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咱们就在这住吧

關燈
    個村子走去了,學強大爺奔第二個村子去了。

    俺爹說,那咱們也走,咱們上第三個村子。

    走吧,楊大哥,你到那村頭,你還看堆。

     天熱呀,六月的天。

    正是小麥收獲的季節。

    按着正常的生活,像去年,我們正在家裡田間收割俺家的小麥呢。

    那揮鐮收割着屬于自己的小麥,雖說汗也不停地噗哒噗哒地向外留着。

    可那中午還有晚上,有過水的手擀面等着呢,那是何等的快樂呀。

     “哎,他娘,這就要進村了,你就走這條街吧,我給你說呀,你進了村,進了人家的家,一定要嘴甜點,多叫人家點啥呀。

    你抱着四孩子,你不僅不離的,就依孩子的口氣,說,你大娘,你嬸子,你奶。

    給俺孩子點吃的吧。

    等着人家給你拿吃的了,你千萬不要接了人家給的東西就走啊。

    ”俺爹給俺娘說道。

     “哎呀,知道,知道啊。

    不用你告訴呀。

    ”俺娘說着聲音就顫抖了,俺娘的眼淚都流出來了。

     俺娘流淚了。

    俺爹看了,心裡也很難過。

    但作為一家之主還得硬扛着。

    俺轉身對俺大哥,二哥說道:“老大呀,你是咱家大孩子呀,你得給我把老二帶好呀,讓他學會找米要飯的本事呀。

    ” “要飯,還得學本事?這算是什麼本事呀?爹,你看人家河南這裡的小孩,像我這麼大的,像我大哥這麼大的,一天,吃完了飯,高高興興地,都背着書包上學了。

    那才是學本事呢,将來能建設國家。

    我這是學的啥呀?屈膝,下跪,磕頭,作揖。

    大爺,大娘,叔叔,嬸子的叫着。

    煩死了。

    ”老二說道。

     “别胡說呀,你再胡說亂說,我就打你了。

    這是國家的事,國家要修水庫,要治理黃河,家裡的房子都倒出來,給國家了,不過,這也不是咱自己。

    咱要相信國家,國家早晚能給咱安排個地方得。

    咱這樣找着米,等着呗。

    ”俺爹說道。

     “等着,一天天,到處乞求,哀求,吃人家的殘湯剩飯,我都有兩個多月,睡覺沒脫衣裳了,我身上淨是大虱子虮子了,我身上都叫虱子虮子咬爛了。

    ”二哥說着就哭了。

     “别哭别哭了。

    虱子虮子,哪天的,哪天的我找個晌午頭兒,有空的時候,我給你抓一抓。

    要不行,哪天,我和你大哥,上哪找點幹柴火,生一堆火,給你把衣裳好好烤烤,熏一熏,把你衣裳的虱子虮子都烤死,熏死。

    ”俺爹說道。

     俺爹一頓說服,二哥笑了。

     “哎呀,快走吧,咱娘都走了,咱娘還抱着四弟弟呢,都去找米去了。

    學着點吧。

    順應時代吧。

    别像咱那個大爺了,認死理,當犟種,前年,放着魏灣政府書記不當,最後成了右派了,國家幹部當不成,回家了。

    ”大哥說着,就拽二哥走了。

     哥倆,大哥這回叫二哥挎着那鬥子,大哥拎着那根柳木棍子。

    往西走,快步,來到了一趟街,到了一家,看大門關着,就用手敲門,敲門沒人來開門,二哥說:大哥,使勁敲。

     “不行,使勁敲,人家出來該急眼了。

    我拍吧。

    啪啪啪,啪啪啪,啪。

    啪啪啪,啪啪。

    ” “誰呀?”屋子門開了,從屋裡走出來一個老太太。

     “我呀,奶奶。

    ”大哥回答道。

     “哦,是俺大孫子放學回來吧。

    大門,奶奶沒挂門呀,就是在裡邊别着呢,你從側面,拽一下那個繩子,就開了。

    ”奶奶說完,就轉身回去了。

    老太太邊走還邊說呢,我大孫子,好幾天沒來了,今個來了,來了,中午了,奶奶給你整點啥吃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聽到奶奶告訴怎麼開門了,大哥就趕快從側面伸手拽開了。

