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故旧情深
關燈
小
中
大
前文寫到,我和劉墉、付钰三人曆經千辛萬苦,從遙遠的新疆伊犁長途跋涉趕回京城。
劉統勳設宴為我們接風洗塵,在一團和氣的氛圍中談天說地,聊了許多事。
直到夜深人靜,我們才各自休息。
第二天,我和付钰前往誠親王府報到,彙報劉墉在新疆軍台效力的情況。
誠親王看到我們倆,說道:“哎呦!這是從哪兒冒出來倆瘦猴子?不但瘦,而且還黑得差點讓本王沒認出來!” 我們倆尴尬地笑着說:“那有什麼辦法!奴才們變成這樣,也是托了您王爺的福!要不然,奴才們也不會變成這樣,不是嗎?” “嘿——!小兔崽子,還怪起本王來了!當初你們兩個,一個甘願留在劉墉身邊保護他,一個冒着生死來到朝廷面君為劉墉求情,那可不是本王讓你們這麼做的!哼!你們這兩個沒良心的家夥,不感謝我,還怪起我來了!”誠親王開玩笑地說。
“我們——!我們——!”我們倆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誠親王插話打斷:“别我們我們的啦!本王會給你們倆請功的,你們倆可以好好休息幾天,陪陪媳婦兒和孩子們,過幾天安穩惬意的小日子。
哦,對了!付钰呀,你成親時間也不短了,怎麼還沒有孩子呀?” 付钰一聽王爺發問,鬧了個大紅臉,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我趕忙接話茬說道:“付钰将軍成親之後,還沒有自己的宅院,如今和媳婦謝玲兒一同住在劉府。
已經有謝玲兒一個人麻煩劉府了,他不願再添幾個孩子,給劉府增添更多麻煩,所以就一直沒要孩子。
” “哦——!原來是這樣。
劉安呐,你在街面上多留意一下,看看有誰家的院子想賣掉。
如果宅院不錯,就給他買下。
要是錢不夠,就告訴本王,剩下的本王補齊!”誠親王和藹地說道。
付钰聽到誠親王的話後,千恩萬謝! 從誠親王府出來,我便帶上勤格格和一雙兒女前往履親王府,祭奠我的嶽父大人、勤格格的阿瑪、孩子們的姥爺履親王。
履親王在乾隆二十八年,我們伴随劉墉從江蘇學政趕往山西太原府上任知府的過程中,因病去世。
那時,我們隻能簡單地遙祭老王爺。
如今我們回到了京城,怎能不進行莊重的祭拜呢? 劉墉、付钰也随同我們來到了履親王府。
現在的親王爵位由愛新覺羅·永珹承襲。
永珹聽到我們前來祭拜老王爺,不敢怠慢,趕緊準備了祭品,一起來到宗祠,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祭拜了老王爺。
劉墉還給王爺寫了祭文: 祭和碩履親王文 維 乾隆三十二年,暮秋九月,布衣劉墉、胥及妻兒、大内三等金牌侍衛付钰,誠惶誠恐,謹以清酌庶馐之奠,緻祭于已故和碩履親王老王爺之靈前,而言曰: 赫赫親王,德厚流光。
生于天家,貴胄榮光。
幼承皇恩,志存高遠,性行溫良,品若珪璋。
朝乾夕惕,輔弼朝堂。
上為君分憂,下為蒼生謀康。
國事紛繁,不辭辛勞,每有建言,皆切時綱。
運籌帷幄,盡顯睿智,于社稷之安穩,功不可忘。
處世恭謹,禮賢下士,府門之内,賢才畢至。
善政昭昭,惠及四方,百姓傳頌,口碑流芳。
奈何天不假年,仙駕遽亡。
山河同悲,萬民哀傷。
憶昔與親王相交,蒙親王教誨,如沐春風,受益良多。
今陰陽兩隔,音容宛在,思念無盡,痛徹肝腸。
願親王英靈,在天永安,福佑後世,庇我家邦。
吾等定當秉承親王之志,為君國效命,不負親王生前之期望。
尚飨! 祭拜完老親王靈牌,永珹将我們請至履親王府,設宴招待。
乾隆四子永珹于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時,在紫禁城的啟祥宮出生。
乾隆十六年,永珹十二歲,皇家為他安排了一場婚事,女孩兒是鈕祜祿氏,也就是總督阿裡衮的女兒。
這本該是一段門當戶對的美滿姻緣,可命運弄人,鈕祜祿氏還未嫁入皇家,便香消玉殒,這場婚事也就此夭折。
不過,三年後的乾隆十九年,永珹十六歲時迎來了他的新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她是和碩額驸富僧額的女兒。
二人成婚後,夫妻和睦,攜手走過了許多歲月。
乾隆二十八年,康熙帝的第十二子履懿親王允裪的世子們相繼離世,偌大的履親王府面臨着無人繼承香火的困境。
