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正面交锋不欢而散

關燈
    上朝前,帝與何緒商量着封禅之事,帝道: “封禅,自古選在泰山,曆朝先王能舉封禅者,寥寥無幾,于朕是功德圓滿之事。

    ” “如此盛事,自然要叫那些個王公貴族、威武大将都回來,叫他們親眼見證朕的功勳。

    ” 何公公一聽,心下詫異,連忙道: “陛下功在千秋,德佑百代,我朝舉行封禅大典,自然是好的。

    隻是,陛下若要召回鎮守地方的王侯将相及戍邊大将,恐是不妥。

    ” 帝挑眉,問道: “有何不妥?” “朕又不是要盡數召回,不過是将聲名顯赫者宣來朝觐,況且,将士無數,還愁無人嗎?” 何緒心裡暗罵,怎麼陛下愈發糊塗了?國之大防,竟被說得如此輕巧,他是天子近臣,自然要替天子分憂,于是他搬出謝玿掙紮道: “隻怕是丞相及滿朝臣子不會同意。

    ” “朕還需要他們同意嗎?” “這……” 何緒無奈,帝不以為意道: “若是不同意,朕私下召回,又有何妨?” 何緒歎了口氣,帝已起身去朝會,何緒跟在帝身後,隻盼着帝能回心轉意。

     朝會時,百官觐見。

     帝心情大好道: “衆愛卿平身。

    ” “謝陛下。

    ” “衆愛卿可有奏?” 等了一會兒,帝笑道: “你們的折子朕都看過了,下朝後議政堂再叙,在此之前朕有一事,與衆愛卿相商。

    ” “自妖後亂政被平息,諸卿與朕共治天下,十年來國庫殷實,百姓安居樂業,較之前朝,強盛數倍。

    如此功德,未嘗敬告天地,故朕欲在明年開春三月,于泰山舉行封禅大典,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帝的目光掃了底下的朝臣一圈,問道: “諸卿若無異議,便請六部及諸臣,移步議政堂,與朕細說封禅事宜。

    ” 諸卿面面相觑,一張張臉上寫滿了驚訝,卻無人敢先開口。

    謝玿眉一皺,怒火直沖天靈蓋,顯然是不滿封禅之事,立即出班奏報: “啟禀陛下,臣有奏。

    臣以為,明年,不宜行封禅大典。

    ” 話一出口,帝便沉了臉,諸臣眼觀鼻鼻觀心,有人眼中露出贊賞,有人眼中隻有看戲。

     謝玿明知皇帝會不悅,仍然高聲道: “封禅大典茲事體大,籌備耗時長,所耗資物衆。

    且不論儀仗東巡,沿途耗資,單論祭典需翻修馳道,上築天壇,下築地壇,召諸生着封禅書,命巧匠作石刻。

    如此一來,聲勢浩大,興師動衆,未免勞民傷财。

    ” “此為不利封禅之内源,然臣所見,亦有外源之由。

    ” “今歲天下禍亂頻發,水旱不休,匪盜猖獗,無論農事,亦或商業,皆見頹勢。

    農商不興,賦稅不行,雖說府庫殷實,然赈災濟民,隐隐有虧空之勢。

    ” “再者,封禅乃大事,少則兩月,若論籌備,遠遠不止,期間國事恐難兼顧。

    ” “如今匈奴内部生亂,耶律單于落難,新任單于狼子野心,四處征讨其餘部落。

    待其橫霸草原,則劍指中原,而南方諸國亦蠢蠢欲動,不得不防。

    ” 帝的臉色已經難看到可怕,諸臣也為謝玿捏了把汗,謝玿面不改色,眉毛擰成一個結,請求道: “值此内憂外患之時,臣以為不宜行封禅大典,懇請陛下,斟酌損益,三思而行。

    ” 帝尚未來得及開口,戶部侍郎衛邈已持笏出班,道: “臣附議。

    ” 左敬亦出列道: “臣附議。

    ” 陸陸續續有幾位官員出來附議謝玿,帝沉着臉,仿佛下一秒便會将手邊的硯台摔出去。

     付肴見形勢不好,立馬出來,大聲指責謝玿道: “丞相處處阻撓封禅大典,是何居心?” 而後義正言辭地對帝道: “陛下,臣以為,此時行封禅大典,乃是絕佳之計。

    ” 皇帝的火氣消下去一些,眉一挑: “哦?不知愛卿有何見解?” 付肴面上一喜,立馬道: “臣與丞相恰恰相反,臣倒認為,值此内憂外患之時,行封禅大典,可見陛下受命于天,告太平于天,對上天護佑之功表示陛下感激之情,又頌揚陛下為政多年之豐功偉績。

    ” “此一來,告知天下太平,可安民心;承天之德,可佑社稷。

    二來可彰顯我朝實力強盛,使北狄南蠻望而生畏,八方來朝。

    ” “故臣以為,封禅乃大勢所趨,既可安定人心,又可威懾外族。

    ” 随即付肴面色一厲,矛頭直指謝玿: “而丞相隻陳其弊,處處阻撓,實則不認可陛下之功德,欲為禍天下,其心可誅。

    今文武百官有目共睹,還請陛下明鑒。

    ” 付肴話一落,帝眼裡閃過贊賞,而謝玿薄唇緊抿,面色不善。

     衛邈站在付肴身後,用隻有周遭一小圈人聽得見的聲音道: “丞相才見疏離,便有小人巴巴地來讨好陛下,妄圖取丞相而代之。

    我說今兒個怎麼這地硌得慌,低頭一看,原來是付尚書這張老臉掉地上了。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付肴氣結,怒視衛邈: “你!” 左敬補刀: “嗷~難怪總聞着股臭味,原來是付尚書的嘴臭。

    ” 三十歲的人了,說話可半分不饒人。

     付肴氣瘋了,天子在上面,他又不敢造次,隻好暫時忍下這口氣。

     帝并不知底下發生了什麼,他贊同地點點頭,道: “付愛卿所言甚合朕心——謝愛卿,你還是覺得,朕不該封禅嗎?還是說,你确實居心叵測?” 謝玿強忍怒火,呼出一口氣,冷靜道: “陛下,臣隻為這蒼生社稷,絕無不臣之心。

    ” “付大人方才所言不假,然陛下亦需知事物皆利弊相接、福禍相倚。

    若天真地認為匈奴會因此而心生畏懼,又怎知他不會趁此國力大耗、守備虛弱之勢進犯中原?若單說可安民心,又怎知百姓不會因勞财耗力而心生怨怼?” 付肴一聽,立馬和謝玿較上勁了: “那敢問謝大人,你又怎知外敵一定進犯?百姓一定懷怨呢?” 謝玿忽而轉身面向付肴,那氣勢吓得付肴瞬間氣餒三分,謝玿冷言道: “古來皆言居安思危,而不見居危隻言安者,付大人今日倒叫謝某開了眼了。

    守備之事,絕無僥幸,若國處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