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皈依三宝(2)
關燈
小
中
大
就不要做了?你既然皈依佛,至誠皈依了佛,你就不要再去皈依天神,其他的……你能夠說出來的:三太子、五府千歲、萬應公、大爺伯、土地公……,就不要再去皈依其他,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還沒有解脫嘛,他們怎麼可能幫助我們解脫?他們都還在三界當中輪回呀,還要受苦啊。
所以我們昨天已經分析過,為什麼要皈依佛的原因跟理由都講了、講得很清楚了。
那我們既然确定佛是我們真實唯一的皈依處的話,那我們皈依佛之後,就不要再皈依其他。
可是很多師兄問:“那我的家人他拜媽祖啊、他拜土地公啊,如果我的父母是拜這個,或者是我的好朋友是拜這個,他硬要拉我去,我要不要跟他一起拜拜?”要不要一起拜拜?要不要跟他一起拜?還是在外面,“不要!我是佛教徒,你進去就好,我在外面等你”,不曉得我爸爸媽媽會不會生氣哦?我們要不要恒順衆生,跟他一起進去拜?要?燒紙錢就燒紙錢嘛,看要燒什麼都可以,這樣算不算皈依其他天神?還是民間信仰?我進去拜拜算不算?我拜土地公算不算我皈依土地公?不算嘛,隻是拜拜而已,沒有皈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皈依跟拜拜要搞清楚。
所以不是你皈依三寶之後,其他都沒有放在眼裡,然後把所有的神都得罪光了,這樣也不太好吧?關系也要打好嘛,對不對?所以我們皈依佛了之後,不要再皈依其他就好了,你可以恒順衆生跟他拿香拜拜,沒有關系,我們問訊就好了,不要頂禮,問訊就好。
我們看到佛像是三頂禮,我們看到民間信仰不用三頂禮,你就合掌或者是問訊這樣就可以,跟他打個招呼,把關系打好,也不要得罪他。
那些神明沒有得罪,我們的父母親人也沒有得罪,大家皆大歡喜,和平相處。
那他們也不會排斥說“你皈依了之後,你這佛教徒好奇怪哦,我們去哪裡,你都不要去這樣子”,所以也不好。
所以我們隻要觀念弄清楚,我們不再去皈依其他就可以了。
這是第一個不應該做的。
那皈依法之後呢,我們就不要再生起傷害衆生的念頭或者是行為,這一點跟剛剛那個傳承是一樣的,遠離損害心,不要再生起任何傷害衆生的念頭跟行為,要慢慢地斷除,因為學習佛的大悲心的關系,這是皈依法了之後,就不要再生起傷害衆生的念頭跟行為。
皈依僧了之後,就不要和不相信三寶,毀謗三寶的人來往、做朋友、還有在一起。
那這會不會得罪人啊?也不會,我們心裡很清楚就好了,暫時遠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剛剛皈依,我們對佛法的正知見還沒有建立,那信心也不夠,(如果)我們常常跟他在一起,因為他不相信三寶嘛,他可能會講一些懷疑,讓我們喪失信心的那些言論或者是行為,因為我們的正知見不夠,信心也不夠,所以會很容易受到他的影響而退失對三寶的信心。
而且,雖然我們沒有毀謗三寶,可是因為他常常在你面前毀謗,我們就變成會共同造下毀謗三寶的共業。
所謂的共業,就是你沒有造,可是你跟這個人在一起,他造什麼,你都有一分共業,所以就變成說,我們雖然沒有造,可是因為相處的關系,經常來往的關系,所以他不信三寶跟毀謗三寶的這個業,我們都要承擔一分。
所以我們隻能暫時選擇遠離,等我們對三寶有信心,有堅固的信心,他怎麼講我們都不會懷疑了,都不會受影響,不會受他邪知邪見的影響,那這個時候我們才回過頭來度他,告訴他什麼是正确的佛法。
所以我們的心并沒有真正的棄舍他,而是暫時不要受到他的影響,等自己修好了之後,再回來度他。
這是三件事情,皈依之後不要做的。
三件事情應該要做的,就是我們皈依佛了之後,對所有的佛像它就是代表佛,所以我們看到一切的佛像都應該生起恭敬心,就好像見到佛一樣。
