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老板不给工资,我应该怎么办

關燈
    老闆不給工資,我應該怎麼辦 開篇的小故事 有一個人去飯館吃飯。

    他問店員先點了一份燒餅,店員應和一聲,下去端了一盤燒餅,放到客人面前。

     客人看了看眼前的燒餅,歎了口氣,說:不好意思,店家,我脾胃不好,實在是沒有胃口,我看燒餅和餃子價格一樣,您能不能把燒餅換成餃子? 店員看這燒餅一口沒動,就答應下來,把燒餅撤下,換了盤餃子端上來。

     客人對這盤餃子倒是很有胃口,動起筷子,把餃子吃了個精光。

    吃完餃子站起身就要走。

     店員趕緊攔下,說:您是不是還沒付錢結賬呀? 客人問:結賬?結什麼賬? 店員說:您剛剛吃的那盤餃子呀? 客人一仰臉:我那個餃子不是用燒餅換的嗎? 店員很納悶,說:那燒餅您也沒給錢呀? 客人又問:那燒餅我吃了嗎? 店員一琢磨,說:沒吃啊 客人更來勁了:沒吃我給什麼錢! 說完客人大搖大擺地從店裡走了。

     最近有朋友問我,自己在一個基督徒老闆手下工作,周圍人也有很多都是圈内人,他喜歡這種工作氛圍,但對自己堪堪幾k的薪水和977(早九點晚七點,每周工作七天,非重大節慶不放假)的假勤很不滿意。

    他試圖和老闆談,但老闆既不同意漲薪也不同意每個月固定放一天假。

    同時,當他與公司裡老闆的親戚發生沖突時,老闆會用彼此寬恕等勸勉來和稀泥。

    這讓他感到困惑——自己應該繼續在這裡做下去嗎? 這讓我想起來另外一個紫妹的故事。

    她在名校畢業後準備去某個知名的圈内文化産品公司上班,結果在談薪酬時卻收到一幅對聯:新員工不可能有工資拿,老員工可能沒有工資拿。

     圖片 對于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我覺得要解決的不是假勤的問題,而是家禽的問題。

    對于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我倒覺得去這家公司工作,可以解決該紫妹家徒四壁的問題——在這裡工作一段時間,她慢慢就租不起房,隻能去天橋底下蓋小被為生,如此一來自然不會家徒四壁了。

     我開篇為什麼要講那個笑話?因為真的有一部分圈内老闆,你和他談錢他就和你談感情,你和他聊感情,他又告訴你生意的事情不涉及感情。

    接下來我就要談談這個問題。

     兩個國(無法展開版) 馬丁路德有一個着名的“兩國論”,分清了世俗與非世俗的兩個國度。

    人們同時生活在兩個國度下,同時受到兩個國度的律法管轄,卻不能混淆之。

     什麼是混淆呢?我舉個例子:教皇用樹齡的名義号召人們對德國某地區發動戰争,這是不合适的;德國皇帝為了反抗教皇而用刀劍逼農民離開天主教,這也是不合适的。

    世俗與非世俗兩者決不能混淆。

     我換個說法,今天下午,你的父親餓了,他打算找個地方吃點飯。

    那麼作為兒女,你是給他錢并且指出樓下隆江豬腳飯的位置呢,還是打開一本書,給他讀點鼓舞人心的話作為精神食糧?你難道分不清楚哪個事情是屬于哪個領域嗎? 接下來我們談談工作。

     有的人會說,工作使人得到錘煉,對樹齡大有好處,超長時間的工作和極低的薪酬更是催逼人生發出忍耐和愛心。

     我會說,小子,你說的不錯,在你的這種理念下,人的确是能得到更多錘煉。

    一般多勞多得的員工不過是要在工作中克服自己的懶惰,而多勞少得甚至不得的人不僅能得到前者的鍛煉,甚至還有額外的功課——在下班後路過蔬菜店的時候,他總要努力對抗自己的罪性,這樣他才不至于偷走一些爛白菜葉子回家煮湯果腹。

    何等美好的祝福!我盼望你小子也能常常過上這樣的生活,得到如此美好的錘煉。

     人們汗流浃背,方能糊口。

    連糊口都做不到的情況下,你要人家堅守這個崗位上繼續汗流浃背,我看你是在胡說。

     什麼是糊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