴涼山跟随父親守衛邊疆。
秦墨曾經還對祖母說,鎮國公失去了女兒,就沒想過找皇上要個說法呢! “對啊,怎麽不去說?”他還記得祖母晦暗的神色,有着他看不懂的悲涼,“你看,顧統領去問了,又有什麽用呢?” 那個時候,秦墨隻當成一個故事聽,他父母還健在,整個童年過得無憂無慮。
而現在,他卻發現,曾經的幸福也都是撿來的,他的親生母親,淑妃,在他出生那一刻就死了。
秦墨将書信折起,才發現自己眼眶早已濕潤。
上天給他重新活一次的機會,可能就是讓他探尋真相吧,即使他早有所感,但是真正探查出來,他又痛苦難當。
這個真相來得那麽遲,又那麽殘酷。
他望向涼山主營帳的方向,站起身來。
存山端着早膳進來,正看見秦墨起身準備向外走。
“将軍?” “我去梁将軍那一趟。
” 說罷,腳步已經踏出了營帳。
“存山,把李矛叫來。
” 在旁邊研磨的存山得到命令,答了一聲“是”,就快速出去了。
秦墨把剛剛看完的書信燒掉,在一片火焰中,眼神變得凜冽而又冷漠。
嚴允探來的消息和他預想的差不多,一切都和上一世對上了,朝廷還是派了監軍,就是這個他曾經認為公正嚴明的監軍,讓他栽了一個大大的跟頭,這個大跟頭栽得太疼,甚至讓他搭上了性命。
李矛進來時,正看到自家将軍神色肅然,平日裏和煦的面龐像結了一層寒霜,冷冽地讓人不敢靠近。
李矛從未見過将軍如此嚴峻的神色,小心翼翼地問道:“将軍……” 秦墨看向他,沉聲道:“朝廷派來的都監兩天後應該就會到麻城,來涼山也是這幾天的事,我知道你手下有幾個探察經驗十分豐富,你派兩個最得力的,仔細看着他這一路上有什麽動作,有什麽異常立馬來報。
” "是!"李矛聽出事情的緊急,凜然答道。
領命後,他還是把心中疑惑問了出來:"将軍,聽說這次朝廷派來的都監是有名的清流派大理寺卿沈大人,他會有什麽問題?" 秦墨一雙黑眸掃過來,他神色未變,唇邊卻挂了一抹嘲弄的笑意。
“清流派?”秦墨譏諷道,“不過徒有虛名吧。
” 前世,就是這個所謂“清流派之首”沈清言,聽從太子的吩咐,偷偷仿造了那些書信,誣陷秦墨和敵國互通書信,沈清言打着清流的名派,讓朝廷那些大臣更加深信不疑。
其實對于秦墨來說,自證清白很簡單,但是,若是上面那個人都想讓他死,再多的自證都顯得那麽可笑又可悲。
李矛走後,秦墨又拿出一封書信,上面是那個他再熟悉不過的字——璟。
這幾個月,時璟一直把從皇宮探尋的消息飛鴿傳書過來。
在時璟的探察中,秦墨終于弄清楚了上一世未曾明白的一些事情。
為何寧國侯世代忠臣良将,從不參與黨争,而這一代的寧國侯卻如此擁護太子一黨,竟毫不避諱。
時璟前段時間來信,說探查出皇後與寧國侯的陳年往事,兩人年輕時曾經有過一段旖旎之情,後來迫于無奈,皇後入宮為妃,兩人便不了了之。
但是兩人的聯系卻從未間斷,更讓人駭然的是,時璟還查出來,皇後在貴為皇妃之後竟和寧國侯暗通款曲,私相授受。
秦墨曾猜想太子是皇後與寧國侯所出,以至于寧國侯才如此擁護太子一黨,但是,秦墨看完手中書信後,才發現自己想錯了,他錯估了後宮女人的狠毒心計。
雖然太子貴為儲君,但是皇上并不喜歡這個兒子,後宮随時還能再出現個皇子,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皇後不惜将寧國侯拉扯進來。
太子确實是皇上所親生,隻是皇後編造出謊言來騙寧國侯,說太子是他的兒子,寧國侯許是太過沉浸于這段感情之中,對皇後的話深信不疑。
現如今,有了寧國侯府這個穩固的靠山,太子繼承大統是闆子上釘釘之事,唯一的皇子——賢妃的兒子還在襁褓之中,對太子而言沒有任何威脅,那如今為何對一個已經貶成都尉的他緊緊相逼,趕盡殺絕? 秦墨盯着信中最後一句話,“皇後憂心之事,隻有一件,隻恐那淑妃遺孤……” 秦墨的手有些顫抖,他盯着淑妃兩個字,神思恍惚。
淑妃?這個人對于他來說太過遙遠,太過模糊。
他隻知道淑妃是梁飛白的妹妹,老鎮國公唯一的女兒。
小時候,他聽過祖母給他講過,曾經淑妃梁寧兒寵冠六宮,盛極一時,甚至被封為皇貴妃,堪比皇後,可是她下場卻格外的凄慘。
二十四年前,皇後查出來她與侍衛私通,皇帝一怒之下便将她打入冷宮,彼時梁寧兒已經懷有六個月身孕,在那寒風凜冽的冬夜,臨盆之際隻有一個小小的丫鬟在身邊,就這樣,尊貴一時的貴妃在那破敗的冷宮之中難産而亡,孩子也慘死腹中。
從始至終,皇上都未曾去看望一眼,帝王薄情,可見一斑。
而在外征戰的鎮國公對于此事卻毫無所知,皇宮上下沒人敢提起此事,就在鎮國公一家回朝之日,他們才得知淑妃死訊,鎮國公一夜白頭,淑妃哥哥顧飛白聽聞妹妹噩耗,不信自己的妹妹會做出私通這樣的事情,在得知消息的當夜,他氣憤地夜闖皇宮。
可是,最終,再大的怨也被皇帝的一句話給擋了回來,人死如燈滅,真相也早已被掩埋。
為了遠離京城這個心傷地,顧飛白辭了禁衛軍統領的官職,遠赴涼山跟随父親守衛邊疆。
秦墨曾經還對祖母說,鎮國公失去了女兒,就沒想過找皇上要個說法呢! “對啊,怎麽不去說?”他還記得祖母晦暗的神色,有着他看不懂的悲涼,“你看,顧統領去問了,又有什麽用呢?” 那個時候,秦墨隻當成一個故事聽,他父母還健在,整個童年過得無憂無慮。
而現在,他卻發現,曾經的幸福也都是撿來的,他的親生母親,淑妃,在他出生那一刻就死了。
秦墨将書信折起,才發現自己眼眶早已濕潤。
上天給他重新活一次的機會,可能就是讓他探尋真相吧,即使他早有所感,但是真正探查出來,他又痛苦難當。
這個真相來得那麽遲,又那麽殘酷。
他望向涼山主營帳的方向,站起身來。
存山端着早膳進來,正看見秦墨起身準備向外走。
“将軍?” “我去梁将軍那一趟。
” 說罷,腳步已經踏出了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