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酒大碗
關燈
小
中
大
天早上高溫油炸的,出鍋以後再撒點鹽拌均勻。
所以涼了以後到上菜的時候怎樣還能保持酥脆的口感、又不會炸糊,是真的挺看主廚的經驗和手感的。
付穎夾了一口吃,鹽剛好,嚼得嘎吱脆,用酒鬼的評論說就是,這花生下酒夠味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剛好有個大哥過來發酒水,看他們這桌基本都是小孩子,就全給了飲料。
付穎接過道謝。
紅色的王老吉,這家人還是願意出錢的,飲料也能看出來主人家的财力和重視,有錢的就買王老吉這種貴一點的罐裝飲料,還有六個核桃啥的。
不想花那麼多錢的,就會選擇紙盒的酸酸乳,甚至雜牌的紙盒飲料,保證賓客有喝的就行。
這裡還默認辦酒的一個習俗就是酒席以豬肉為主,豬要辦酒席的時候才現殺,所以一般酒席會用掉一頭大豬的肉。
有點像北方的殺豬菜,所以可能這也是酒大碗好吃的原因之一吧。
這邊沒有肉聯廠這種專門買賣肉的地方,都是定好日子了,打聽誰家養的豬可以出欄了,提前去預定好,到時候拉過來殺了豬,按市價給錢。
沒一會豆芽炒豬肉上了,付穎夾了一筷子,好吃!這裡的豆芽是黃豆芽,比較粗,也長條,爆炒出來超級香。
新鮮的豬肉切得薄薄的,炒得香,在豆芽和豬油的浸泡下更香! 裝飯的姐姐來了他們這桌,付穎覺得自己可以配飯多吃幾口。
這裡盛飯是專門有一個人抱着蒸籠或者大盆,在桌子間來回,看到誰的碗裡飯少了就問要不要添飯,熱情點的就不問直接加一勺給你。
付穎的碗裡裝了兩勺飯,付穎一直喊夠了,再多吃不完,也要留點位置夾菜吃。
又上了一個菜,涼拌折耳根,極具西南特色的一道菜。
折耳根是生長于地埂間的菜,也可以理解為雜草,不認識的真以為是雜草。
曬幹的折耳根也就是魚腥草,有藥用效果,但是西南人是把它當成日常的菜吃的。
比如涼拌折耳根,折耳根蘸料。
喜歡的比如付媽,三天兩頭想吃,都成了折耳根幹也想吃。
讨厭的比如外省人民,吃不習慣這個味道就大喊接受不了,堅決抵觸。
付穎屬于可有可無那種,有就吃。
但是她很喜歡酒大碗的涼拌折耳根,不是喜歡折耳根,而是喜歡和折耳根一起拌的海帶。
這種海帶不是大海裡的綠油油的粗海帶,而是産自内陸湖裡的海帶,準确來說是海藻,内陸地區的人民向往海,非要叫它海帶。
付穎一直很喜歡吃這個海藻,特别是和折耳根一起拌了,超級好吃。
酒大碗的菜色中,付穎覺得好吃程度來說,涼拌折耳根的海帶排第一,炒豬肉排第二。
就在這時,有個大哥突然來了三個小孩那裡,讓他們擠一擠,他準備坐下一起吃。
付穎無語了,下一輪也很快啊,為啥非得擠這,而且菜都上幾個了。
那個媽媽看到那個大哥坐下了,不好說什麼,叫其中一個小孩過去她和奶奶中間坐,才沒有那麼擠。
這個大哥很典型的本地人特征,極度自來熟,沒有碗就叫人給他拿,嘴上吃着也不忘喊人過來裝飯,大聲謝過,繼續吭哧吃了。
菜繼續上,墩子肉(五花肉)、蒜薹炒臘肉、筍幹炒肉、酸菜湯、炒土豆條、菌子湯、紅蘿蔔豬蹄湯,還有個紅米飯(糯米飯)。
最後壓軸的湯,小酥肉豌豆尖湯,就是豌豆的葉子上面最嫩的位置,掐下來煮湯很鮮甜。
付穎挺喜歡這個的,一個是這個湯很清甜,還有就是她喜歡吃小酥肉。
切片的小酥肉煮進湯裡,沾一點辣椒蘸料,好吃又下飯。
其實付穎也不知道是叫酒大碗,還是九大碗,叫法是口口相傳的,沒有文字。
如果是酒大碗,大家喝酒的不多,是九大碗的話,往往又不止九個菜,比如這頓是十一個菜,付哲結婚的時候好像是十二個菜。
吃得快的已經吃完了,比如付哲他們,那大哥則是跟旋風過境一樣,什麼都夾進嘴裡,入口嚼兩下就吞。
付穎告訴自己,不能潔癖,吃到酒大碗就不錯了,上一世還沒吃到呢!美食重要。
付穎快速夾幾筷子到自己碗裡,幾口扒拉完,馬上放下碗,吃完就撤。
他們一群人出了擺酒桌那個房間。
出來剛好遇到付媽,付媽問她們吃了沒,付穎點點頭,問她吃了沒,她說現在進去找位置坐下就吃了。
付穎幾人就回去了,付穎到家把煤弄一下,燒水準備晚上洗個澡,明天開學,今天洗個澡剛好。
等付媽回來,付穎讓她幫忙調個鬧鐘,就準備休息了。