乾隆帝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将永珹過繼給允裪為嗣孫。
永珹從此與皇位無緣,他降襲履郡王,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自此,永珹将心思投入到文學創作中。
他才情橫溢,閑暇之餘,常常揮筆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感,這些作品最終集結成了《寄暢齋詩稿》。
在詩稿中,能看到他對生活的感悟、對自然的熱愛,也能感受到他在命運轉折後的淡然與超脫。
永珹的半生,有過皇家子弟的榮耀,經曆過婚姻的波折,也承受過命運的安排。
他雖與皇位無緣,卻在另一片天地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
永珹招待完我們,我們一行人便離開了王府。
這也就意味着,我和勤格格再也與王府沒有親緣關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沒過幾天,劉墉回京的消息傳到了乾隆耳中。
這天早朝之後,劉統勳回到家中對我們說:“你們三人,準備準備,進宮見駕。
皇上知道你們已經回京,在養心殿召見你們,有事兒相商!” 我們三人趕緊收拾妥當,來到養心殿。
當值太監把我們引進東暖閣見乾隆。
我們見到乾隆之後,三人跪下,齊聲稱:“我等叩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乾隆嚴肅地說道。
我們起身站在一旁,隻聽乾隆說道:“劉墉啊!你是越活越糊塗了!查詢江南糧案的事兒忘了吧?怎麼就不能把自己份内之事幹好呢?非要惹出點麻煩不可?這次記住教訓了吧!” “草民惶恐!将永世不忘!”劉墉低着頭,小聲回道,像個小媳婦似的。
“你們二人,盡心盡力,功不可沒!朕會傳旨内務府給你們兩人嘉獎。
”乾隆對着我和付钰說道。
“謝皇上隆恩!”我和付钰齊聲說道。
“好了!你們二人下去吧!”乾隆說道。
我和付钰退至養心殿外,隻聽到乾隆對劉墉說道:“你是不是害怕再次出現本次事情,獲罪緻死呀?” 劉墉回道:“
劉統勳設宴為我們接風洗塵,在一團和氣的氛圍中談天說地,聊了許多事。
直到夜深人靜,我們才各自休息。
第二天,我和付钰前往誠親王府報到,彙報劉墉在新疆軍台效力的情況。
誠親王看到我們倆,說道:“哎呦!這是從哪兒冒出來倆瘦猴子?不但瘦,而且還黑得差點讓本王沒認出來!” 我們倆尴尬地笑着說:“那有什麼辦法!奴才們變成這樣,也是托了您王爺的福!要不然,奴才們也不會變成這樣,不是嗎?” “嘿——!小兔崽子,還怪起本王來了!當初你們兩個,一個甘願留在劉墉身邊保護他,一個冒着生死來到朝廷面君為劉墉求情,那可不是本王讓你們這麼做的!哼!你們這兩個沒良心的家夥,不感謝我,還怪起我來了!”誠親王開玩笑地說。
“我們——!我們——!”我們倆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誠親王插話打斷:“别我們我們的啦!本王會給你們倆請功的,你們倆可以好好休息幾天,陪陪媳婦兒和孩子們,過幾天安穩惬意的小日子。
哦,對了!付钰呀,你成親時間也不短了,怎麼還沒有孩子呀?” 付钰一聽王爺發問,鬧了個大紅臉,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我趕忙接話茬說道:“付钰将軍成親之後,還沒有自己的宅院,如今和媳婦謝玲兒一同住在劉府。
已經有謝玲兒一個人麻煩劉府了,他不願再添幾個孩子,給劉府增添更多麻煩,所以就一直沒要孩子。
” “哦——!原來是這樣。
劉安呐,你在街面上多留意一下,看看有誰家的院子想賣掉。
如果宅院不錯,就給他買下。
要是錢不夠,就告訴本王,剩下的本王補齊!”誠親王和藹地說道。
付钰聽到誠親王的話後,千恩萬謝! 從誠親王府出來,我便帶上勤格格和一雙兒女前往履親王府,祭奠我的嶽父大人、勤格格的阿瑪、孩子們的姥爺履親王。
履親王在乾隆二十八年,我們伴随劉墉從江蘇學政趕往山西太原府上任知府的過程中,因病去世。
那時,我們隻能簡單地遙祭老王爺。
如今我們回到了京城,怎能不進行莊重的祭拜呢? 劉墉、付钰也随同我們來到了履親王府。
