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春天的气息
關燈
小
中
大
“驢!”
“驢~”
“車!”
“車~”
當做教室的房間裡,張洪正在教族人們學習文字和語言,這是張洪穿越到這個時代以來,堅持快一年的習慣。
提高部落的文化水平,統一語言和文字,來自後世的張洪比誰都知道這件事有多重要。
像中世紀以後的普魯士和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經過義務教育的普及,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很快就讓國家擺脫了分裂動亂的情況,稱霸一時;明朝還有很多鄉間學校、但大清文盲率達到90%的近代華夏,被這些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們按在地上一頓摩擦; 雖然在原始社會,但部落所面臨的困難不是來自其他部落,而是落後的生産力和惡劣的生活環境。
要在原始社會提高生産力、改造生活環境,就必須要讓整個部落團結起來,達到思想的統一,讓族人自發地在張洪的指導下行動起來,團結一緻戰勝困難。
經過這幾個月的努力,部落裡很多人都學會了寫一些漢字,張洪說的一些話、安排的一些工作,也更容易讓族人理解。
張洪所教的漢字,就是後世的簡體字,雖然直接跳過了甲骨文、金文等演變的過程,讓隻能看懂圖畫的族人們不理解,為什麼這個字要這麼寫,為什麼那個字要那樣寫。
張洪沒有時間跟他們解釋文字的演變,也沒有心理上破壞文明發展順序的負擔,都穿越了,還不能幹點自己想幹的事情,還讓曆史按照原本的劇本走下去,那還穿越個什麼勁,太丢廣大穿越衆的人了吧。
既然抄,就抄的更徹底一點,除了文字語言外,張洪還在部落裡強制要求每個4歲以上的族人,必須學算術,而最基本的數字,也是從0-9這10個,跟後世阿拉伯數字沒有區别。
算算術讓大多數的族人們都叫苦不疊,每當張洪來上算術課,整個教室就是哀鴻遍野,時不時地聽到被戒尺打手心的慘叫,搞得很多小孩都害怕地哭了出來。
更令人頭疼的,每個月,張洪還會進行一次考試,除了熊巫和少數幾個學霸們,剩下的都要參與考試。
考試分為三門:語言表達、文字默寫和算算術。
語言表達比較簡單,就是張洪提前寫好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讓族人挨個來讀,每錯一個打一下手心; 文字默寫,則是發給大家一張獸皮和炭筆,張洪在講台上讀,底下的人寫,共50個字詞,寫錯一個打一下手心; 算算術則難一些,會給大家出一些100以内的加減法,還有一些單位的換算,比如一米多少厘米,一平方怎麼計算等等。
每當考試前一晚,張洪會給族人們放個假,不讓幹重活,但族人們甯可去幹重活,也不想考試挨打。
尤其是部落裡的學渣們,簡直如喪考妣。
連續幾個月,樹皮、羽落和熊大熊二等幾人,每次都被打的最多,第二天連碗筷都端不住,而其他族人的嘲笑,更是讓他們恨不得鑽到地縫裡去。
目前會寫漢字最多的除了張洪就是巫了,巫的年紀大概比張洪要大上十來歲,但從外表看來像是張洪父親一個年紀。
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巫不愧是掌管部落祭祀的人,學習新東西就是要比其他人快很多,基本上将常用的一千來個字都記住并熟練使用了,為此族裡的識字工作也轉移到他的身上。
張洪現在在編寫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準備在春耕後供部落裡學得比較快的族人學習。
而像樹皮樹杈等人,整個冬天才勉強記住50個漢字,讓張洪大為光火,基本上屬于張洪放棄的學渣了,但巫還一直堅持着教他們,哪怕兩天才會一個字,那也算一個進步。
張洪在換個角度思考之後,也就默許了巫這種锲而不舍的做法。
屋外依舊有一些積雪覆蓋在荒野上,連續多日的晴朗使積雪下面的土地也濕潤了不少,入夜,刮起了東風,又迎來了一場降雪。
