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皇族疑案

關燈
    自從劉墉了解到《一柱樓詩集》以後,此後的數月,負責江蘇學政的内閣學士劉墉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

    他日夜忙碌,查閱大量資料:在堆積如山的卷宗裡,他逐字逐句尋找着線索;公堂之上,他目光犀利,審視着每一個案犯,不放過任何可疑之人。

     經過長時間的甄别,終于在乾隆四十三年初,案件迎來了終結。

    山東參與此案的官員,将涉及此案的所有人員及罪證交付朝廷。

    乾隆看後大怒:“徐述夔所着《一柱樓詩集》中詩句确有反意,實屬罪大惡極。

    ” 于是,遵谕旨,刑部對徐述夔開棺戮屍,徐家父子三人被直接斬首,另外還有八人被判處死刑,幾十人充軍入獄! 劉墉聽後,心中苦笑,内心五味雜陳。

    案子雖然終于了結,可牽連如此衆多,實在令人唏噓。

    他望着天空,心中默默歎息:這人生之路,總是這般充滿無奈與殘酷。

     不久之後,劉墉正在書房内整理公務,忽聞門外一陣喧鬧。

    傳旨太監尖着嗓子高呼:“劉墉接旨!” 劉墉趕忙跪地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劉墉在江蘇學政任上,辦事得力,督學政績顯着;充江南鄉試正考官期間,公正嚴明。

    今特升為戶部右侍郎,望爾再接再厲,為國效力。

    欽此!” 劉墉拜謝道:“臣劉墉謝主隆恩!”他緩緩起身,内心不知該是喜悅還是感慨。

     自此,徐述夔家的全部财産充公,其家屬照例緣坐,後人入官家為奴。

    而曾為徐述夔作傳的沈德潛也受到牽連,雖已去世,但禮部侍郎官爵、尚書銜及“文悫”谥号盡被革去,禦制祭葬碑文一并仆毀,鄉賢祠内牌位亦被撤去。

     這起案件成為清朝中後期文字獄的典型案例,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影響,許多無辜之人受到牽連,使得當時的社會文化氛圍更加壓抑,文人雅士人人自危…… 此次“文字獄”,雖然不是劉墉引起,但是由于他的參與,而且正好出任江蘇學政、充江南鄉試正考官,劉墉難免在天下文人雅士之間再次留下罵名。

     此案結束之後,劉墉一病不起。

    他卧病在床,每日湯藥不斷,可那病症卻如附骨之疽,怎麼也驅不散。

    他望着雕花床頂,眼神空洞,腦海裡不斷浮現出文字獄案中那些受牽連之人的面孔,聲聲哀号仿佛還在耳畔回響。

     府中的管家張成,每日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看着自家老爺日漸消瘦的面容,心疼不已。

    “老爺,您多少吃點東西吧,這都好幾日沒好好進食了。

    ”張成端着一碗米粥,輕聲勸道。

    劉墉微微搖頭,聲音虛弱:“張成,我這心裡像壓了塊大石頭,實在難以下咽。

    ”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原來是劉墉的好友、内閣學士紀曉岚。

    紀曉岚匆匆走進屋内,看到劉墉的模樣,眼眶一紅:“崇如,你這是何苦呢。

    ”劉墉苦笑着擺擺手:“我本一心為朝廷效力,卻不想成了這場悲劇的推手。

    ” 紀曉岚在床邊坐下,長歎一口氣:“如今這世道,文字獄頻發,文人噤若寒蟬。

    你我雖有心改變,卻無能為力。

    ”劉墉掙紮着坐起身,目光堅定:“不,我不能就這樣消沉下去。

    本案以及多年前的閻大墉案皆與我有關。

    我既已升任戶部右侍郎,便要在這新的位置上,多為百姓做些實事,為天下學子做些事,來彌補我心中的愧疚。

    ” 送走了紀曉岚,和珅又來了。

    他看着劉墉的樣子,憐惜地說道:“伯父完全不必如此!隻不過是些個酸儒罷了!怎能讓您如此痛惜!” 劉墉聽到和珅的話語,頓時怒火中燒,支撐着身體罵道:“滾——!和珅!你給我滾——!” 和珅見到劉墉大發雷霆,站起身嘴裡小聲嘟囔着退了出去。

    至于他嘟囔的是什麼,我們誰也沒聽清楚。

     而和珅的話,卻把劉墉氣個不輕。

    我趕緊上前說道:“三哥,千萬不必生氣,您得趕緊養好身體,早點投入到參與朝政之中去。

    如今和珅的勢力更加強盛,在朝堂之中已經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步,可不能沒人組織抗衡呀!” 劉墉聽到我的話,微微點頭稱是。

    于是,劉墉開始認真恢複身體,決定盡快投入到處理朝政之中。

     為什麼劉墉聽到我的想法,很快就想盡快投入到為朝廷做事當中呢?此時的和珅,确實不簡單。

    和珅現在擔任:吏部右侍郎,協助吏部尚書管理官員任免、考核等事務;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治安和守衛工作,品秩正二品;崇文門稅務總督,總管行營事務,負責征收崇文門一帶的稅務;鑲藍旗滿洲都統,管理鑲藍旗滿洲的軍政等事務;正白旗都統,負責管理正白旗事務;領侍衛内大臣,負責統領侍衛親軍,保衛皇帝安全。

     好家夥,和珅在短短幾年内就身兼多職,實權在握。

    如果劉墉還不振作精神,立即登場,恐怕這朝政一定會被和珅左右。

     劉墉的病情稍有好轉,就立刻走馬上任戶部侍郎。

    戶部事務繁雜,堆積如山的賬目等着他處理。

    他每日早早來到衙門,仔細核對每一筆收支,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存在的貪腐漏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墉到任戶部不久,便發現了一樁棘手的賬目問題。

    一筆巨額的軍饷支出,賬目卻做得極為模糊,經手的官員們相互推诿責任。

    劉墉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或許隐藏着巨大的貪腐案。

     在調查過程中,劉墉遭遇了重重阻礙。

    戶部一些官員,不是對他陽奉陰違,就是暗中破壞他的調查計劃。

    有一次,劉墉好不容易找到了關鍵證人,可就在他準備詢問之時,證人卻突然失蹤,隻留下一封威脅信,警告劉墉不要再查下去。

     然而,劉墉并未被這些威脅吓倒。

    他深知,若不揭開這背後的黑幕,國家的利益将遭受巨大損失,百姓也會因此受苦。

    他一邊暗中安排我繼續尋找證人,一邊讓拜唐阿從其他方面入手,試圖找到突破口。

     最終查明,這筆款項被人層層克扣中飽私囊了。

    劉墉查清之後氣憤不已,立刻在早朝上向乾隆奏了一本。

    乾隆聽完劉墉的參奏,龍顔大怒,猛拍禦案,喝道:“竟有這等事!戶部乃是國家錢糧重地,爾等官員竟敢如此膽大妄為,公然貪墨軍饷,是何居心!”滿朝文武皆吓得跪地不起,大氣都不敢出。

     和珅站在一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