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学政整改

關燈
    知這鎮江府的學政又是何種狀況。

    ”他輕歎了一口氣,語氣中充滿了擔憂。

     行至鎮江府,衆人先找了一家客棧安頓下來。

    劉墉決定稍作休整,便去探訪當地的書院。

     客棧内,劉墉與我和付钰圍坐在一起,商讨着下一步的計劃。

    劉墉坐在桌前,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說道:“咱們不能貿然行事,需先暗中查訪,了解真實情況。

    ” 我應聲道:“三哥所言極是,免得打草驚蛇。

    ”我一臉認真地點點頭,付钰也點頭表示贊同。

     第二日清晨,劉墉換上便服,帶着我們在鎮江府的大街小巷中穿梭。

    隻見街頭巷尾,孩童們嬉笑玩耍,老人們悠閑地曬着太陽。

    劉墉一邊走,一邊觀察着周圍的景象,試圖從中發現一些與學政相關的線索。

    我們走進一家茶館,找了個角落坐下,仔細傾聽着周圍人們的談話。

    這時,鄰桌的兩個書生模樣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其中一人歎氣道:“這鎮江府的學政衙門,也是烏煙瘴氣,想沖破這種枷鎖,考取個功名,難啊!”那書生搖搖頭,臉上滿是無奈和失落。

     另一人壓低聲音說:“聽聞那學政大人偏袒富家子弟,咱們這些寒門學子怕是沒什麼希望!”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憤怒和不甘。

    劉墉聽到這裡,眉頭緊皺。

    他的目光變得更加冷峻,心中的怒火漸漸燃起。

     離開茶館後,劉墉決定直接前往書院。

    書院位于一座青山腳下,環境清幽。

    書院的大門古樸而莊重,四周樹木蔥茏。

    走進書院,隻見學子們有的在埋頭苦讀,有的在相互讨論。

    劉墉輕手輕腳地走進一間學堂,靜靜地觀察着學子們的狀态,悄悄找到一位夫子,詢問學政之事。

     夫子面露難色,看了看四周,小聲說道:“老哥,這學政衙門确實有些問題,考試不公,有背孔孟之道啊。

    ”夫子的聲音壓得極低,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奈。

     劉墉臉色愈發陰沉,“這些人竟如此大膽!”回到客棧,劉墉召集衆人,“情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糟糕,必須盡快想辦法解決。

    ” 付钰說道:“大人,不如我們直接找學政當面對質?” 劉墉搖搖頭,“不可,沒有确鑿證據,難以讓他認罪。

    我們還需進一步找到證據。

    ” 接下來的幾日,劉墉等人四處走訪,與學子、夫子交流,不辭辛勞,日夜奔波,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

     一日,劉墉等人正在客棧商議對策,突然有人敲門。

    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一位年輕的學子。

     學子見到劉墉,急忙說道:“老哥,聽說你們一直在打聽學政方面情況,我想爾等肯定是上面來的人,我有重要情況要告知,不知爾等是否願意知道?” 原來,這位學子曾親眼目睹學政官員在考試中作弊的行為。

    劉墉聽後,心中有了底氣。

     次日,劉墉帶着人證物證,前往學政衙門,表明自己身份。

    學政官員見到劉墉,心中一驚。

    他聽說過劉墉的威名,見到劉墉心中非常害怕,而劉墉也不客氣,厲聲道:“你身為學政官員,卻徇私舞弊,禍害一方,知道該當何罪否?!”劉墉的聲音如洪鐘般響亮,吓得學政官員臉色蒼白。

     那學政官員還想狡辯,隻見劉墉将證據摔在那個官員的面前說道:“你好大膽!不思忠君報恩,卻在此處為非作歹。

    來人!摘取他的頂戴聽參吧!”。

    就這樣,這位學政官員被摘掉了頂戴花翎,隻能聽候處置。

     或許有人問了,劉墉一個四品學政。

    有權利摘掉别人的頂戴麼?你是不是又在胡說八道? 如果你看過前面的章節,你就不會有如此的想法了。

    劉墉一開始差不多就是四品官,又是粘杆處成員、又有密折專奏權、還有皇上所賜的團龍褂子,别說不比他大的小官,就是比他大的官員,他又有何懼!所以,拿掉這些個府縣學政官員的頂戴花翎,不在話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解決了鎮江府的學政的突出問題,我們一行人又踏上了前往常州府的路。

     一路上,山水如畫。

    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與天邊的白雲相接。

    河流蜿蜒流淌,波光粼粼。

    劉墉騎在馬上,一邊欣賞着一路的美景,一邊思緒萬千。

     在路上我對劉墉說道:“三哥,希望常州府的學政能好一些。

    ”我望着前方,心中充滿了期待。

     劉墉歎道:“常州府也未嘗可知呀!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認真查訪,一查到底,掃清江蘇學政的污濁,還學子們一個公平的求學環境。

    ”大夥點頭稱是。

     進入常州府,劉墉依舊采取暗中查訪的方式。

     在一家書肆裡,劉墉聽到有人議論。

    “聽說新來的學政大人倒是清正廉潔,隻是手段過于嚴厲。

    ”“嚴厲些也好,總比那些貪污腐敗的強。

    ” 劉墉心中稍安,決定親自去會會這位學政官員。

    見到常州府學政官員後,劉墉表明身份和來意。

     這位學政官員聽到是劉墉後拱手道:“劉大人,下官聽說您要到江蘇學政上任,真乃是望眼欲穿呀!下官一直秉持公正,嚴格治學,隻是有時方法可能不當,還望劉大人指點。

    ”學政官員的态度恭敬而誠懇。

     劉墉回答道“哪裡哪裡!我們共同探讨!共同探讨!”于是與這位官員深入交談,了解到他的一些做法。

    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确實給學子們帶來了較大的壓力。

     “治學需要嚴謹,但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不可過于苛刻。

    不然,學子們在巨大壓力下讀書,就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劉墉語重心長地說道。

    這位常州府學政大人虛心受教。

     離開常州府,劉墉等人繼續前行,查訪江蘇各地的學政情況。

    每到一處,他親力親為、認真調查,出謀劃策、努力整改,隻為了讓江蘇的學政之風清正,能為大清國選拔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的足迹遍布了江蘇的各個角落。

    走過繁華的都市,也深入過偏遠的鄉村;見過富貴人家的子弟,也關心過貧寒出身的學子。

    無論在哪裡,我們都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則,堅決整頓學政中的不正之風。

     經過大夥的不懈努力,江蘇各地的學政情況逐漸得到改善。

    學風日益端正,學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然而,劉墉深知,這隻是一個開始,要想讓江蘇的學政真正清明,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

    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繼續奔波在江蘇的大地上,為了大清國的未來,為了學子們的成才之夢,做着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