佛像就是佛的代表啊,所以不管它是泥塑的、木雕的、還是畫的,我們都不要任意地批評或者是毀謗。
有一些意見說“這個佛像好像畫得不太好看,這個塑的佛像好像頭太大、比例不對、很醜啊……什麼的”,就不要任意的批評,因為它就代表佛。
我們也不要把它放在那個…,可能找不到地方供,所以你就随便放一下,讓它吹風啊、淋雨啊,或者是蒙上了很多的灰塵在上面啊,這個都是不恭敬佛的表現。
所以我們會把它供在清淨的地方,每天不忘供養。
有一些比較值錢的,像古董佛像啊。
如果家裡有比較值錢的佛像的話,如果說最近不太景氣,需要變賣一些或者是典當,哇!這個很值錢,拿到當鋪去,或者是把它當作抵押品,看可以抵押多少錢,先拿來用,這個都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是有商業行為,有販賣的嫌疑,所以我們絕對不可以販賣三寶,不可以販賣佛像!不可以販賣經典!不可以販賣三寶!三寶隻能夠适合來結緣,但是不能夠有商業行為,我們不能利用三寶來賺錢,然後養活自己,利用三寶來過生活,這樣是不恰當的。
因為三寶是讓我們衆生開發法身慧命的,幫助衆生解脫、開悟成佛的,所以我們就不适合把祂當作商品來買賣,這就是對佛像還有法寶的一種恭敬心的表現。
所以我們看到佛像來講的話,就好像看到佛一樣,反正生起恭敬心、不任意的批評、不随便的丢棄。
像台灣有很多被丢棄的土地公或者那些神明,因為不靈驗就把它丢棄了,這個實際上也不太好;更何況是佛像,所以我們一定要很恭敬地把它供養起來。
自己用不到、太多的就跟人家結緣嘛,讓别人來供養也很好啊。
所以不會因為佛像太多就随便放,這邊放一尊、那邊放一尊,随便堆這樣子,是不太恰當的。
這是皈依佛之後,應該要這樣來生起恭敬心,對一切的佛像來說的話,就好像見到佛一樣的恭敬。
皈依法之後,對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也是要生起恭敬心。
就是一句偈,隻有四句,一句偈這麼短的這樣一小個紙片,我們也不可以随便把它丢棄,因為那個就是法寶嘛。
所以法寶我們也是不适合來當作抵押品,或者是典當,把它拿去當了;因為這個可能是絕版的書,有人跟你談價錢,說你這個絕版的書拿來給我印,然後我給你多少錢,千萬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不可以把它當作商品來買賣,所以不能販賣經典。
也同樣的不可以把它随便的放在風會吹到、雨會淋到、還有蒙上很多灰塵的地方。
想說我那個床底下還有一個空間,所以我所有的法寶就全部堆在床底下,每天睡在上面,這樣不曉得有沒有佛光普照?有沒有加持力?因為有時候房間比較小,空間比較狹窄,那法寶越來越多,結緣的法寶越來越多,不曉得怎麼辦,他就随便堆,走廊也堆一點,到處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經典的地方就一定有護法神,因為護法他的誓願就是護持佛法,所以有經典的地方一定有護法,所以千萬不要随便放:夫妻的房間不适合放經典。
想說我放在床頭,晚上睡下來,或者有空躺下來看,既可以休息又可以看佛經,也蠻會利用時間的;客廳也放一本,想說我看電視看累了來翻一翻;廁所也放一本,看起來好像很利用時間,好像很精進,因為随時都不忘拿經典起來看,可是他放的位置不是很恰當。
所以夫妻房不要放、卧房不要放、廁所不要放,不要亂放,一定要好好把它恭敬地供起來。
你要看的時候,把它請下來,先去洗手,最好是焚香,如果有點香的習慣,有壇城的話,你去燃香,把手洗幹淨,然後很恭敬地把它請下來看。
看到一半,有電話了,然後就一丢,趕快去接電話,按門鈴,趕快去開門,或者是我看累了,就給它放在那裡,就攤在那邊,然後我就去做我的事情了,這個都是不恰當的!要把它合起來,不能打折!不能折說我現在看到這一頁把它打一個折,不可以!要用像這樣子黏的(便條紙),你黏上去不會傷害到它,黏上去,随時可以拿起來,它又不會掉。
