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观音岩记
關燈
小
中
大
除夕,一九七七農曆最後一天。
一大早,人們就起來收收拾拾,過大年,早餐就比較簡單,中午才是大餐。
大松媽媽和奶奶在廚房裡忙裡忙外,一個燒鍋,一個轉竈,配合得相當默契,頭天晚上已準好了一些準備,今天主要燒幾個菜就可以了,九點過後,大松爸爸和大松先去敬拜先人,端上刀頭,美酒,香焟錢紙,去先人墳頭逐一祭拜,并默默許下心願,然後燃放一挂鞭炮,當時的西充鞭炮廠,2毛錢一封,一百響,聲音大很清脆。
祭祖完畢,回家吃飯,也就是團年飯,先燃放一串鞭炮,預示開始團年了,到了中午十一點,整:個太平壩乃至川北地區,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表示過大年了,團年了,回家吃飯了。
鞭炮響過,就是團年飯,都是自己家人沒外人,喝酒吃肉,嬉笑顔開,其樂無窮,自家人吃飯,相互祝福,也不勸酒,一頓團年飯,也就半小時,其樂融融,意義重大,傳承了中國千年的傳統文化。
午飯沒有人打擾,一切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午飯後,貼春聯,貼門神,開始迎新春,挂上大紅對聯,年味兒就更加的濃,有了新年的味道。
上聯:春風化雨山山翠 下聯:旗開得勝處處春 橫批:春風如意 上聯:大地流金萬事通 下聯:冬去春來萬象新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東風化雨山山翠 下聯:政策歸心處處春 橫批:春風化雨 柱子上的春聯 上聯:一年好景随春到 下聯:四化宏圖與日新 上聯:門迎四季平安福 下聯:戶納八方富貴财 加上中國傳統大紅春聯,有鞭炮聲的伴奏,這年味兒十足的濃。
公社廣播站也不間斷的播放歡快音樂,鞭炮的硫磺味混在一起,這就是正宗的中國新年。
下午貼完春聯,大松爸爸和大松帶上弟弟去外面轉一轉,後山上是觀音岩,有幾百年的曆史,傳說這觀音岩是一民間大戶人家捐錢捐糧曆時五年打造的。
那是北宋年間,營山具安固場有一大富人家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這大富人家叫黃員外,家庭殷實,富甲一方,有稻田面積八百挑,相當于半個村莊那麼大,家有長工短工,租戶有一百多人,黃員外也是個慈善家,經常救濟一些窮人,雖然是一大戶人家,從來不欺軟怕硬,做人講原則,做事講良心,賺錢有方法,時機一成熟有大膽出手,黃員外是一個聰明的富人,從不放過賺錢的機會,十年時間,從十挑田發展到八百桃田,也不完全靠運氣,他一定善于經營,能力特别強,結婚多年才育有一子,象這種有錢有糧的主,本應該子女繞膝,可他就是生育力不強,不知道是黃員外的問題還是他老婆張氏的問題,對種莊稼他們家八百挑就是現在也是大戶,對種莊稼他們很在行,可是造小人總有那麼點力不從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十二歲那樣,他和張氏終于生下一乖巧的兒子,大擺酒席,熱鬧三天,殺豬斬羊,紅燈高挂,喜慶貴子誕生。
長工短工,也免費吃三天酒宴,飯管飽,酒管夠,桌上滿滿當當十二碗,八葷四素,勝過過年。
由于八月出生,收割稻子的季節,取名秋生。
秋生命好,生下來就口中含有金鑰匙,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富二代。
