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洪虚纪
關燈
小
中
大
如巨大墨點的生物短暫掩埋在雪霧之後。
但切夫斯基透過望遠鏡看到,那些生物并沒有真正死去,30MM高爆彈固然将它們的身軀炸得四分五裂,但它們支離破碎的軀體又重新形成多個墨點狀的個體,繼續在冰面上緩慢地爬行,就像打碎一滴大水珠反而會形成更多小水珠一般。
切斯拉夫感覺到自己腳下的BMP-3内的車廂一陣騷動——在車長的命令下,炮手已經裝填一枚100MM高爆彈并向墨點生物發射,高爆彈爆炸形成一片雪霧,高溫直接将生物的一部分蒸發,但這種生物的分裂似乎沒有下限,仍有雨點大小的生物從空中落下。
一隻墨點生物被沖擊波掀到BMP-3的炮塔上,切斯拉夫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将那隻墨點生物從炮塔上拾起,他感覺那團生物并沒有什麼攻擊性,觸感像一個巨大的水袋般柔軟。
輕微收攏五指按壓,墨點生物漆黑的表面下瞬間亮起如閃電般的熒光,并且随着力度和位置的不同,熒光的亮度和位置也會發生變化,似乎是一個柔軟的放電球玩具。
握着墨點生物,切斯拉夫凝視着它的熒光,自此,人類的未來變得命運多舛。
... 2007年11月20日,南極,俄聯邦控制區。
當他再次見到巨型水蛇和墨點生物時,已經是11月的中下旬。
那些詭異的生物,此刻也已經變成标本和資料。
在幾名士兵的護送下,切斯拉夫登上一艘貨輪。
由于南極的硬件條件不足,于是便讓貨輪搭載着兩種生物的标本和文獻資料返回本土進行研究,而在貨輪離開前,切斯拉夫想再見一次他魂牽夢所的生物奇迹。
走廊兩側,是兩座長達50米的玻璃櫃,玻璃櫃中是巨型水蛇的标本,巨型水蛇被縱切成兩半,整個縱切剖面被完整地展現在面前。
在兩面玻璃中間,切斯拉夫漫步着,環視着巨型水蛇的内部結構。
“同志,需要我為你介紹麼?”一名生物學家問道。
“簡單介紹一下,這艘貨輪留給我的時間不多。
”切斯拉夫說道。
“如你所見,巨型水蛇雖然體型龐大,但體内有95%的結構都是這種重複的蜂巢結構,而它的大腦和器官,都以一種極為密集的方式聚集在前半段身體。
” “這些蜂巢結構到底有什麼用?” “對它自己來說,沒有任何用處,隻會擠占身體空間。
” “那麼這種器官早就該被退化掉。
” “是的,但我們發現,這些蜂巢結構可以制造一種薄膜将生物體包裹起來,使生物體進入冬眠狀态,在冬眠期間,生物的耗能量和耗氧量都會大大減少,就像西伯利亞冬眠的棕熊一樣。
” “也就是說,巨型水蛇的這個器官是為了攜帶其幼崽進行長途遷移?” “不,據分子生物學檢測,巨型水蛇的DNA結構和地球的鲸類十分相似,所以嚴格來說,巨型水蛇其實是一種鲸魚,而這些蜂巢結構也并不是給其幼崽使用的,而是給其他生物使用的。
” “那麼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是否和巨型水蛇是共生關系?” “也不是,嚴格來說,這些蜂巢結構的真實目的讓我們很費解——巨型水蛇和蜂巢結構中的生物不屬于任何一種關系,如果是共生,兩者之間卻都沒有互利關系,如果是寄生,那麼宿主應該嘗試擺脫寄生物,而非長出更适合其他生物寄生的器官,更别說生物無需長出任何寄生結構就可在巨型水蛇體内存活。
” “那麼那些像墨點一樣的生物是什麼?” “它們被稱為星空墨,根據分子生物學鑒定,和它們關系最近的物種是渦蟲。
星空墨并不具備任何攻擊能力,但卻演化出極為敏感的神經系統,它們的外表能接受光學,聲學等一切信息,并将這些信息産生的神經脈沖儲存在遍布全身的神經球中。