但這場降雪來的快去的也快,天明時分便停了下來,等到中午時分,溫度已經到了零上,山坡上向陽面的積雪一天比一天化的多,從山上流到營地下方,經過居住區事先挖好的排水渠,流向小溪。
幾個半大的孩童,圍着排水渠玩耍,把一根根小樹枝丢到水裡,讓它們順着水流流走。
都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張洪此刻真的感受到了一點寒意,黃昏時分,熊火熊竈在院子裡忙活着做飯,張洪便迫不及待地讓人把炕給點着,坐在炕上,規劃着開春的事情。
熊大熊二等各個狩獵隊的主力或者隊長都被張洪叫了過來,巫從山洞中趕過來,坐到張洪旁邊,張洪朝他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巫觀察了這幾天雪化的情況,最多還有十來天的時間,荒野上的雪就能融化幹淨。
這幾天,大家把工具和武器都準備好,熊奇帶人把驢跟犁铧熟悉一下,等雪化完,趁着外面野草還沒有發芽,把去年看好的地給耕上一兩遍。
” “好的族長,現在族裡能夠使用的犁有5個,耙子也有6個,成年的驢有40來頭,要是在耕地前能用的犁更多,那最好了,”熊奇邊說着邊向熊山那邊看過去,“人手還是不足,要是有更多的犁就好了,熊山那邊沒有鐵礦石,剩下來的鐵不夠再打一個犁頭的。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我知道,目前有5副犁,暫且已經足夠了,今年第一年,一切以試驗為主,我們沒有那麼地需要種,把小溪對岸的幾百畝荒地給弄出來,就已經很不錯了。
” 熊奇點頭表示認可,張洪繼續安排, “熊山和樹杈,耕地的時候你們也過去,犁和農具有損壞,現場就可以維修,現場修不了的,就運回來修。
樹皮和熊大,你們在熊奇他們犁完地之後,再用驢拉着耙,把地在耙一遍,剩下的族人,除了留給巫保障春耕的人之外,都給我上地裡去幹活,包括能幹活的小孩子。
” 張洪拍了拍桌子上的獸皮地圖,下達了最終的指令。
整個部落現在105人,年前熊花熊果各産下一個孩子,除了兩個腿腳不方便加之年紀比較大的族人,還有十幾個處于哺乳期或者孕期
提高部落的文化水平,統一語言和文字,來自後世的張洪比誰都知道這件事有多重要。
像中世紀以後的普魯士和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經過義務教育的普及,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很快就讓國家擺脫了分裂動亂的情況,稱霸一時;明朝還有很多鄉間學校、但大清文盲率達到90%的近代華夏,被這些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們按在地上一頓摩擦; 雖然在原始社會,但部落所面臨的困難不是來自其他部落,而是落後的生産力和惡劣的生活環境。
要在原始社會提高生産力、改造生活環境,就必須要讓整個部落團結起來,達到思想的統一,讓族人自發地在張洪的指導下行動起來,團結一緻戰勝困難。
經過這幾個月的努力,部落裡很多人都學會了寫一些漢字,張洪說的一些話、安排的一些工作,也更容易讓族人理解。
張洪所教的漢字,就是後世的簡體字,雖然直接跳過了甲骨文、金文等演變的過程,讓隻能看懂圖畫的族人們不理解,為什麼這個字要這麼寫,為什麼那個字要那樣寫。
張洪沒有時間跟他們解釋文字的演變,也沒有心理上破壞文明發展順序的負擔,都穿越了,還不能幹點自己想幹的事情,還讓曆史按照原本的劇本走下去,那還穿越個什麼勁,太丢廣大穿越衆的人了吧。
既然抄,就抄的更徹底一點,除了文字語言外,張洪還在部落裡強制要求每個4歲以上的族人,必須學算術,而最基本的數字,也是從0-9這10個,跟後世阿拉伯數字沒有區别。
算算術讓大多數的族人們都叫苦不疊,每當張洪來上算術課,整個教室就是哀鴻遍野,時不時地聽到被戒尺打手心的慘叫,搞得很多小孩都害怕地哭了出來。