黃員外和張氏從小對秋生很溺愛,含在口裡怕化了,抓在手裡怕破了,大富人家也有專人伺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就是真實的 秋生。
秋生長到5歲時,黃員外就請了教書先生,望子成龍心切,進行拔苗助長似的教育,巜詩經》巜唐詩》,巜四書》《五經》,統統的給安排上,這教書先生也夠累的,不但要教孩子讀與寫,還要秋生能背誦,中間意思可以不明白,但必須讀音準确,字正腔圓,教書先生一囗川東北口音,為了掙員外這月奉二兩文銀,還自己去學習了北宋官話,倒還有模有樣,不知道底細的還以為員外請了一名京籍教師,當然王員外也是好面子的,對外也就是說花高價請了一位學識淵博的高人,學識淵博不淵博普通人也不懂,但拿腔作調的官話真還能唬人。
很快就傳出了黃員外京城請高人為自己兒子教文識字的故事,黃員外聽後心裡也是受用。
幾本書翻來複去的教,字天天練,筆墨紙硯管夠,當時綠水地方小作坊造紙的很多,都知道黃員外用紙量大,大家想盡辦法象黃員外家兜售,小作坊之間為這一大客戶也想辦法競争,首先降價,黃員外可不差錢,不是降價都能行的,首先要求質量好的紙,自己就一個兒子,不能虧待,用什麼都得是好的,當時造的紙大都是黃黃的,不象現在的紙雪白。
小作坊的老闆也得改進生産工藝和制作方法,這也為當時的造紙工藝升級改造做了貢獻,白色紙自然貴一倍,黃員外也不差錢,至于買誰的,黃員外精着呢,都買。
一是不得罪人,買誰的都是給錢,讓小作坊都能生存下去,不能一家獨大,造紙商升級改造也是花成本的,增加了漂白流程,增加了藍綻(闆蘭根為原料),所以紙的質量有很大的飛躍。
秋生長到八九歲,能識文斷字,書寫也很流利,本來家庭富有比同齡孩子個頭大不少。
黃員外還重金聘請了青城山的一青道人來指導孩子。
秋生被黃員外折騰得很苦,小孩子精力旺盛,很快就适應了,武術,醫術,都得學習,為了培養有用之才,黃員外還真舍得下注。
秋生也不負衆望,在十五歲那年通過縣試考取了秀才,黃員外沒有白花銀子,秋生還真有出息,員外心情大好,大擺宴席三天,周圍鄰居都來慶賀,一睹青年才俊的風采。
十五歲,身高六尺,體重130斤,肌肉分明,劍眉星目,英氣逼人。
人人都誇員外兒子能幹聰明,能書能寫,能文能武,還會一些醫道。
秋生十八歲那年,經充分準備,計劃去阆中參加鄉試,過完春節離鄉試的時間很近了,秋生也讀書至深更半夜,早點拿功名,了卻父母之心願,挑燈夜戰,聞雞起舞來形容秋生一點也不為過,綠水到阆中步行也就三天的路程,綠水到永樂,樂興溪,長溝,太平壩,高橋壩,金子山,方州(金城),觀音井,阆中府,步行三四天,發财人家有辦法,隻要有銀子,一路滑杆接送,有點象現在的順風快遞,一站轉一站,轉運方式,接力賽,一兩天就可到達,自已不走别人走。
财主有腳不走路,銀錢無腳走千家。
黃員外為兒子做好路書,準備充分,在家過完二月二(龍擡頭)計劃二月初三出發,初二晚上氣象突變,秋生在亭子裡背書,此時雷聲大作,風雨交加,開春響驚雷也挺正常,不足為奇,不知哪個劇本搞錯了,一個大閃電一個炸雷就在秋生所在的亭子炸響了,把正在背書的秋生擊中了,仆人和家人急忙趕來,一看不省人事,趕快去我郎中,那時沒有110也沒120,做事全靠腿,管家安排家丁飛毛腿去找附近着名的郎中,半個時辰後,郎中來了,看了看,摸了脈,人是熱的,心跳脈搏己經停止,心電圖一條直線,郎中搖搖頭“我也無回天之力”提着藥簍就溜了,晦氣來看一個斷氣的,郎中最忌諱這種情況。
黃員外兩口子蒙了,中年得子,晚年遭此不幸之刧,命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趕快準備後事,搭沒靈堂,請來高僧超度。