” “這是否意味着它們就像一部計算機?” “是的,但它們并沒有處理信息的能力,換言之就是無法思考,它們能做的就是通過神經系統儲存外部信息,沒人知道為什麼這樣的生物能在演化中活到現在,因為它們幾乎無法對外界威脅做出任何回應,隻會走一段路後原路返回。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它大概能記住多少事情?” “相當于一台筆記本電腦,也就是16GB,但它什麼都記,包括運動過程中毫無意義的神經脈沖。
舉個例子,你不記得你在南極走了多少步,但如果星空墨有智慧,它們就會根據神經球中貯存的神經脈沖信号數出來。
當然,這隻是個假設,因為星空墨并不具備思考能力,就像一台沒有任何處理器的電腦。
” “我需要再次确認,這種生物是否有生存能力?” “完全沒有,因為它們隻會走固定路線并記錄一切,單細胞生物都會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回應,但擁有複雜神經系統的星空墨卻無法做到。
”生物學家侃侃而談:“星空墨就連最簡單的進食也無法完成,必須依靠我們主動向内注射營養物質才能存活。
” “生物進化成此般模樣根本無法在競争激烈的大自然中存活下來...”切夫斯基拿起走廊盡頭的一個星空墨模型:“除非,有一個更為強大的生命在保障它的生存...它雖然比單細胞生物還要低級,但你們不覺得它的神經系統的複雜程度,就為竊聽和窺視我們的機密而存在的麼?” “我們也懷疑過這是北約的生物武器,但目前沒有國家的生物學能到達如此地步。
” “它們是一種武器...” ... 2007年12月,俄聯邦認為已經有更多的巨型水蛇逃脫封鎖,進入到地球的海洋中,遂派出軍艦在全球範圍内尋找巨型水蛇的蹤迹,但由于第二次冷戰國際局勢緊張,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
時隔多月的新世界,格爾羅涅夫登上一輛T-72主戰坦克的炮塔,斯拉夫人深邃的藍眸向着遠方眺望着,眼眸下,是新世界雪白色的原野。
現在,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一場戰争。
一場與異化大自然的戰争。
喜歡新冷戰:異界入侵請大家收藏:()新冷戰:異界入侵
但切夫斯基透過望遠鏡看到,那些生物并沒有真正死去,30MM高爆彈固然将它們的身軀炸得四分五裂,但它們支離破碎的軀體又重新形成多個墨點狀的個體,繼續在冰面上緩慢地爬行,就像打碎一滴大水珠反而會形成更多小水珠一般。
切斯拉夫感覺到自己腳下的BMP-3内的車廂一陣騷動——在車長的命令下,炮手已經裝填一枚100MM高爆彈并向墨點生物發射,高爆彈爆炸形成一片雪霧,高溫直接将生物的一部分蒸發,但這種生物的分裂似乎沒有下限,仍有雨點大小的生物從空中落下。
一隻墨點生物被沖擊波掀到BMP-3的炮塔上,切斯拉夫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将那隻墨點生物從炮塔上拾起,他感覺那團生物并沒有什麼攻擊性,觸感像一個巨大的水袋般柔軟。
輕微收攏五指按壓,墨點生物漆黑的表面下瞬間亮起如閃電般的熒光,并且随着力度和位置的不同,熒光的亮度和位置也會發生變化,似乎是一個柔軟的放電球玩具。
握着墨點生物,切斯拉夫凝視着它的熒光,自此,人類的未來變得命運多舛。
... 2007年11月20日,南極,俄聯邦控制區。
當他再次見到巨型水蛇和墨點生物時,已經是11月的中下旬。
那些詭異的生物,此刻也已經變成标本和資料。
在幾名士兵的護送下,切斯拉夫登上一艘貨輪。
由于南極的硬件條件不足,于是便讓貨輪搭載着兩種生物的标本和文獻資料返回本土進行研究,而在貨輪離開前,切斯拉夫想再見一次他魂牽夢所的生物奇迹。
走廊兩側,是兩座長達50米的玻璃櫃,玻璃櫃中是巨型水蛇的标本,巨型水蛇被縱切成兩半,整個縱切剖面被完整地展現在面前。
在兩面玻璃中間,切斯拉夫漫步着,環視着巨型水蛇的内部結構。
