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播种

關燈
    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肉湯很鹹,但對于上午剛剛高強度勞動過的族人們來說剛剛好,味道甚是鮮美。

    吃過飯補充完體力,又喝了一碗燒開的溫開水,張洪讓大家先休息個十來分鐘,再去田裡繼續勞作。

     下午的工作跟上午一樣,而人工開墾的小組,也被替換下來,被張洪叫回部落,去做一些其他的工作。

     犁地和耙地的人換了換,而且上午施肥的人也閑了下來,張洪讓人将調換過的驢連同營地裡的家畜趕到山坡上吃草,剩下的人集體加入開墾小組,用鋤頭和其他農具把荒地一寸寸地開墾出來。

     等到晚上太陽落山的時候,族人收拾好工具,或走或乘坐驢車往營地趕。

    結束了一天的忙碌,雖然大家身體上有些疲憊,但跟這麼多族人一起勞動,笑聲不斷,族長還時不時地跟大家講着一些“之乎者也”的話,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張洪走在最後面,跟不放心族人、趕着過來的巫講着今天的成果。

     “今天共開了有180畝的荒地,下午時間長,人手也熟悉了,速度快了不少,照這樣下去,這片荒地大概隻要四天時間就能完全開墾好了。

    ” “原來是準備8-10天才開墾好的,這下又節約了不少時間”,巫高興地掰着手指頭算着,“天氣也越來越溫暖了,很多野獸也開始了活動,周圍森林裡也有不少動物們活動的痕迹,我覺得,我們也可以盡快去進行捕獵了。

    ” “是的,我正好想和你說這件事情,你說,單靠我們部落自己捕獵,每天最多能有多少收獲?” 巫想了一下,“前年最多的一天,獵到了一頭野豬和一隻山羊,大概供族人吃了10天。

    ” “那每天都如此嗎?”張洪明知故問,引導着巫的思考。

     “不是,這種收獲很難得,幾乎每年在秋天的時候才有這樣的收獲,剩餘的時間都是處于半飽的狀态。

    ” “對啊,去年是因為我們有了漁網,有了陶器和鹽,還馴養了不少動物,才讓族人吃飽的,如果沒有這些單靠捕獵和采集野果野菜,我們還是要經常餓肚子。

    ” 巫似乎明白了什麼。

    “那你的意思是?我們不捕獵了?那食物從哪裡來?” “好問題,你看我們今年開墾了這400多畝的田地,我還打算在小溪的東面,把那裡的二百多畝荒地給開墾出來,這樣等到夏末秋初,粟就能收獲一部分。

    ”張洪指了指遠遠的東方,接着豎起了一根手指, “按照去年野地裡采集的情況來看,一畝地大概能收100斤的粟,而這近600畝田,最少能夠收獲5萬斤的粟,而且今年我們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在田間管理上,沒有意外的話産量會更高,而這5萬斤粟,去掉殼和留種的部分,應該還有至少4萬斤,就算留一半用于喂養牲口,一半族人食用,按照每天100斤來算,搭配上野果、蔬菜,就能夠撐到明年夏天。

    ” “另外,我們也不是完全不捕獵了,這些參與田間管理的族人,基本上也都是不參與打獵的,如果再加上捕魚和打獵的收獲,還有部落裡喂養的牲口,産出的食物肯定是充足的。

    ” 在心裡簡單地算了一下,好像是這個情況,捕獵的不确定性太大,巫似乎被張洪描述的景象說服了,但還是放心不下,畢竟粟米的生長需要時間,不打獵的話,這段時間該怎麼挺過去呢? 張洪看出了巫的擔憂,自信地說道: “我們部落裡有其他部落沒有的東西,比如提煉過的食鹽,比如陶器,你也說過,這些東西可以在其他部落換來他們的人口、獸皮甚至食物。

    春夏時節,各個部落都會去打獵和采集,他們的食物來源會很多,總會有一些額外的食物留下,那如果我們把部落的食鹽和陶器帶給他們,換取他們的食物,那我們不就有了一個新的食物來源了嗎。

    ” 巫的眼睛越來越亮,是啊,自己隻想到讓更多的族人去打獵,沒想到跟人交換這樣的方法。

     食鹽和陶器,都是部落周圍土裡山裡挖出來的東西,本身費不了什麼事情,而這些東西在其他部落看來,就是神迹啊,其他部落肯定會喜歡的。

     比如陶器,現在大家都用火烤肉吃,難吃不說,還比較費事,而有了陶器就不一樣了,加水放火上一煮,就算牙口不好的老人也能咬得動。

     “再說了,等這田地開墾完了,我還準備再改造幾個水塘,将溪水引進來,裡面放魚喂養,平時把捕到的小魚小蝦都放到裡面,這些水塘旁邊可以再載上果樹,下面還可以養殖鴨子和雞,這樣不僅減少了人力消耗,還能減少牲口對食物的消耗。

    ” “而且我們去交換物資除了肉食,也可以跟他們換活的牲口,帶回到部落後山放養。

    ” 巫興奮地點了點頭,連忙向張洪說道,“過幾日,我就要帶着适齡的族中男女去其他部落集會,集會每年都會換一個部落作為集合點,正好還有20天的時間,今年約定好在石部落,離我們有些遠,大概要15天的時間,這幾天我要帶着熊木和羽落他們,多準備食鹽和陶器,到時候帶到集會的地點,跟他們換一些食物。

    ”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食物我覺得可以放在最後,最好能讓換一些他們的人口過來,我們部落還是很缺人手的。

    ”張洪終于露出了最終的目的,“借此機會,也可以讓他們知道我們熊部落有很多的好東西,想要,可以拿東西來換,食物、毛皮甚至人口,都可以。

    ” “而且,我們不是還有不少驢嗎,耕完地之後,驢基本上就會閑下來,你可以挑20匹,一半載人,一半馱貨物,這樣你去集會的時間也會更方便一些,帶的東西也會更多,要不是離他們太遠,路不好走,我都想讓你開着驢車過去。

    ” 巫很高興,原本他想到的地方,張洪都想到了,而他沒想到的地方,張洪也都完善了。

     以往去其他部落,最費事的就是趕路,因為這個區域的二十幾個小部落的存在,路上倒是沒有太多的猛獸會襲擊他們,但距離太遠,部落與部落之間通常都要走上十天半個月的,風餐露宿不說,路上有時候食物不足還要沿途打獵。

     但有了驢就不一樣了,能夠帶更多的物資,人也可以乘坐,原本一天隻能走上30裡路,騎驢的話,一個時辰能跑上20-40裡,按照一天跑四個時辰,就能跑上80-160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