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皇命双喜

關燈
    劉墉點點頭,表示乾隆旨意如此,隻能接受,不能有所反對意見及推脫之詞,誰讓人家是皇帝呢…… 如今呢,我們這部書已經寫了近五十章了。

    大夥可能在故事裡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皇帝面前自稱的時候滿族八旗臣子無論是哪個旗、無論是官職大小,除皇子皇孫外都自稱“奴才”。

    而漢族臣子則不然,都自稱“臣”。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是,一部分少數民族在哪個時期沒有接觸過、或者接觸的漢文化比較少,仍然處在奴隸制度的思想意識形态之中。

    而大清王朝,在長時間與漢族文化融合過程中,吸收了漢族文化中的精髓,雖說改變了一些意識形态,但是仍然保留了他們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

    在滿族人之内還是自認為自己是主人“皇帝”家的奴才,所以自稱“奴才”。

    并且,大清帝國在他們本族内也沿用一部分奴隸制管理。

    故此,曆史上稱大清王朝為類似“半封建、半奴隸制”王朝。

     在清朝,封建君主專制統治高度集中。

    皇帝擁有絕對的統治權,通過軍機處來處理政務。

    軍機處是雍正時期設立的,那些軍機大臣們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處理着軍國大事,他們就像是皇帝的參謀和執行人員。

     在地方上,有總督、巡撫等官員,他們負責管理民政、軍政等事務,形成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封建官僚統治網絡。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經濟基礎。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農民依附于土地,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進行生産勞動。

    就拿江南地區來說,許多大地主擁有數千畝土地,農民們辛苦勞作,收成的很大一部分都要作為地租交給地主。

     清朝的手工業和商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商業城市和商幫,像晉商、徽商,他們在國内進行長途貿易,經營鹽、茶、絲綢等商品。

    不過封建官府對商業活動有着諸多限制和盤剝。

     清朝統治者推崇儒家思想,以“三綱五常”等封建禮教來維護社會秩序。

    科舉制度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學子們從小就學習四書五經,為的就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為封建統治服務。

     在文化領域,封建統治的管控十分嚴格。

    從康熙到乾隆時期,文字獄盛行,許多文人因為文字作品被認為有反清或者影射朝政等嫌疑而獲罪,這讓思想文化受到了極大的束縛。

     八旗制度下有着明顯的人身依附關系。

    清朝的八旗包括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旗人内部等級森嚴,旗下的包衣地位近似于奴隸。

    他們世代為旗主服務,沒有人身自由,包衣的婚姻、财産等都由旗主決定。

    比如一些包衣家庭的子女婚姻,往往就由旗主說了算。

    包衣主要從事家務勞動、農莊勞作等事務,勞動成果大部分歸旗主所有。

    在法律上,包衣犯罪處罰比普通民人要重,旗主對包衣犯罪也有一定的處置權。

     在貴族和富裕家庭中,使用奴婢的現象很普遍。

    這些奴婢有的是通過買賣、抵債等方式獲得,他們地位低下,要為主人提供各種服務,像端茶倒水、灑掃庭除等雜役。

    清朝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維護着這種奴婢制度,對奴婢反抗主人等行為有嚴厲的懲罰措施,不過也對主人随意殺害奴婢等行為有所限制,這和純粹的奴隸制又有所區别。

     通過以上介紹,使廣大讀者能夠清楚的知道為什麼能夠在關于大清朝的小說、故事等裡面總能聽到滿漢臣子們在皇帝面前自稱的不同了。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由于劉墉在這段時間内表現出色,雖有瑕疵,但一心為公絕無私心。

    乾隆就想重點培養一下劉墉,通過誠親王和傅恒傅中堂的舉薦,劉墉成了“粘杆處‘總理粘杆處事宜副代管’”付钰是劉墉住手,也就是劉墉手下的總“拜唐阿”。

    而我,和付钰一樣,在負責劉墉安全的情況下,也參與“粘杆處”管理的一些事務。

    那麼粘杆處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為了避免以後能很好的理解劉墉在今後官場上得心應手的處事方式。

    我們來具體的講一講“粘杆處”的架構、管理、行動方式等一些事兒。

     在清朝的宮廷裡,有一個神秘的機構叫粘杆處。

    粘杆處的最高領導是“粘杆處總理大臣”,此人通常由皇帝親信擔任,直接對皇帝負責,掌控着粘杆處的整體事務和行動方向。

     隻要粘杆處總理大臣接到皇帝密旨。

    他就會立刻召集手下的粘杆拜唐阿們。

    這些粘杆拜唐阿們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和訓練的,他們有着一定的武藝和情報收集能力。

    他們随時聽候總理大臣安排任務。

     粘杆拜唐阿們可以在宮廷内外的任何地方活動。

    他們可以在某位位重要官員的府邸附近,僞裝成普通百姓。

    在這官員府邸周圍,觀察官員的訪客、日常活動。

    有的在官員府邸的周邊,悄悄安插眼線,時刻留意着府内的動靜。

     當收集到情報後,粘杆拜唐阿們便通過秘密渠道迅速将情報傳遞給總理大臣。

    他們采用暗号、密函等方式,确保情報安全。

    就像其中一個粘杆拜唐阿,把寫有情報内容的密函交給總理大臣時,還特别提醒,這是用特殊符号标記的,隻有内部人員能看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總理大臣拿到情報後,經過篩選,再上報給皇帝。

    有時候,皇帝會交辦一些特殊任務給粘杆處。

    比如鏟除異己、調查敏感案件。

    粘杆處的人員接到任務後,根據任務的性質和要求,靈活采取措施。

    暗中監視,或直接行動。

     就這樣,粘杆處通過情報收集、傳遞以及執行特殊任務,成為了皇帝維護統治的得力助手。

     介紹完了“粘杆處”的架構、管理、運作功能,大夥就能理解,皇帝為什麼就能那麼準确的掌握大小官員的所有事情了。

    劉墉自此,辦起案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乾隆二十年臘月一天,我和勤格格被叫到了養心殿東暖閣。

    隻見到太後及乾隆都在,看上去挺嚴肅的樣子。

    乾隆見到我們說道:“今日叫你們來,不為别的,而是為了履親王的事兒。

    朕想告訴你們,經過太後同意,朕想把四皇子永珹過繼給和碩履親王爺做孫。

    一呢!他老人家也有人贍養了;二呢!他老人家的爵位也有人承襲了;這三呢!爾等春節過後,可能要随着劉墉遠行上任,大可不必擔心老王爺無人照顧了不是!” 我和格格聽後内心有所感動,心想咱的這位乾隆爺想的還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