你如果是夾一張的話,你一翻它會掉下來,所以用黏的比較恰當,我都是用黏的。
你看到哪裡就夾着,你不看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把它合起來,最好是把它放回原來清淨的、高的地方,不要随便就給它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有喝的、有吃的,什麼統統都有,就全部雜放在一起。
還有的人是家裡有鞋櫃,說要把它供在上面,所以他鞋櫃的最上面就是放經書,下面放鞋子,鞋櫃是一格一格的,下面放鞋子,上面供經書,我有放在高處,然後很恭敬,這樣也是不可以。
所以我們不可以跟鞋子、襪子放在一起,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也不可以在上面跨越,像家裡有小孩子的,你放在那邊,他就那邊玩來玩去,在上面跨來跨去,這樣也是不恰當的,這都是不恭敬法的表現。
我們這一世為什麼這麼愚癡?它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過去對法還有法師,說法的法師,對一切的法寶跟說法的法師不恭敬的關系,所以這一世才會感得愚癡的果報。
那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原因的話,從現在開始,就要對法還有法師生起恭敬心,我們這個愚癡的業因就能慢慢慢慢地盡除,而智慧會早一點開發。
這是有關皈依法寶之後,要這樣來學習。
皈依僧寶之後,對一切現出家相的出家人都要恭敬。
不管他是南傳的、北傳的、顯教的、密教的,不管他修學什麼法門,跟我同不同一個法門,同不同一個宗派,都要至誠的恭敬,絕對不要輕視毀謗,做任何的批評,對出家人。
這個就是皈依僧寶之後,我們要這樣子來學習。
剛好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
(師頌,衆師兄跟頌)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喜歡季鳳文牧師二請大家收藏:()季鳳文牧師二
所以我們昨天已經分析過,為什麼要皈依佛的原因跟理由都講了、講得很清楚了。
那我們既然确定佛是我們真實唯一的皈依處的話,那我們皈依佛之後,就不要再皈依其他。
可是很多師兄問:“那我的家人他拜媽祖啊、他拜土地公啊,如果我的父母是拜這個,或者是我的好朋友是拜這個,他硬要拉我去,我要不要跟他一起拜拜?”要不要一起拜拜?要不要跟他一起拜?還是在外面,“不要!我是佛教徒,你進去就好,我在外面等你”,不曉得我爸爸媽媽會不會生氣哦?我們要不要恒順衆生,跟他一起進去拜?要?燒紙錢就燒紙錢嘛,看要燒什麼都可以,這樣算不算皈依其他天神?還是民間信仰?我進去拜拜算不算?我拜土地公算不算我皈依土地公?不算嘛,隻是拜拜而已,沒有皈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皈依跟拜拜要搞清楚。
所以不是你皈依三寶之後,其他都沒有放在眼裡,然後把所有的神都得罪光了,這樣也不太好吧?關系也要打好嘛,對不對?所以我們皈依佛了之後,不要再皈依其他就好了,你可以恒順衆生跟他拿香拜拜,沒有關系,我們問訊就好了,不要頂禮,問訊就好。
我們看到佛像是三頂禮,我們看到民間信仰不用三頂禮,你就合掌或者是問訊這樣就可以,跟他打個招呼,把關系打好,也不要得罪他。
那些神明沒有得罪,我們的父母親人也沒有得罪,大家皆大歡喜,和平相處。
那他們也不會排斥說“你皈依了之後,你這佛教徒好奇怪哦,我們去哪裡,你都不要去這樣子”,所以也不好。
所以我們隻要觀念弄清楚,我們不再去皈依其他就可以了。
這是第一個不應該做的。