“同志,需要我為你介紹麼?”一名生物學家問道。
“簡單介紹一下,這艘貨輪留給我的時間不多。
”切斯拉夫說道。
“如你所見,巨型水蛇雖然體型龐大,但體内有95%的結構都是這種重複的蜂巢結構,而它的大腦和器官,都以一種極為密集的方式聚集在前半段身體。
” “這些蜂巢結構到底有什麼用?” “對它自己來說,沒有任何用處,隻會擠占身體空間。
” “那麼這種器官早就該被退化掉。
” “是的,但我們發現,這些蜂巢結構可以制造一種薄膜将生物體包裹起來,使生物體進入冬眠狀态,在冬眠期間,生物的耗能量和耗氧量都會大大減少,就像西伯利亞冬眠的棕熊一樣。
” “也就是說,巨型水蛇的這個器官是為了攜帶其幼崽進行長途遷移?” “不,據分子生物學檢測,巨型水蛇的DNA結構和地球的鲸類十分相似,所以嚴格來說,巨型水蛇其實是一種鲸魚,而這些蜂巢結構也并不是給其幼崽使用的,而是給其他生物使用的。
” “那麼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是否和巨型水蛇是共生關系?” “也不是,嚴格來說,這些蜂巢結構的真實目的讓我們很費解——巨型水蛇和蜂巢結構中的生物不屬于任何一種關系,如果是共生,兩者之間卻都沒有互利關系,如果是寄生,那麼宿主應該嘗試擺脫寄生物,而非長出更适合其他生物寄生的器官,更别說生物無需長出任何寄生結構就可在巨型水蛇體内存活。
” “那麼那些像墨點一樣的生物是什麼?” “它們被稱為星空墨,根據分子生物學鑒定,和它們關系最近的物種是渦蟲。
星空墨并不具備任何攻擊能力,但卻演化出極為敏感的神經系統,它們的外表能接受光學,聲學等一切信息,并将這些信息産生的神經脈沖儲存在遍布全身的神經球中。
” “這是否意味着它們就像一部計算機?” “是的,但它們并沒有處理信息的能力,換言之就是無法思考,它們能做的就是通過神經系統儲存外部信息,沒人知道為什麼這樣的生物能在演化中活到現在,因為它們幾乎無法對外界威脅做出任何回應,隻會走一段路後原路返回。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它大概能記住多少事情?” “相當于一台筆記本電腦,也就是16GB,但它什麼都記,包括運動過程中毫無意義的神經脈沖。
舉個例子,你不記得你在南極走了多少步,但如果星空墨有智慧,它們就會根據神經球中貯存的神經脈沖信号數出來。
當然,這隻是個假設,因為星空墨并不具備思考能力,就像一台沒有任何處理器的電腦。
” “我需要再次确認,這種生物是否有生存能力?” “完全沒有,因為它們隻會走固定路線并記錄一切,單細胞生物都會對外界環境變化做出回應,但擁有複雜神經系統的星空墨卻無法做到。
”生物學家侃侃而談:“星空墨就連最簡單的進食也無法完成,必須依靠我們主動向内注射營養物質才能存活。
” “生物進化成此般模樣根本無法在競争激烈的大自然中存活下來...”切夫斯基拿起走廊盡頭的一個星空墨模型:“除非,有一個更為強大的生命在保障它的生存...它雖然比單細胞生物還要低級,但你們不覺得它的神經系統的複雜程度,就為竊聽和窺視我們的機密而存在的麼?” “我們也懷疑過這是北約的生物武器,但目前沒有國家的生物學能到達如此地步。
” “它們是一種武器...” ... 2007年12月,俄聯邦認為已經有更多的巨型水蛇逃脫封鎖,進入到地球的海洋中,遂派出軍艦在全球範圍内尋找巨型水蛇的蹤迹,但由于第二次冷戰國際局勢緊張,行動最後以失敗告終。
時隔多月的新世界,格爾羅涅夫登上一輛T-72主戰坦克的炮塔,斯拉夫人深邃的藍眸向着遠方眺望着,眼眸下,是新世界雪白色的原野。
現在,所有人都明白,這是一場戰争。
一場與異化大自然的戰争。
喜歡新冷戰:異界入侵請大家收藏:()新冷戰:異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