計劃超度兩天,兩天後安
一大早,人們就起來收收拾拾,過大年,早餐就比較簡單,中午才是大餐。
大松媽媽和奶奶在廚房裡忙裡忙外,一個燒鍋,一個轉竈,配合得相當默契,頭天晚上已準好了一些準備,今天主要燒幾個菜就可以了,九點過後,大松爸爸和大松先去敬拜先人,端上刀頭,美酒,香焟錢紙,去先人墳頭逐一祭拜,并默默許下心願,然後燃放一挂鞭炮,當時的西充鞭炮廠,2毛錢一封,一百響,聲音大很清脆。
祭祖完畢,回家吃飯,也就是團年飯,先燃放一串鞭炮,預示開始團年了,到了中午十一點,整:個太平壩乃至川北地區,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表示過大年了,團年了,回家吃飯了。
鞭炮響過,就是團年飯,都是自己家人沒外人,喝酒吃肉,嬉笑顔開,其樂無窮,自家人吃飯,相互祝福,也不勸酒,一頓團年飯,也就半小時,其樂融融,意義重大,傳承了中國千年的傳統文化。
午飯沒有人打擾,一切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午飯後,貼春聯,貼門神,開始迎新春,挂上大紅對聯,年味兒就更加的濃,有了新年的味道。
上聯:春風化雨山山翠 下聯:旗開得勝處處春 橫批:春風如意 上聯:大地流金萬事通 下聯:冬去春來萬象新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東風化雨山山翠 下聯:政策歸心處處春 橫批:春風化雨 柱子上的春聯 上聯:一年好景随春到 下聯:四化宏圖與日新 上聯:門迎四季平安福 下聯:戶納八方富貴财 加上中國傳統大紅春聯,有鞭炮聲的伴奏,這年味兒十足的濃。
公社廣播站也不間斷的播放歡快音樂,鞭炮的硫磺味混在一起,這就是正宗的中國新年。
下午貼完春聯,大松爸爸和大松帶上弟弟去外面轉一轉,後山上是觀音岩,有幾百年的曆史,傳說這觀音岩是一民間大戶人家捐錢捐糧曆時五年打造的。
那是北宋年間,營山具安固場有一大富人家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這大富人家叫黃員外,家庭殷實,富甲一方,有稻田面積八百挑,相當于半個村莊那麼大,家有長工短工,租戶有一百多人,黃員外也是個慈善家,經常救濟一些窮人,雖然是一大戶人家,從來不欺軟怕硬,做人講原則,做事講良心,賺錢有方法,時機一成熟有大膽出手,黃員外是一個聰明的富人,從不放過賺錢的機會,十年時間,從十挑田發展到八百桃田,也不完全靠運氣,他一定善于經營,能力特别強,結婚多年才育有一子,象這種有錢有糧的主,本應該子女繞膝,可他就是生育力不強,不知道是黃員外的問題還是他老婆張氏的問題,對種莊稼他們家八百挑就是現在也是大戶,對種莊稼他們很在行,可是造小人總有那麼點力不從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十二歲那樣,他和張氏終于生下一乖巧的兒子,大擺酒席,熱鬧三天,殺豬斬羊,紅燈高挂,喜慶貴子誕生。
長工短工,也免費吃三天酒宴,飯管飽,酒管夠,桌上滿滿當當十二碗,八葷四素,勝過過年。
由于八月出生,收割稻子的季節,取名秋生。
秋生命好,生下來就口中含有金鑰匙,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富二代。
黃員外和張氏從小對秋生很溺愛,含在口裡怕化了,抓在手裡怕破了,大富人家也有專人伺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就是真實的 秋生。
