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榨油

關燈
    生産隊剛剛分完一條豬,大家也過過肉瘾,回鍋肉,紅燒肉,炖肉,粉蒸肉,自己怎麼喜歡吃就怎麼吃,快到年底了,也辛苦了一年。

     今年收成還不錯,所以生活也不能虧了自己,川北粉蒸肉,香味飄宇宙。

    說起川北粉蒸肉,筆者嘴裡就流口水,垂涎欲滴。

    先說一說川北粉蒸肉的做法,粉蒸肉(又叫炸肉)味道香美,油而不膩,是營養豐富的一道美食,在七十年代,他不單單是食品,準确的說他還是補品。

     川北粉蒸肉的具體做法: 五花肉500,糯米粉200克,胡椒粉少量,鹽巴适量,十三香,味精,紅苕兩斤(可多可少)。

     ①将五花肉洗淨切片,七八厘米長,四五毫米厚,用料酒<白酒也行>,加上姜絲碼味<腌制>20分鐘待用, ②将糯米粉,胡椒粉,鹽巴,味精,十三香和均勻,待用 ③将碼好味的五花肉放入糯米香料粉中裹粉,越厚越好, ④将洗淨的紅苕放入蒸籠,沒有蒸籠放鍋底也行,現在有電飯煲更方便, ⑤将裹好粉的五花肉鋪在紅苕上,剩下的糯米粉可以完全倒蓋在肉上面,蓋好,開始燒火蒸肉,(沒蒸籠的,下邊倒一點開水,低于紅苕的位置)。

     水開後蒸20分鐘即可食 用,軟香可口,對身體大補。

     這段時間好事連連,隊長決定把倉庫的菜籽拿去榨油,榨完油分給社員,倉庫賣給國家賣了兩千斤,生産隊留了兩千斤,留的就是給社員們的福利,今年菜籽豐收,倉庫留得最多。

    由二十多個社員挑到公社農機站榨油,全自動榨油機,全速開動,工作人員很驚訝,“快過年了,你們還有油菜籽,”“我們隊一直很忙,壓倒倉底了,這前幾天才發現,發現晚了就壞了”隊長忙說,當時油料作物很緊張,生産隊有多少,國家訂購多少,全賣給糧站社員吃什麼?隊長們也就多了個心眼,反正交油菜籽與其他隊比較一下,上下差不了多少就行了,把成色不怎麼好的全賣給糧站,實在不順眼的,花八分錢就把它變漂亮了,神仙也不知道是怎弄的,所以我們生産隊的油菜籽是最漂亮的,獲得糧站工作人員的誇獎。

    過去将近半個世紀,現在解迷一下油菜籽舊貌換新顔的流程,及操作方法(當故事聽可以,嚴禁模仿)。

    生産隊将油菜籽曬幹後進行篩選分級,一二級交糧站好價錢,三級品基本沒人要又榨不出油,扔了怪可惜,又智多星想出辦法,給次品菜籽上色,這智多星就是和大松爸爸管糧食的夥伴,平時注意不少,也挺機靈。

    當然次品油菜籽不是很多,整個隊也就三四百斤,主要是天氣原因造成的,表面有點黴變,出油率低,沒有賣相,不得以想到了染色。

    花了8分錢買了兩包墨粉,挑了兩桶井水加入黑粉,染色劑就兌出來了,将曬幹的油菜籽放入染色劑中攪拌撈出曬幹即可,這一下給次品油菜籽華麗轉身,身價穩居價首。

    這件事生産隊内部還表揚了兩位管理員,每人獎勵一包香煙,天平牌兩毛線,皆大歡喜。

     榨油坊的工作人員也不多說,心知肚明,開足馬立隻管榨油,這年尾榨油除了糧站有,這生産隊來榨這麼多油還是頭一次。

    下午三點多,榨油圓滿結束,隊長給幾位工作人員一人一瓶香油,這黃燦燦的,香氣四溢,工作人員高興得不得了,表示感謝。

    在收加工費時,生産隊就撿了大便宜,木身該150元,由于送了幾瓶油,就給了點柴油錢,當時柴油2角7每斤,反正就付了50元加工費,大家都有福利,關系又進了一步。

     社員們高高興興挑油回家,油餅留給生産隊飼養員喂豬,菜籽油人均分配,還真不少,人均分了四斤,生産隊留一點做儲備糧油(老規矩),大松家分了30斤菜籽油,這一下過年不缺油了。

    全隊人高興得不得了,分油的場面可熱鬧了,全隊有四十多戶,人們提着各種容器來分油,當時沒有塑料桶,也沒塑科盆,一是市場上沒有,二是沒有閑錢消費,隻是各單位偶爾看見有塑料制品,還是供應的,有指标或憑票,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

     當時裝油的容器,大多都是油罐,一般能裝5到10斤,油罐就是陶瓷制品,經濟實惠,物美價廉,一個罐子幾角錢,弱點就是易碎,經不起外力碰撞,一不小心就碎,名負其實的易碎品。

    油罐造型各異,顔色多種多樣,有的油罐傳承幾百年,還有不少是明清時期傳承下來的,油罐,老百姓儲存食用油的罐子,冬天裝豬油,夏天裝菜籽油。

    一般放在固定地方,而且比較隐蔽,所以能保存幾代人甚至幾百年,也相當于傳家寶,有景德鎮的,有哥窯,宜春紫砂壺也有,到了百姓手裡基本都是油罐,無論哥窯弟窯,能裝食用油最重要!分完油,都快到晚上七點了。

     川北人有個習慣,無論是豬油還是植物油都要煉油後裝油罐保存,這是一傳統,煉過的油經過高溫裡面水份全除掉,這個便于儲存,延長儲存時間,這個方法至今還在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松媽媽煉油,就準備一盆面糊,切上前幾天隊裡分的豬肉,放上香料,待油溫七成熱,就開始下炸鍋,這種炸制品川北叫做蘇肉,口感好,很香,油而不膩。

    既可以幹吃,也可以煮蘇肉湯吃,兩種吃法各有千秋!也容易儲存,特别是在那個沒有冰箱的年代。

     冬月初,大雪前幾天,生産隊把其餘準備出欄的豬也按計劃宰了,全部分給社員,人均分了十多斤,今年生産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