喜歡簡簡單單的重生後請大家收藏:()簡簡單單的重生後
所以涼了以後到上菜的時候怎樣還能保持酥脆的口感、又不會炸糊,是真的挺看主廚的經驗和手感的。
付穎夾了一口吃,鹽剛好,嚼得嘎吱脆,用酒鬼的評論說就是,這花生下酒夠味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剛好有個大哥過來發酒水,看他們這桌基本都是小孩子,就全給了飲料。
付穎接過道謝。
紅色的王老吉,這家人還是願意出錢的,飲料也能看出來主人家的财力和重視,有錢的就買王老吉這種貴一點的罐裝飲料,還有六個核桃啥的。
不想花那麼多錢的,就會選擇紙盒的酸酸乳,甚至雜牌的紙盒飲料,保證賓客有喝的就行。
這裡還默認辦酒的一個習俗就是酒席以豬肉為主,豬要辦酒席的時候才現殺,所以一般酒席會用掉一頭大豬的肉。
有點像北方的殺豬菜,所以可能這也是酒大碗好吃的原因之一吧。
這邊沒有肉聯廠這種專門買賣肉的地方,都是定好日子了,打聽誰家養的豬可以出欄了,提前去預定好,到時候拉過來殺了豬,按市價給錢。
沒一會豆芽炒豬肉上了,付穎夾了一筷子,好吃!這裡的豆芽是黃豆芽,比較粗,也長條,爆炒出來超級香。
新鮮的豬肉切得薄薄的,炒得香,在豆芽和豬油的浸泡下更香! 裝飯的姐姐來了他們這桌,付穎覺得自己可以配飯多吃幾口。
這裡盛飯是專門有一個人抱着蒸籠或者大盆,在桌子間來回,看到誰的碗裡飯少了就問要不要添飯,熱情點的就不問直接加一勺給你。
付穎的碗裡裝了兩勺飯,付穎一直喊夠了,再多吃不完,也要留點位置夾菜吃。
又上了一個菜,涼拌折耳根,極具西南特色的一道菜。
折耳根是生長于地埂間的菜,也可以理解為雜草,不認識的真以為是雜草。
曬幹的折耳根也就是魚腥草,有藥用效果,但是西南人是把它當成日常的菜吃的。
比如涼拌折耳根,折耳根蘸料。
喜歡的比如付媽,三天兩頭想吃,都成了折耳根幹也想吃。
讨厭的比如外省人民,吃不習慣這個味道就大喊接受不了,堅決抵觸。
付穎屬于可有可無那種,有就吃。
但是她很喜歡酒大碗的涼拌折耳根,不是喜歡折耳根,而是喜歡和折耳根一起拌的海帶。
這種海帶不是大海裡的綠油油的粗海帶,而是産自内陸湖裡的海帶,準确來說是海藻,内陸地區的人民向往海,非要叫它海帶。
付穎一直很喜歡吃這個海藻,特别是和折耳根一起拌了,超級好吃。
酒大碗的菜色中,付穎覺得好吃程度來說,涼拌折耳根的海帶排第一,炒豬肉排第二。
就在這時,有個大哥突然來了三個小孩那裡,讓他們擠一擠,他準備坐下一起吃。
付穎無語了,下一輪也很快啊,為啥非得擠這,而且菜都上幾個了。
那個媽媽看到那個大哥坐下了,不好說什麼,叫其中一個小孩過去她和奶奶中間坐,才沒有那麼擠。
這個大哥很典型的本地人特征,極度自來熟,沒有碗就叫人給他拿,嘴上吃着也不忘喊人過來裝飯,大聲謝過,繼續吭哧吃了。
菜繼續上,墩子肉(五花肉)、蒜薹炒臘肉、筍幹炒肉、酸菜湯、炒土豆條、菌子湯、紅蘿蔔豬蹄湯,還有個紅米飯(糯米飯)。
最後壓軸的湯,小酥肉豌豆尖湯,就是豌豆的葉子上面最嫩的位置,掐下來煮湯很鮮甜。
付穎挺喜歡這個的,一個是這個湯很清甜,還有就是她喜歡吃小酥肉。
切片的小酥肉煮進湯裡,沾一點辣椒蘸料,好吃又下飯。
其實付穎也不知道是叫酒大碗,還是九大碗,叫法是口口相傳的,沒有文字。
如果是酒大碗,大家喝酒的不多,是九大碗的話,往往又不止九個菜,比如這頓是十一個菜,付哲結婚的時候好像是十二個菜。
吃得快的已經吃完了,比如付哲他們,那大哥則是跟旋風過境一樣,什麼都夾進嘴裡,入口嚼兩下就吞。
付穎告訴自己,不能潔癖,吃到酒大碗就不錯了,上一世還沒吃到呢!美食重要。
付穎快速夾幾筷子到自己碗裡,幾口扒拉完,馬上放下碗,吃完就撤。
他們一群人出了擺酒桌那個房間。
出來剛好遇到付媽,付媽問她們吃了沒,付穎點點頭,問她吃了沒,她說現在進去找位置坐下就吃了。
付穎幾人就回去了,付穎到家把煤弄一下,燒水準備晚上洗個澡,明天開學,今天洗個澡剛好。
等付媽回來,付穎讓她幫忙調個鬧鐘,就準備休息了。
喜歡簡簡單單的重生後請大家收藏:()簡簡單單的重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