秋生長到5歲時,黃員外就請了教書先生,望子成龍心切,進行拔苗助長似的教育,巜詩經》巜唐詩》,巜四書》《五經》,統統的給安排上,這教書先生也夠累的,不但要教孩子讀與寫,還要秋生能背誦,中間意思可以不明白,但必須讀音準确,字正腔圓,教書先生一囗川東北口音,為了掙員外這月奉二兩文銀,還自己去學習了北宋官話,倒還有模有樣,不知道底細的還以為員外請了一名京籍教師,當然王員外也是好面子的,對外也就是說花高價請了一位學識淵博的高人,學識淵博不淵博普通人也不懂,但拿腔作調的官話真還能唬人。
很快就傳出了黃員外京城請高人為自己兒子教文識字的故事,黃員外聽後心裡也是受用。
幾本書翻來複去的教,字天天練,筆墨紙硯管夠,當時綠水地方小作坊造紙的很多,都知道黃員外用紙量大,大家想盡辦法象黃員外家兜售,小作坊之間為這一大客戶也想辦法競争,首先降價,黃員外可不差錢,不是降價都能行的,首先要求質量好的紙,自己就一個兒子,不能虧待,用什麼都得是好的,當時造的紙大都是黃黃的,不象現在的紙雪白。
小作坊的老闆也得改進生産工藝和制作方法,這也為當時的造紙工藝升級改造做了貢獻,白色紙自然貴一倍,黃員外也不差錢,至于買誰的,黃員外精着呢,都買。
一是不得罪人,買誰的都是給錢,讓小作坊都能生存下去,不能一家獨大,造紙商升級改造也是花成本的,增加了漂白流程,增加了藍綻(闆蘭根為原料),所以紙的質量有很大的飛躍。
秋生長到八九歲,能識文斷字,書寫也很流利,本來家庭富有比同齡孩子個頭大不少。
黃員外還重金聘請了青城山的一青道人來指導孩子。
秋生被黃員外折騰得很苦,小孩子精力旺盛,很快就适應了,武術,醫術,都得學習,為了培養有用之才,黃員外還真舍得下注。
秋生也不負衆望,在十五歲那年通過縣試考取了秀才,黃員外沒有白花銀子,秋生還真有出息,員外心情大好,大擺宴席三天,周圍鄰居都來慶賀,一睹青年才俊的風采。
十五歲,身高六尺,體重130斤,肌肉分明,劍眉星目,英氣逼人。
人人都誇員外兒子能幹聰明,能書能寫,能文能武,還會一些醫道。
秋生十八歲那年,經充分準備,計劃去阆中參加鄉試,過完春節離鄉試的時間很近了,秋生也讀書至深更半夜,早點拿功名,了卻父母之心願,挑燈夜戰,聞雞起舞來形容秋生一點也不為過,綠水到阆中步行也就三天的路程,綠水到永樂,樂興溪,長溝,太平壩,高橋壩,金子山,方州(金城),觀音井,阆中府,步行三四天,發财人家有辦法,隻要有銀子,一路滑杆接送,有點象現在的順風快遞,一站轉一站,轉運方式,接力賽,一兩天就可到達,自已不走别人走。
财主有腳不走路,銀錢無腳走千家。
黃員外為兒子做好路書,準備充分,在家過完二月二(龍擡頭)計劃二月初三出發,初二晚上氣象突變,秋生在亭子裡背書,此時雷聲大作,風雨交加,開春響驚雷也挺正常,不足為奇,不知哪個劇本搞錯了,一個大閃電一個炸雷就在秋生所在的亭子炸響了,把正在背書的秋生擊中了,仆人和家人急忙趕來,一看不省人事,趕快去我郎中,那時沒有110也沒120,做事全靠腿,管家安排家丁飛毛腿去找附近着名的郎中,半個時辰後,郎中來了,看了看,摸了脈,人是熱的,心跳脈搏己經停止,心電圖一條直線,郎中搖搖頭“我也無回天之力”提着藥簍就溜了,晦氣來看一個斷氣的,郎中最忌諱這種情況。
黃員外兩口子蒙了,中年得子,晚年遭此不幸之刧,命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趕快準備後事,搭沒靈堂,請來高僧超度。
計劃超度兩天,兩天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