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郑使烛辛

關燈
    替寡人排憂解難。

    無論此番任務最終結果如何,寡人都衷心希望愛卿能夠平平安安歸來啊!” 聽到鄭伯易這番肺腑之言,燭辛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眼眶微微泛紅,他神情激動且堅定地回答道: “多謝主公厚愛與信任!臣定當竭盡所能,全力以赴完成使命,為主公分憂解愁!”。

     鄭伯易雖然執政經驗有些生澀,但對于這收買人心的手段确是玩得十分熟絡。

     這燭辛的先祖正是燭之武,鄭文公時期(公元前630年),秦穆公領兵攻打鄭國,當時作為圉(yǔ)正(養馬官)的燭之武主動請纓,孤身一人前往秦軍大營,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成功的說服秦穆公退兵,保全了鄭國。

     正是由于燭之武那令人驚歎的口才與智慧,成功地勸退了秦師,化解了鄭國迫在眉睫的危機,他因此而聲名遠揚,并得到了鄭文公極高的贊譽與封賞。

     不久後,燭之武便被冊封為地位尊崇的上大夫,從此備受鄭文公的器重。

     自那時起,燭氏一族也憑借着燭之武的功績,得以跻身于鄭國貴族之列,享受着無盡的榮耀與特權。

     然而,好景不長,盡管燭之武功勳卓着,但鄭國的政局卻長期被七穆家族牢牢掌控。

     在燭之武離世之後,失去了這位頂梁柱的燭氏家族迅速走向衰落。

    雖然他們仍然保留着昔日的爵位和領地,但在鄭國的朝堂政務中已漸漸失去了實際權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時至今日,曾經顯赫一時的鄭國七穆已然式微,其中大多數家族都逐漸淡出了政治舞台,唯有罕氏和驷氏兩大家族依舊手握重權,把控着鄭國的朝政大局。

     新即位的鄭伯易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削弱這兩大世家的勢力,重振鄭伯的權威。

     現在,燭辛挺身而出。

     一方面,他确實懷揣着為國為民、替鄭國排憂解難的赤誠之心;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他内心深處更渴望借此機會讓日漸沒落的燭氏家族能夠東山再起,重拾往昔的輝煌。

     城外楚軍到達新鄭之後,并沒有立刻攻城,新鄭乃是鄭國的都城,城池高大堅固,不是宛城可比的,所以孫念就需要讓楚軍做好準備之後再進行攻城。

     “啟禀将軍,鄭國使者在營外求見”,就在孫念與諸将在商讨作戰方案的時候,有士卒進來禀報。

     “鄭國使者?”,上将軍孫念的眼裡閃過一道異色,而後嘴角輕輕勾起,說道:“讓他進來吧”。

     “唯”,士卒領命而去。

     “項城和景璜兩人留下,其餘人都散去吧”,孫念對着諸将說道。

     衆将聞言都告退而去,帳内最後隻剩下三個人。

     不一會兒,一個文士打扮的三十來歲的男子被楚兵帶到了孫念的營帳。

     “鄭氏燭辛見過孫将軍”,燭辛進帳之後,先是打量了一眼帥帳的裝飾,而後躬身向孫念行禮道。

     “楚鄭交戰,如今我楚國雄師已經兵臨城下,鄭使此刻來此,莫非是要納土而降?”,上将軍孫念随意的坐在主位上,目光肆意的在燭辛神色掃視,态度倨傲,言辭之中透露出嘲諷。

     “将軍說笑了,鄭國之土乃是周天子所封,沒有天子诏命,鄭國之地尺寸也萬萬不敢予人”,鄭使燭辛沒有在意孫念的态度,反而一臉平靜的說道。

     喜歡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請大家收藏:()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