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流放

關燈
    劉義恭的目光深邃而複雜地掠過劉休遠的臉龐,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

    這個平時顯得溫文爾雅的大侄子,此刻竟提出如此冷酷的建議——要三哥劉義隆處死自己的四哥劉義康。

    劉義恭心中不禁泛起一絲不滿:我搜羅劉義康的罪證,雖是為了讨好三哥,但更多的,是為了自保,可長輩之間的恩怨,哪輪得到劉休遠一個晚輩來指手畫腳?劉義恭深知,劉休遠為了鞏固自己的儲君之位,但其中蘊含的狠辣與決絕,卻讓他對這個侄兒産生了深深的憂慮。

    他暗自思量,皇上身體不好,等到劉休遠繼承大統之時,哪有他五叔的好果子吃。

     劉義隆聞言,沉默良久。

    他看向劉休遠,眼中既有贊賞也有憂慮。

    他知道太子所想,但是也不得不考慮天下人對自己的議論。

     劉義隆深知劉休遠的所言非虛,四弟劉義康的所作所為,确實已觸及皇權的底線,又讓他難以輕易下定決心,畢竟會稽長公主生前逼他發誓絕對不能害劉義康,這讓他難以輕易做出抉擇。

     “太子”劉義隆緩緩開口,聲音中帶着幾分無奈,“你可知,庶人雖有過錯,但他終究是你的長輩,是我劉家的血脈。

    ” 劉休遠聞言,身軀微微一震,但他很快便穩住了心神,語氣更加堅定:“陛下,臣知庶人是臣的四叔,但臣更知,國法大于私情。

    庶人所犯之罪,已非國法所能容,若不嚴懲,何以服衆?何以安天下?” 劉義恭的目光在太子劉休遠與皇上劉義隆之間遊移。

    内心深處,他對太子的建議感到一絲不快——畢竟,這種事本應由他們這些長輩來決斷。

    然而,他深知自己在朝中的位置,必須小心翼翼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他開口說道:“陛下,這庶人劉義康雖然犯下了不可饒恕之罪,然而咱們的七弟衡陽王才剛剛離世。

    不宜再添紛争。

    既然他在江州不老實,何不流放到廣州?這樣一來,既能确保他和他的黨羽遠離朝廷,減少潛在的威脅,又能彰顯陛下的仁德,又給庶人一個反省的機會,這不失為兩全其美。

    ”劉義恭的聲音低沉而穩重,他的目光中帶着幾分審慎。

    他清楚,自己的提議既要表現出對皇上的忠誠,又要盡量避免直接與太子的主張發生沖突。

     劉義隆聽後,面容上泛起了一抹複雜的神色。

    他微微垂下眼簾,仿佛是在内心深處細細咀嚼着每一個字句,又似是在權衡着這決定背後的重重考量。

    他似乎被劉義恭的話打動了。

    他心中也明白,廣州燥熱瘴氣彌漫,劉義康從小嬌生慣養,自然受不了那裡的環境,自生自滅也省得天下人議論。

     “太尉言之有理,”劉義隆終于開口,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與決絕,“朕曾以為,将庶人囚禁于江州,便足以彰顯皇家的威嚴與公正。

    然而,世事難料,他竟在江州仍不安分,繼續勾結黨羽,意圖不軌。

    如此行徑,實乃天理難容!” 說到這裡,劉義隆的語氣變得愈發嚴厲起來。

    但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