現在的親王爵位由愛新覺羅·永珹承襲。
永珹聽到我們前來祭拜老王爺,不敢怠慢,趕緊準備了祭品,一起來到宗祠,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祭拜了老王爺。
劉墉還給王爺寫了祭文: 祭和碩履親王文 維 乾隆三十二年,暮秋九月,布衣劉墉、胥及妻兒、大内三等金牌侍衛付钰,誠惶誠恐,謹以清酌庶馐之奠,緻祭于已故和碩履親王老王爺之靈前,而言曰: 赫赫親王,德厚流光。
生于天家,貴胄榮光。
幼承皇恩,志存高遠,性行溫良,品若珪璋。
朝乾夕惕,輔弼朝堂。
上為君分憂,下為蒼生謀康。
國事紛繁,不辭辛勞,每有建言,皆切時綱。
運籌帷幄,盡顯睿智,于社稷之安穩,功不可忘。
處世恭謹,禮賢下士,府門之内,賢才畢至。
善政昭昭,惠及四方,百姓傳頌,口碑流芳。
奈何天不假年,仙駕遽亡。
山河同悲,萬民哀傷。
憶昔與親王相交,蒙親王教誨,如沐春風,受益良多。
今陰陽兩隔,音容宛在,思念無盡,痛徹肝腸。
願親王英靈,在天永安,福佑後世,庇我家邦。
吾等定當秉承親王之志,為君國效命,不負親王生前之期望。
尚飨! 祭拜完老親王靈牌,永珹将我們請至履親王府,設宴招待。
乾隆四子永珹于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時,在紫禁城的啟祥宮出生。
乾隆十六年,永珹十二歲,皇家為他安排了一場婚事,女孩兒是鈕祜祿氏,也就是總督阿裡衮的女兒。
這本該是一段門當戶對的美滿姻緣,可命運弄人,鈕祜祿氏還未嫁入皇家,便香消玉殒,這場婚事也就此夭折。
不過,三年後的乾隆十九年,永珹十六歲時迎來了他的新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她是和碩額驸富僧額的女兒。
二人成婚後,夫妻和睦,攜手走過了許多歲月。
乾隆二十八年,康熙帝的第十二子履懿親王允裪的世子們相繼離世,偌大的履親王府面臨着無人繼承香火的困境。
乾隆帝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将永珹過繼給允裪為嗣孫。
永珹從此與皇位無緣,他降襲履郡王,開啟了新的人生篇章。
自此,永珹将心思投入到文學創作中。
他才情橫溢,閑暇之餘,常常揮筆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感,這些作品最終集結成了《寄暢齋詩稿》。
在詩稿中,能看到他對生活的感悟、對自然的熱愛,也能感受到他在命運轉折後的淡然與超脫。
永珹的半生,有過皇家子弟的榮耀,經曆過婚姻的波折,也承受過命運的安排。
他雖與皇位無緣,卻在另一片天地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
永珹招待完我們,我們一行人便離開了王府。
這也就意味着,我和勤格格再也與王府沒有親緣關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沒過幾天,劉墉回京的消息傳到了乾隆耳中。
這天早朝之後,劉統勳回到家中對我們說:“你們三人,準備準備,進宮見駕。
皇上知道你們已經回京,在養心殿召見你們,有事兒相商!” 我們三人趕緊收拾妥當,來到養心殿。
當值太監把我們引進東暖閣見乾隆。
我們見到乾隆之後,三人跪下,齊聲稱:“我等叩見陛下!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乾隆嚴肅地說道。
我們起身站在一旁,隻聽乾隆說道:“劉墉啊!你是越活越糊塗了!查詢江南糧案的事兒忘了吧?怎麼就不能把自己份内之事幹好呢?非要惹出點麻煩不可?這次記住教訓了吧!” “草民惶恐!将永世不忘!”劉墉低着頭,小聲回道,像個小媳婦似的。
“你們二人,盡心盡力,功不可沒!朕會傳旨内務府給你們兩人嘉獎。
”乾隆對着我和付钰說道。
“謝皇上隆恩!”我和付钰齊聲說道。
“好了!你們二人下去吧!”乾隆說道。
我和付钰退至養心殿外,隻聽到乾隆對劉墉說道:“你是不是害怕再次出現本次事情,獲罪緻死呀?” 劉墉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