    拽開就跑進來了。

    等跑到屋門口時,就撲騰跪下了。

    二哥看大哥跪下了,二哥也跪下了。

     “奶奶是我倆呀,俺倆是山東曹縣魏灣水庫搬出來的,來找米的,俺倆給奶奶磕頭了。

    ”大哥二哥齊聲說道。

     “啊,不是我孫子呀。

    ”老太太驚呆了,回頭說道。

     “奶奶,俺倆也是你孫子,請奶奶可憐可憐俺倆吧,俺早上還吃飯呢。

    ” “啊,這山東修水庫,都給你們修到這來了。

    啊,早上你們還沒吃飯呢,多可憐呀?”老奶奶說道。

     “沒吃,俺們早上出去找米,怕耽擱人家睡覺。

    ” “啊,可也是的。

    我給你倆拿點吃的吧,這個規矩我懂,舊社會,奶奶我也出去要過飯,我也給人家跪下過,人家有錢的人,不給我找點啥吃的,我就在那跪着不起來。

    ”奶奶說着,就給大哥,二哥找了一個窩窩頭。

    奶奶又說道:給你倆一個窩窩頭吧,你倆掰開,先吃點吧。

    吃了,趕快再跑幾家,這時候,正是晌午吃飯的時候,也讓他們給你點。

    這樣,我給你點,他再給你點,一點,一點,幾點,就吃飽了。

     “謝謝奶奶。

    ”大哥,二哥,接到一個窩窩頭,趕快說謝謝,謝完就跑了。

     大哥,二哥,一晌午頭子,一會,就跑了八九家。

    這八九家,有給的,有不給的,不給的還損損哒哒的,說大哥二哥一頓。

    說:“這事你找政府去呀,你一個山東曹縣的,還跑到俺們河南褚廟鄉來要飯。

    ” 大哥領着二哥找米,叫人家批評了。

    大哥就裝作沒聽見。

    你不說還好點,你說我,我就叫你看着,我又跑下一家找米去了。

    找完下一兩家,大哥覺得找到的,夠中午吃的了,就和二哥挎着鬥子回來了。

    大哥二哥走着,大哥還教二哥唱上歌《東方紅》了。

     大哥二哥回來了。

    俺娘找米也回來了。

     “哎呀,你倆也回來了。

    就差你爹沒回來了。

    等着,你爹回來,咱再看看,你爹都找到啥米了?那咱再吃。

    “”俺娘說道。

     一會兒,俺爹也回來了。

    俺爹背着我,俺爹在找米的時候,拿我當話因子,說你們都行行好吧,俺是沒法子呀,家鄉修水庫,把俺的村子都占用了,我這孩子就的我背着,一天死遭罪呀,我想把他放地上走走,學學往前跑步都沒空呀。

    俺爹這一說,好心的人還是同情的,因而,俺爹就能找點好吃的,像苞米面馍了。

     俺爹回來了,俺爹還從哪借了一個水罐子,拎回來半罐子井水。

    俺家開飯了。

    褚廟村街頭,大道旁,老楊樹底下,簡陋的餐具,裝着要來的半塊半塊的地瓜,還有地瓜幹,一嘎瘩一嘎瘩窩窩頭,一兩條鹹菜,大家吃上了。

     俺家中午吃上飯了,到了下午,大家又重複上午的故事,等到天黑了,這吃飯的場所,就變成睡覺的店鋪了。

     吃,是大事;住也是大事,每天晚上,俺娘問俺爹,咱今晚上住哪?俺爹總是說:“咱們就在這住吧。

    ” 喜歡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請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