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 心理竞赛

關燈
    最佳隊伍和最佳選手,最佳選手+3分,最佳隊伍+5分。

     也就是整個比賽每一環節其實都挺重要,如果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最後的投票能反敗為勝。

     對心理學競賽有興趣的,要麼是這個專業的,要麼是這個社團的,怎麼都算是相互認識,對彼此的實力也比較了解了。

     付穎作為拿了一等獎獎學金的人,被視為勁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被重點作為關照對手的付穎,當然也有想和她組隊的。

     大一的一個學妹初賽前湊過來,問能不能和她組一隊一起比賽,付穎笑着表示不知道,先進初賽才有下一步,不過決賽是抽簽的,很難。

     果然學妹進了決賽,但是沒抽中和她一組。

     決賽要求穿得比較正式,白襯衫配紅領帶,然後是西褲和皮鞋,女生就穿高跟鞋,鞋跟矮一點也可以。

     白襯衫和西褲付穎都有,可是她沒有皮鞋,更沒有高跟鞋。

     還是學生,她沒有買高跟鞋,更實際的問題是她的腳穿不了高跟鞋。

     正常人的腳趾是勻稱的斜下來,付穎的不是,付穎的腳趾幾乎是在一條水平線,然後她還腳闆寬腳背高,普通版型的鞋她穿不下。

     高跟鞋、靴子、窄一點的闆鞋她都穿不了,常年都是老爹鞋、寬松的運動鞋,因為能擠擠就寬松了,就舒服了。

     付媽帶她買鞋的時候一直罵她的腳醜,買個鞋都特别麻煩。

     付穎也試過買高跟鞋,根本穿不了,大部分高跟鞋都塞不進去,能塞進去的穿一會就疼得不行。

     付穎隻能去找社長溝通,社長同意她不穿高跟鞋,但是要跟皮鞋接近材質和顔色的,不打眼看不出來那種。

     付穎隻能拉着舍友去逛街,有空的隻有容娴君,付穎逛了三四家店,在一家連鎖鞋店選到了适合的靴子,有一點點跟,從側邊拉鍊的,鞋底比較寬,不那麼限制腳背,穿脫也方便。

     付穎趁着88折,花了135買下了,黑色的37碼。

     決賽是在報告廳,還拉了橫幅宣傳,連老師們都在上課說了這個比賽,讓有空的去觀摩。

     付穎也沒想到這個比賽這麼大,再怎麼尴尬都得上場了。

     晚上七點開始決賽,台上提前放好了三張桌子,一組一組的上台。

     付穎的小組剛好大一大二大三每一屆一個人,大三的是學姐,學姐不自信,不太敢衆人面前說太多話。

     所以最後分配是學姐一号,學妹二号,付穎三号。

     他們抽到第四組才上去。

     付穎在台下的時候就觀看别的小組的第三輪,寫好筆記,為最後的混戰做準備。

     到付穎她們小組上台,确定沒有攜帶小抄後,她們坐在桌子前。

     在高高的台上,被強烈刺眼的燈光照着,看下面有點昏暗模糊,也是一種挺特别的感覺。

     比賽開始,一号學姐全部答對,她們積了8分,二号學妹答錯了一題,那題是有點冷門的知識,學妹沒學過,背了也拿不準,因為超時被判斷答錯一題,所以積了12分。

     付穎抽到的三号題庫是羅森塔爾效應。

     題目舉了某老師因為意外情況,以為某學生是天才,開始對他寄予厚望,結果那個學生真的越來越聰明,成績越來越好。

    問這個是什麼心理學現象,并闡述自己的看法。

     這個付穎還真的印象深刻,她高中還拿這個心理學現象寫過作文的。

     付穎回答: 從這個故事的關鍵詞教師、學生、期待、以及進步等我們可以推導出這是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

     付穎介紹了這兩個效應的意義和時間,再闡述自己的看法。

     她從教師的教育影響延伸到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再講了自我的警醒,最後結束闡述。

     第四輪是所有小組都上台,圍成半圓形,開始按順序辯論。

     付穎選擇了解釋帕金森定律的小組,再根據那個小組的一些話辯論。

     辯論就是高級版吵架,付穎面容冷靜,抓住對方不太正确的一句話深入提問,逼迫對方自亂陣腳。

     誰不亂就顯得誰更厲害,所以付穎成功拿到了最佳選手的投票,最佳隊伍被大三大四組成的隊伍拿到。

     在本就相差不大的成績中,這個加分成功讓付穎他們小組奪得第二,第一的就是拿了最佳隊伍的學長們。

     于是付穎再次在舞台上留下了自己帶着獲獎證書的照片。

     喜歡簡簡單單的重生後請大家收藏:()簡簡單單的重生後