那皈依法之後呢,我們就不要再生起傷害衆生的念頭或者是行為,這一點跟剛剛那個傳承是一樣的,遠離損害心,不要再生起任何傷害衆生的念頭跟行為,要慢慢地斷除,因為學習佛的大悲心的關系,這是皈依法了之後,就不要再生起傷害衆生的念頭跟行為。
皈依僧了之後,就不要和不相信三寶,毀謗三寶的人來往、做朋友、還有在一起。
那這會不會得罪人啊?也不會,我們心裡很清楚就好了,暫時遠離,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剛剛皈依,我們對佛法的正知見還沒有建立,那信心也不夠,(如果)我們常常跟他在一起,因為他不相信三寶嘛,他可能會講一些懷疑,讓我們喪失信心的那些言論或者是行為,因為我們的正知見不夠,信心也不夠,所以會很容易受到他的影響而退失對三寶的信心。
而且,雖然我們沒有毀謗三寶,可是因為他常常在你面前毀謗,我們就變成會共同造下毀謗三寶的共業。
所謂的共業,就是你沒有造,可是你跟這個人在一起,他造什麼,你都有一分共業,所以就變成說,我們雖然沒有造,可是因為相處的關系,經常來往的關系,所以他不信三寶跟毀謗三寶的這個業,我們都要承擔一分。
所以我們隻能暫時選擇遠離,等我們對三寶有信心,有堅固的信心,他怎麼講我們都不會懷疑了,都不會受影響,不會受他邪知邪見的影響,那這個時候我們才回過頭來度他,告訴他什麼是正确的佛法。
所以我們的心并沒有真正的棄舍他,而是暫時不要受到他的影響,等自己修好了之後,再回來度他。
這是三件事情,皈依之後不要做的。
三件事情應該要做的,就是我們皈依佛了之後,對所有的佛像它就是代表佛,所以我們看到一切的佛像都應該生起恭敬心,就好像見到佛一樣。
佛像就是佛的代表啊,所以不管它是泥塑的、木雕的、還是畫的,我們都不要任意地批評或者是毀謗。
有一些意見說“這個佛像好像畫得不太好看,這個塑的佛像好像頭太大、比例不對、很醜啊……什麼的”,就不要任意的批評,因為它就代表佛。
我們也不要把它放在那個…,可能找不到地方供,所以你就随便放一下,讓它吹風啊、淋雨啊,或者是蒙上了很多的灰塵在上面啊,這個都是不恭敬佛的表現。
所以我們會把它供在清淨的地方,每天不忘供養。
有一些比較值錢的,像古董佛像啊。
如果家裡有比較值錢的佛像的話,如果說最近不太景氣,需要變賣一些或者是典當,哇!這個很值錢,拿到當鋪去,或者是把它當作抵押品,看可以抵押多少錢,先拿來用,這個都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是有商業行為,有販賣的嫌疑,所以我們絕對不可以販賣三寶,不可以販賣佛像!不可以販賣經典!不可以販賣三寶!三寶隻能夠适合來結緣,但是不能夠有商業行為,我們不能利用三寶來賺錢,然後養活自己,利用三寶來過生活,這樣是不恰當的。
因為三寶是讓我們衆生開發法身慧命的,幫助衆生解脫、開悟成佛的,所以我們就不适合把祂當作商品來買賣,這就是對佛像還有法寶的一種恭敬心的表現。
所以我們看到佛像來講的話,就好像看到佛一樣,反正生起恭敬心、不任意的批評、不随便的丢棄。
像台灣有很多被丢棄的土地公或者那些神明,因為不靈驗就把它丢棄了,這個實際上也不太好;更何況是佛像,所以我們一定要很恭敬地把它供養起來。
自己用不到、太多的就跟人家結緣嘛,讓别人來供養也很好啊。
所以不會因為佛像太多就随便放,這邊放一尊、那邊放一尊,随便堆這樣子,是不太恰當的。
這是皈依佛之後,應該要這樣來生起恭敬心,對一切的佛像來說的話,就好像見到佛一樣的恭敬。
皈依法之後,對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也是要生起恭敬心。
就是一句偈,隻有四句,一句偈這麼短的這樣一小個紙片,我們也不可以随便把它丢棄,因為那個就是法寶嘛。