更令人頭疼的,每個月,張洪還會進行一次考試,除了熊巫和少數幾個學霸們,剩下的都要參與考試。
考試分為三門:語言表達、文字默寫和算算術。
語言表達比較簡單,就是張洪提前寫好三四百字的小作文,讓族人挨個來讀,每錯一個打一下手心; 文字默寫,則是發給大家一張獸皮和炭筆,張洪在講台上讀,底下的人寫,共50個字詞,寫錯一個打一下手心; 算算術則難一些,會給大家出一些100以内的加減法,還有一些單位的換算,比如一米多少厘米,一平方怎麼計算等等。
每當考試前一晚,張洪會給族人們放個假,不讓幹重活,但族人們甯可去幹重活,也不想考試挨打。
尤其是部落裡的學渣們,簡直如喪考妣。
連續幾個月,樹皮、羽落和熊大熊二等幾人,每次都被打的最多,第二天連碗筷都端不住,而其他族人的嘲笑,更是讓他們恨不得鑽到地縫裡去。
目前會寫漢字最多的除了張洪就是巫了,巫的年紀大概比張洪要大上十來歲,但從外表看來像是張洪父親一個年紀。
雖然年紀大了一些,但巫不愧是掌管部落祭祀的人,學習新東西就是要比其他人快很多,基本上将常用的一千來個字都記住并熟練使用了,為此族裡的識字工作也轉移到他的身上。
張洪現在在編寫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準備在春耕後供部落裡學得比較快的族人學習。
而像樹皮樹杈等人,整個冬天才勉強記住50個漢字,讓張洪大為光火,基本上屬于張洪放棄的學渣了,但巫還一直堅持着教他們,哪怕兩天才會一個字,那也算一個進步。
張洪在換個角度思考之後,也就默許了巫這種锲而不舍的做法。
屋外依舊有一些積雪覆蓋在荒野上,連續多日的晴朗使積雪下面的土地也濕潤了不少,入夜,刮起了東風,又迎來了一場降雪。
但這場降雪來的快去的也快,天明時分便停了下來,等到中午時分,溫度已經到了零上,山坡上向陽面的積雪一天比一天化的多,從山上流到營地下方,經過居住區事先挖好的排水渠,流向小溪。
幾個半大的孩童,圍着排水渠玩耍,把一根根小樹枝丢到水裡,讓它們順着水流流走。
都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張洪此刻真的感受到了一點寒意,黃昏時分,熊火熊竈在院子裡忙活着做飯,張洪便迫不及待地讓人把炕給點着,坐在炕上,規劃着開春的事情。
熊大熊二等各個狩獵隊的主力或者隊長都被張洪叫了過來,巫從山洞中趕過來,坐到張洪旁邊,張洪朝他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巫觀察了這幾天雪化的情況,最多還有十來天的時間,荒野上的雪就能融化幹淨。
這幾天,大家把工具和武器都準備好,熊奇帶人把驢跟犁铧熟悉一下,等雪化完,趁着外面野草還沒有發芽,把去年看好的地給耕上一兩遍。
” “好的族長,現在族裡能夠使用的犁有5個,耙子也有6個,成年的驢有40來頭,要是在耕地前能用的犁更多,那最好了,”熊奇邊說着邊向熊山那邊看過去,“人手還是不足,要是有更多的犁就好了,熊山那邊沒有鐵礦石,剩下來的鐵不夠再打一個犁頭的。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我知道,目前有5副犁,暫且已經足夠了,今年第一年,一切以試驗為主,我們沒有那麼地需要種,把小溪對岸的幾百畝荒地給弄出來,就已經很不錯了。
” 熊奇點頭表示認可,張洪繼續安排, “熊山和樹杈,耕地的時候你們也過去,犁和農具有損壞,現場就可以維修,現場修不了的,就運回來修。
樹皮和熊大,你們在熊奇他們犁完地之後,再用驢拉着耙,把地在耙一遍,剩下的族人,除了留給巫保障春耕的人之外,都給我上地裡去幹活,包括能幹活的小孩子。
” 張洪拍了拍桌子上的獸皮地圖,下達了最終的指令。
整個部落現在105人,年前熊花熊果各産下一個孩子,除了兩個腿腳不方便加之年紀比較大的族人,還有十幾個處于哺乳期或者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