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深山产物

關燈
    ,一般人多的時候也不會下很多黨參煮,自家隻有三個人,煮多了也不知道會不會補過頭。

     “洗三根就行,付哲不一定吃,剩下的放堂屋,改天吃。

    ” 付穎挑出來三根一樣大的,剩下的拿過去堂屋放着。

    黨參、蘿蔔這種剛從地裡挖出來的不能堆着放,堆着容易受潮腐爛,要放散開一點,根須帶着泥土,再通風慢慢風幹,能保存得更久。

     背簍底下還有東西,一層布蓋着,付穎以為會是天麻,因為這裡是主産地,天麻炖排骨是最常見的吃法,天麻泡酒更是家家戶戶都有的。

     結果是猕猴桃,也就是奇異果,這個東西在本地就純粹是野生的了,真沒聽過有人種植,因為山上很多。

     付穎把猕猴桃拿起來捏了下,還是生的,“媽,這個猕猴桃你在山裡摘的嗎?” “什麼猕猴桃,那叫楊桃(第一聲),猕猴桃又是什麼怪叫法。

    ” 付穎無語,這個東西學名就是猕猴桃啊,外面都叫猕猴桃的,隻是自己突然忘了本地話叫楊桃而已。

     說起這個,付穎想起一個自己的笑話。

     那時候在讀市中專,周末跑去同學家玩,那個同學的親戚種植了楊桃和番石榴,她問付穎要不要去摘來吃。

    付穎以為是老家的那種楊桃,興高采烈的跑過去,結果長得完全不一樣。

     粵省種植的楊桃也叫星星果,形狀不太固定,表皮光滑;滇省山裡的楊桃是猕猴桃,橢圓的,表皮一層毛絨。

     付穎還把粵省的楊桃認成了木瓜,跟同學說楊桃不長這個樣,這是木瓜,同學說楊桃就長這個樣,木瓜才是橢圓的,很大個的。

    兩個人争論了幾次,互不相讓。

     後來付穎買菜見到木瓜,也吃到了真正的楊桃和奇異果,才改正了自己的錯誤認知。

    再去同學家,她還再說這個嘲笑她。

     付穎摸到的楊桃都很硬,問付媽,“楊桃現在這麼生,放熟再吃嗎?” “明天就能吃了,你把不用的衣服拿過來包着,像蓋被子一樣蓋實一點,再放火爐邊捂一晚就熟了。

    ” 付穎經付媽一提醒,是的,人都是用這種小智慧來應對不同生活情況的。

    沒有催熟劑,那就用高溫捂着催熟,總有辦法的。

     付穎也想起來,付大姑家因為家就在山上,所以那邊很多楊桃。

    以前付爸會特意在這個時節去付大姑家,看望付大姑,也為摘楊桃。

    他一般在她家歇一晚,第二天早上和付大姑的大兒子早早進山摘猕猴桃,然後背回家放着。

     都是特意摘的青果,回來以後就根據硬的程度擺放,也是用被子或者衣服捂着。

    火爐邊因為長期有火溫度高,被子也暖,捂到第二天就摸一摸,軟了的就是可以吃了的。

     有時候一次性熟幾個,就能每人分到幾個吃。

    有時候先熟了一兩個,就會因為誰能先吃而吵起來,大人不得不出來保證,下一個一定到誰吃。

     怕自己捂不好,付穎拿衣服過來給付媽弄。

    付媽接過簸箕,先鋪了兩層在底部,再一個個排列好楊桃,再鋪兩層布,再擺好楊桃,然後最上面是重點,厚厚的衣服仔仔細細的捂好,不留一點縫隙,快就第二天,慢就第三天都能吃了。

     喜歡簡簡單單的重生後請大家收藏:()簡簡單單的重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