所以法寶我們也是不适合來當作抵押品,或者是典當,把它拿去當了;因為這個可能是絕版的書,有人跟你談價錢,說你這個絕版的書拿來給我印,然後我給你多少錢,千萬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不可以把它當作商品來買賣,所以不能販賣經典。
也同樣的不可以把它随便的放在風會吹到、雨會淋到、還有蒙上很多灰塵的地方。
想說我那個床底下還有一個空間,所以我所有的法寶就全部堆在床底下,每天睡在上面,這樣不曉得有沒有佛光普照?有沒有加持力?因為有時候房間比較小,空間比較狹窄,那法寶越來越多,結緣的法寶越來越多,不曉得怎麼辦,他就随便堆,走廊也堆一點,到處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經典的地方就一定有護法神,因為護法他的誓願就是護持佛法,所以有經典的地方一定有護法,所以千萬不要随便放:夫妻的房間不适合放經典。
想說我放在床頭,晚上睡下來,或者有空躺下來看,既可以休息又可以看佛經,也蠻會利用時間的;客廳也放一本,想說我看電視看累了來翻一翻;廁所也放一本,看起來好像很利用時間,好像很精進,因為随時都不忘拿經典起來看,可是他放的位置不是很恰當。
所以夫妻房不要放、卧房不要放、廁所不要放,不要亂放,一定要好好把它恭敬地供起來。
你要看的時候,把它請下來,先去洗手,最好是焚香,如果有點香的習慣,有壇城的話,你去燃香,把手洗幹淨,然後很恭敬地把它請下來看。
看到一半,有電話了,然後就一丢,趕快去接電話,按門鈴,趕快去開門,或者是我看累了,就給它放在那裡,就攤在那邊,然後我就去做我的事情了,這個都是不恰當的!要把它合起來,不能打折!不能折說我現在看到這一頁把它打一個折,不可以!要用像這樣子黏的(便條紙),你黏上去不會傷害到它,黏上去,随時可以拿起來,它又不會掉。
你如果是夾一張的話,你一翻它會掉下來,所以用黏的比較恰當,我都是用黏的。
你看到哪裡就夾着,你不看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把它合起來,最好是把它放回原來清淨的、高的地方,不要随便就給它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有喝的、有吃的,什麼統統都有,就全部雜放在一起。
還有的人是家裡有鞋櫃,說要把它供在上面,所以他鞋櫃的最上面就是放經書,下面放鞋子,鞋櫃是一格一格的,下面放鞋子,上面供經書,我有放在高處,然後很恭敬,這樣也是不可以。
所以我們不可以跟鞋子、襪子放在一起,這些都是要注意的。
也不可以在上面跨越,像家裡有小孩子的,你放在那邊,他就那邊玩來玩去,在上面跨來跨去,這樣也是不恰當的,這都是不恭敬法的表現。
我們這一世為什麼這麼愚癡?它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過去對法還有法師,說法的法師,對一切的法寶跟說法的法師不恭敬的關系,所以這一世才會感得愚癡的果報。
那我們現在知道這個原因的話,從現在開始,就要對法還有法師生起恭敬心,我們這個愚癡的業因就能慢慢慢慢地盡除,而智慧會早一點開發。
這是有關皈依法寶之後,要這樣來學習。
皈依僧寶之後,對一切現出家相的出家人都要恭敬。
不管他是南傳的、北傳的、顯教的、密教的,不管他修學什麼法門,跟我同不同一個法門,同不同一個宗派,都要至誠的恭敬,絕對不要輕視毀謗,做任何的批評,對出家人。
這個就是皈依僧寶之後,我們要這樣子來學習。
剛好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
(師頌,衆師兄跟頌)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喜歡季鳳文牧師二請大家收藏:()季鳳文牧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