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惊惧的郑使
關燈
小
中
大
上将軍原本斜倚在座上,聽聞鄭使燭辛所言後,即刻挺直了背脊,原本挂着輕蔑之色的面龐之上,竟緩緩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顯然,這位上将軍對眼前這位鄭使的話語産生了一定程度的興趣。
不得不承認,此鄭使确實頗具幾分膽色。
孫念不禁好奇地開口問道:“不知鄭使與昔日那位名動天下的燭之武先生究竟是何種關系呢?” 鄭使燭辛微微颔首,神色莊重地回答道:“回孫将軍,燭之武正是外使的先祖。
” 此言一出,帳内之人皆驚,紛紛将目光投向了鄭使燭辛。
孫念眼中閃過一絲訝異,旋即嘴角泛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容,略帶玩味地追問道: “哦?原來如此。
那麼敢問貴使此次前來,是否也欲效仿你的先祖,僅憑區區三言兩語便要讓我楚國軍隊退兵不成?” 鄭使燭辛毫不畏懼地迎上孫念的目光,朗聲道: “外使确有此意!鄭國向來都是楚盟的成員國之一,與楚國更是多年的盟友之交。
如今鄭國并無罪過,然而楚國卻無緣無故興兵來伐。
這般行徑不僅會有損于楚國的赫赫威名,更會令其他楚盟之國心生疑慮,從此不再信任楚國。
故而,外使鬥膽懇請諸位能夠迷途知返,切莫再一錯到底啊!” “燭先生,想必你我都是心知肚明,數月之前,那鄭伯竟敢公然違背楚王之令,不肯奔赴新绛去斥責晉國背信棄義。
不僅如此,他還肆意妄為,未經許可便擅自調遣重兵屯駐于楚鄭的邊境之地。
可見你們鄭國已然徹頭徹尾地背棄了與我楚國和楚盟所訂立的盟約!依着楚盟之約,對于那些膽敢背盟之國,必嚴懲不貸,群起而攻之!無論從情理還是道義上來說,我堂堂楚國都理應興兵征伐爾等鄭國!” 孫念面色陰沉如水,雙目緊盯着面前的鄭使燭辛,聲色俱厲地說道。
聞得此言,鄭使燭辛心中不禁一陣哀歎與無奈。
誠然如對方所言,鄭國近來的确是在暗中行着背離楚國之事。
然而此刻,面對氣勢洶洶、咄咄逼人的孫念,他也隻得硬着頭皮強自辯解道: “孫将軍容禀,此事确有隐情!鄭國先君薨逝不久,如今新即位的國君勢單力孤,沒有辦法統領朝政。
國内一應大小事務皆是由鄭國國相一手操持把控,此次種種悖逆之舉,實為國相一人之過呀! 而今聽聞楚國王師親臨鄭國,我家國君惶恐不安,決心痛改前非,撥亂反正,并誠心誠意期望能與楚國重新修複昔日之友好盟約,還望孫将軍高擡貴手,放過鄭國吧!” 豈料,孫念聽後心中暗暗道:“哼!好一個巧舌如簧的鄭使!竟然妄圖把所有罪責都推诿至鄭國相一人身上,真當我楚國對此全然蒙在鼓裡不成?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鄭使之言簡直荒謬至極!鄭國乃是楚盟之中的國家,豈能夠像進出自家大門一般随意進出楚盟?這般行為,難道不是把兩國之間的邦交關系視作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兒戲嗎? 此次鄭國公然背棄盟約,我王龍顔震怒,當即下令出動十萬大軍前來讨伐,目的便是要給予鄭國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
倘若就這樣一無所獲地撤兵回去,那我楚國的顔面何存?又怎能對得起我王的威嚴和将士們的浴血奮戰?”孫念臉上帶着似笑非笑神色,但語氣卻異常堅定地說道。
隻見對面的鄭使燭辛深吸一口氣後,抱了抱拳,誠懇地說道
顯然,這位上将軍對眼前這位鄭使的話語産生了一定程度的興趣。
不得不承認,此鄭使确實頗具幾分膽色。
孫念不禁好奇地開口問道:“不知鄭使與昔日那位名動天下的燭之武先生究竟是何種關系呢?” 鄭使燭辛微微颔首,神色莊重地回答道:“回孫将軍,燭之武正是外使的先祖。
” 此言一出,帳内之人皆驚,紛紛将目光投向了鄭使燭辛。
孫念眼中閃過一絲訝異,旋即嘴角泛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容,略帶玩味地追問道: “哦?原來如此。
那麼敢問貴使此次前來,是否也欲效仿你的先祖,僅憑區區三言兩語便要讓我楚國軍隊退兵不成?” 鄭使燭辛毫不畏懼地迎上孫念的目光,朗聲道: “外使确有此意!鄭國向來都是楚盟的成員國之一,與楚國更是多年的盟友之交。
如今鄭國并無罪過,然而楚國卻無緣無故興兵來伐。
這般行徑不僅會有損于楚國的赫赫威名,更會令其他楚盟之國心生疑慮,從此不再信任楚國。
故而,外使鬥膽懇請諸位能夠迷途知返,切莫再一錯到底啊!” “燭先生,想必你我都是心知肚明,數月之前,那鄭伯竟敢公然違背楚王之令,不肯奔赴新绛去斥責晉國背信棄義。
不僅如此,他還肆意妄為,未經許可便擅自調遣重兵屯駐于楚鄭的邊境之地。
可見你們鄭國已然徹頭徹尾地背棄了與我楚國和楚盟所訂立的盟約!依着楚盟之約,對于那些膽敢背盟之國,必嚴懲不貸,群起而攻之!無論從情理還是道義上來說,我堂堂楚國都理應興兵征伐爾等鄭國!” 孫念面色陰沉如水,雙目緊盯着面前的鄭使燭辛,聲色俱厲地說道。
聞得此言,鄭使燭辛心中不禁一陣哀歎與無奈。
誠然如對方所言,鄭國近來的确是在暗中行着背離楚國之事。
然而此刻,面對氣勢洶洶、咄咄逼人的孫念,他也隻得硬着頭皮強自辯解道: “孫将軍容禀,此事确有隐情!鄭國先君薨逝不久,如今新即位的國君勢單力孤,沒有辦法統領朝政。
國内一應大小事務皆是由鄭國國相一手操持把控,此次種種悖逆之舉,實為國相一人之過呀! 而今聽聞楚國王師親臨鄭國,我家國君惶恐不安,決心痛改前非,撥亂反正,并誠心誠意期望能與楚國重新修複昔日之友好盟約,還望孫将軍高擡貴手,放過鄭國吧!” 豈料,孫念聽後心中暗暗道:“哼!好一個巧舌如簧的鄭使!竟然妄圖把所有罪責都推诿至鄭國相一人身上,真當我楚國對此全然蒙在鼓裡不成?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鄭使之言簡直荒謬至極!鄭國乃是楚盟之中的國家,豈能夠像進出自家大門一般随意進出楚盟?這般行為,難道不是把兩國之間的邦交關系視作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兒戲嗎? 此次鄭國公然背棄盟約,我王龍顔震怒,當即下令出動十萬大軍前來讨伐,目的便是要給予鄭國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
倘若就這樣一無所獲地撤兵回去,那我楚國的顔面何存?又怎能對得起我王的威嚴和将士們的浴血奮戰?”孫念臉上帶着似笑非笑神色,但語氣卻異常堅定地說道。
隻見對面的鄭使燭辛深吸一口氣後,抱了抱拳,誠懇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