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广西赴任

關燈
    時光悠悠,歲月流轉,年節的喜慶氣氛早已消散,往昔的日子便已悄然翻過。

    付钰,這位曾曆經生活種種的男子,終于迎娶了心儀的媳婦,而謝玲兒也得以與他名正言順地相伴,從此開啟了安穩平靜的生活篇章。

     時間悄然來到乾隆二十一年三月末的一天,天色仍被朦胧的夜色籠罩,尚未完全明亮,晨曦隻是微微地透露出一絲光亮。

    我們便在這微弱的晨光中,懷着複雜的心情,辭别了皇上、又向兩位親王道别、還有傅恒傅中堂。

    最後,我們來到老母親劉氏面前,她眼中的不舍與牽挂如絲線般纏繞着我們的心,我們強忍着離别的傷感,與她作别。

     随後,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踏上了前往廣西的漫漫路途。

    身邊有二十名護衛一路護衛我們的安全。

     從卯時從京城出發,一路前行,将近午時,一個熱鬧的集鎮出現在我們眼前。

    經人打聽,得知此處叫良鄉。

    我們在集鎮上找到了一家看起來幹淨整潔的飯鋪,決定在此處打尖吃飯,稍作歇息。

     那二十名護衛訓練有素,十分守規矩地站在一旁。

    他們從懷中掏出随身攜帶的幹糧,就着水,默默地吞咽着,沒有絲毫的抱怨。

    劉墉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禁泛起一陣不忍。

    他站起身來,滿臉熱情地招呼道:“來來來,大家都過來坐下!一起舒舒服服地吃點熱乎飯菜,就着涼水啃幹馍,這怎麼能行!老闆兒,給這二十幾個小夥兒每人來二兩酒,半斤牛肉。

    ” 護衛們聽到劉墉的話,先是一愣,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在以往的經曆中,他們大多隻是默默執行任務,很少遇到這樣能設身處地為他們着想、如此照顧他們的官員。

     很快,飯桌上擺滿了香氣四溢的菜肴,衆人圍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

    經過短暫的休息,大家準備起身上路。

    這時,那二十名護衛中一個稍年長的走到劉墉跟前,從懷裡掏出一錠銀子,有些局促地說道:“劉大人,這是我們幾個今日飯錢,請您收下!” 劉墉微微皺了皺眉,目光溫和地問道:“你們月俸是多少?” 那人恭恭敬敬地回答:“月俸二兩,粟五鬥。

    ” 劉墉的目光中透着關切和不解,繼續說道:“那你們今日掏出如此之多銀兩,日後如何過活呀?” “我們——!我們——!到時候再說吧!”那人的語氣中帶着一絲無奈,似乎已經習慣了生活的窘迫和不确定的生活。

     “收起來吧!還給諸位兄弟,今日之飯,劉墉請了!即便以後,你們的食宿也歸我劉墉管了!”劉墉溫和地将銀子退回給那二十個護衛。

     那二十個護衛聽了,臉上滿是驚訝和感動。

    他們互相對視一眼,跪倒在地,齊聲說道:“劉大人真乃不可多得的好官,我等願誓死追随劉大人!為劉大人馬首是瞻!”從此,這二十名護衛就跟随了劉墉一輩子,他們的命運也與劉墉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要知道,劉墉是有權利留下這二十名護衛的。

    這二十位,隻是經過戰場洗禮的普通士兵,不像我和付钰這樣的大内侍衛,必須經過乾隆批準。

    隻要劉墉給誠親王寫封信,說明情況,這些人很自然地就能留下。

    他們都是二十一二歲的棒小夥,又上過戰場,打仗經驗豐富。

    對于劉墉來說,留下他們無疑是如虎添翼,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而對于這些護衛而言,能跟着劉墉,便不用再去前線經曆生死搏殺,自然是求之不得,心中更加高興。

     當他們決定跟随劉墉之後,毫不猶豫地把身上的銀子都交給了劉墉保管。

    他們心裡清楚,一是劉墉不缺他們這點銀子;二呢,遇到打架鬥毆之類的事兒,最起碼不怕弄丢了。

    劉墉也欣然答應,讓單瑩嫂子用賬本一一記錄清楚,将銀子妥善收了起來。

     完成這一切,我們整理好行裝,再次踏上了征程,離開了良鄉之地,朝着涿州進發。

    馬蹄揚起的塵土在陽光的照耀下,仿佛為我們的前行之路鋪上了一層朦胧的紗幕,帶着我們走向未知的遠方。

     就這樣,我們一路曉行夜宿走走停停,在經過泰山餘脈時,那個愛講故事的劉墉又開始講起了我們和狼群的故事,尤其是講到我嘔吐的場景時,那二十個小夥子笑得前仰後合,笑的直不起腰來。

    就連我們的那倆小子也笑得肚子疼,倆丫頭雖然不敢大聲笑,但也捂着嘴笑個不停。

     我滿臉通紅,大喝一聲:“住嘴!都别笑了!”可是他們哪裡忍得住,依舊在偷偷大笑。

     我看到如此情景,便繼續說道:“都别笑我,前面就是那沂蒙山,要不,咱們走走那條山路?” “诶!劉爺!蒙誰呐,前方是泰山餘脈!根本沒有大山。

    要說野獸出沒嘛,或許有!不過老虎尿咱可沒有!”一個家是山東的小夥子笑嘻嘻地說,“劉大人,你那兒還有老虎尿嗎?”這又引得大夥一陣哄堂大笑,劉墉看着大夥,隻是笑而不答,眼中給我們的滿是狐疑。

     當我們過了泰山,來到兖州,劉墉想起了我們曾經在兖州辦過的案子。

    本不打算在兖州停留,可往往事與願違。

    這新的兖州知府不知道從哪裡得到了劉墉上任路過這裡的消息,早就派人四處打探我們的行蹤。

    我們前腳剛進兖州,那個兖州新知府就迎接來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等到我們一見來人,你道是誰?原來是那個在長治做過知縣的趙國治。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他剛一開口,就把我和劉墉在長治的事兒抖摟了一番。

    這可好,我和劉墉的那點醜事全讓人知道了。

    我氣得滿臉通紅,真想給他倆嘴巴子,以解心頭之恨。

     這小子一頓說辭之後,便滿臉堆笑地邀請我們去府衙居住,并表示擺宴與我們接風。

    劉墉卻婉言謝絕了,他說要去諸城老家看看,另外還想到濰縣拜訪一下鄭闆橋鄭老爺子。

     “嗨——!鄭老頭您就别去看他了,他早就被罷官免職回揚州老家了!”趙國治說道。

     劉墉聽後,心頭一緊,連忙問其原因,趙國治說:“那鄭老頭,在濰縣鬧災荒的時候,不單單自己捐出俸祿,還不顧上司警告,竟然私自開倉放糧赈濟百姓,讓上司一紙呈狀告到了撫台大人那裡,這才被罷了官!” 劉墉聽後,一拳砸到桌子上,怒喝道:“荒唐!” 這趙國治為啥非要見劉墉呢?隻因為他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